你認為書法入國展難嗎?

墨客七叔


書法入國展當然很難。

國家級的大型書法篆刻展,簡稱國展,每三年一屆;

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手卷,冊頁,大字展等單項展每兩年一屆。

國展和單項展沒有資格限制,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自由投稿。

全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每四年一屆。

“蘭亭獎”限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參加,年齡不限,自由投稿。

徐右冰作品

國展和“蘭亭獎”的評審機制大體是:

中國書協的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篆刻,刻字,理論等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分書體組織對來稿的初評,初評大約在五萬多件來稿中選出1000件,進入中評,然後由專家對每件作品投反對票,就是在作品上貼標籤,每個評委只有一票否決權。被貼標籤多的作品被拿下800件左右,最後勝出的作品參加評獎。由評委提名推薦,每個評委也是提名1_3名,並陳述提名理由,經全體三分之二以上評委通過,才能獲獎。

龍開勝作品

這一展一獎的評選範圍,還包括理論,篆刻,刻字,三項約佔總入展獲獎的20%左右。

進入國展難,難在:

1.全國性的競爭機制。各專業院校的師生,文化社團的專業人員,全國廣大的書友。參與的人數,其基數特別龐大。

2.評審機制越來越嚴密。有評委開玩笑說“我一人一票,把誰選上去難,想把誰拉下來更難。”

3、作為投稿作者,要在全國性的專業大展上入展,獲獎,其難度可想而知。有人甚至把參加四年一屆的“蘭亭獎”,比作書法界的奧運會。

張志慶作品

答主作品局部(獲全國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

王厚祥作品


快樂書法營


肯定難啊,我是深有體會。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練習,鉛筆狂草,自認為已有相當造詣,但很無耐老師不認可呀,多少次當著我的面撕碎還扔我臉上,什麼素質?我媽也是的不顧我感受,一回家就掉起來操練,幸好我爸在外地,才得已保全。即便在那樣的惡劣生存環境下,我依然筆耕不輟,一有時間就練習,就這樣堅持到初中,也學會了用毛筆抒發我的情感,偶爾還有女同學求字,這更堅定了我的書法之路。皇天不負有心人,凡事就怕堅持,終於在上技校期間獲得了書法大賽第一名,雖然獎品不太豐厚,但這是我從小練習書法得到第一份榮譽,倍加珍惜。後來還陸續投過幾次稿,都杳無音信,更別說國展了。一路走來,難上加難,雖然還在堅持,但信心明顯不足,已經當成一種愛好了。

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喜勿噴。


NBA2012315


難啊!

先算數字帳。

根據某書法機構抽樣調查,中國書法愛好者數量約1000萬;真正懂書法欣賞的人約200萬人口。中國書法家協會現有團體會員35個,個人會員8000餘人。

根據中國書法家協會入會條件敘述,體現創作水平的標準是: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屆展”(全國第X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入展一次;“全國專項屆展”入展二次(全國單項書法屆展、中國書壇新人展、全國婦女展、全國青年展、全國楹聯展、全國扇面展、全國冊頁展、全國大字展、西部書法篆刻展等)。

由此看來,書法愛好者中參展國展的比例是:8000÷1000萬=0.08%!

萬里挑八!你說難不難!

第二呢,是國展標準本身也有爭議。每屆國展評委構成,藝術風格等也提高了國展入展難度。



長劍不出鞘


你認為書法入國展難嗎?

書法入國展應當很難的。首先展出的肯定是獲獎作品,沒有獲獎的肯定被淘汰掉。每一次的書法大展都是海選的,當然也有年齡限制,50歲以上的沒有參賽資格,很多比賽都有這種規定。國家花大力氣培養的是中青少年人才,他們才是社會建設的生力軍。

每一年書法比賽的標準也是時刻變化的。有人反映,近幾年顏體楷書被冷落,寫的再好也選不上你。倒是文徵明的小楷倍受青睞。還有人說獲大獎的都是草書,實際上作為書法境界最高的草書,獲頭獎也是應當的。

當然書展也有醜書存在,被書法愛好者吐槽。書法大展前去觀看的都是社會名流,普通人很少去參觀。貧民本姓去看的就更少了。

去年網上流傳一個身著爛背心,手拿草帽的老年人去看書展。他的亮點在背心上。背後大大小小有幾百個洞。圖片上也有批語“因為痴迷書法變成現在的模樣”。這張圖體現出書法愛好者的淒涼。練書法也是費時費工費錢的愛好。靠練書法成名掙錢,的確很難。

我從看到網上一段報道。說一位保安,因為熱愛書法,初期買筆買紙買墨用了不少錢,妻子心痛錢,不高興他練書法。後來字寫好了,得了不少獎品證書。我看了那些證書都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好象都是私立機構所辦,為的都是錢。他的字也受到附近居民喜愛。找他寫字的人也多起來了。他收點潤筆費,妻子見來了錢,也不反對他練書法。靠給人寫字掙生活費,根本不夠。他只好去當保安,看管水庫。

自古以來,靠賣字畫為生都是艱難的,大家熟悉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才華聞名於世,靠賣字畫來繼持生活,常常還得捱餓,若不是文徵明等好友接濟,日子過的更悽。

下面以“國展”為詩,與大家共討。

國展

七言詩

書法國展選材幹,

字書優秀也是賢。

楷書行筆草書意,

翩若驚鴻字真仙。

龍飛鳳舞草書去,

一瀉千里氣不凡。

歡迎新人多努力,

一舉成名勝聖先。











微詩陽春白雪


中國書法“蘭亭獎”,是中國書法最高級別的國家大獎(以下簡稱“國展”-筆者注),入圍的書法家們書法造詣是相當深厚的,因為筆者曾經獲得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在此,筆者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簡論入圍“國展”的條件與要求。

一.“書法國展”雖是一項全國性的書法活動,但要想進入“國展”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進入“國展”,你的身份和地位是常常與“著名”劃等號的。

二.書法家們入國展書法作品,必須從其作品中的“筆法”、“章法”、“取法”、“字法”四個方面要進行嚴格要求的。

三.想入“國展”要經過從地方書協到中書協和專家們層層推薦篩選,把最好的傳統書法作品奉獻給“蘭亭獎”,而不是“蘭亭獎”來追求你。

筆者總結認識到:任何藝術都不太可能在藝術創造與創新上定下什麼標準和要求。筆者希望有更多的書法家們和書法愛好者,積極參與到中國傳統書法活動中來,表達自己心中的藝術夢想,從而達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思想境界。





祥禪


你認為入國展難嗎?

作為愛好者有道門檻。

中國書寫辦展覽,一般對書協會員遴選,對於一般書者不入選。這也是書協慣常做法,設門檻。純熟圈子文化藝術交流,忽視大眾書法的先進性,僅注重入展的會員作品。

那麼討論入選容易否,作為普通人來言,沒有體驗,但是從去年的蘭亭書展,會員參賽者少了很多,現在的情況是在書協界有一定的書寫水準,加上自己的知名度,才有的得獎或入選的機會。而這種評判標準是由十幾個評委說了算。客觀的說,書法的風景豐富多彩,就是十幾個人腦袋全部囊括?不盡人意。



從去年的書展入選率不算低,因為參加的人數少。今年有可能多,故入選機會有可能少了。也不知改革沒有?對書法協會以外的書者有沒有參賽資格,拭目以待。


狂喜淡墨a


書法入國展的確很難,因為有部分書法展是有限制條件的,比如說只有省書協的書法會員才能參加,這樣的話水平就拔高了很多,可謂是專業的比拼,也是能力的展現,如果沒有書法功底和更高造詣的作品,肯定不用想獲獎,入圍很難的,再加上評委本來就是書界的佼佼者,對於五大書體是術業有專攻,各個擊破,寫的不好的作品肯定不能濫竽充數,何況國展代表和引領著中國書法發展的方向,也為優秀者提供了一個可發展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優秀者加入中書協提供一個條件,公平公正。
一個人如果熱愛書法,從學習書法,到進入書法行業,掌握書法專業知識,然後進入地方書協,再去參加國展級別的書法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考驗的境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水平很好,可能由於很多外在因素或者特殊原因而埋沒了你的書法造詣,也可以參與一些沒有限制條件的大眾國展,投稿你的書法作品,是金子遲早會發亮,相信書協組織的任何形式的書法展,相對來說不會錯過任何優質的作品,因為好不好很明顯,把好和不好放在一起比較,自然見分曉。如果覺得自己衡量一下自己,還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就別去湊熱鬧,好好練練字是關鍵,等爐火純青了,一切就成了自然,也成了必然,更別說入國展了。


黑白文章澤淵詩


書法作品參加國展,既是多數書法愛好者的嚮往,也是畏難之途。

能上國展,固然是表示權威專家對自己書法成就的一種肯定,代表著社會的認可度,同時又能帶來名利雙收。所以,對於迫切要提高知名度、水平又不夠的人來說,參加國展自然是難的。

而對於已將名利看淡的朋友來說,上不上國展又有何難?我愛好,固我寫字。他人認不認可,與我無涉。名是身後事。歷史上王羲之、顏真卿、米芾等先賢,有誰參加過國展?有誰在當時被戴上"書法家"的桂冠?這樣想來也就釋然了。

當然,時代不同了,普羅大眾的評判標準也隨之不同。人們多把參加書展、加入書協的檔次越高,視為水平越高;對書法作品可能帶來的利益追求也更加期待了。如果有一個官方或半官方機構,通過公正選拔的程序,公開、公平地通過展覽、競賽等形式,選拔書法新手,對於已經具有一定水準的人來說,不難。而如果選拔過程不公開,選拔結果不公平也不公正,那麼對於那些有追求的書法愛好者就是難了。

書法國展辦得好,對於促進書法的交流和發展,宏揚傳統文化無疑是有利的。期待能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


浮石散人


從一個書法愛好者,立志於中書協會員蘭亭獎的我來說,是很有難度的。如果說簡單那你把書法想的也太簡單了。誠然現在有很多會寫字的都說自己會書法,其實在我看來充其量也就是會寫字而已。書法指的是有法度的書寫。法度這個詞的範圍太大了,包括墨法,字法,筆法,章法,空間。一張白紙讓你用線條去表現出來生命力。你覺得難嗎?除此之外你的理論知識要豐富,一幅作品。你連字法對不對風格出處都不知道,更對這個人物和代表作不瞭解,那我覺得你始終是個門外漢而已。身邊也有很多國展獲獎或者入展朋友,無一不是十年磨一劍,我覺得有些難度的。畢竟每天堅持,堅持幾年,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度。更別提字外功夫了


晉韻堂


書法入國展難嗎?回答是肯定的:難!

難在那裡,一須有10---20年的學書經歷,二須有較高的審美品味,三須有較高的把握形式構成的能力。

“國展”是一項全國範圍的書法活動,暫不論國展是不是能代表全國最高水平,但從一屆全國性質的書法展覽的技術水平來看,仍然可以為我們今後參加同類型的展覽提供幫助。由於展覽的需要和影響,能夠入選的作品水平就必然要達到某種共同的層次,我們通過觀察這個層次的整體面貌,就能從中窺見一些技術性的特點。只要總結這些特點,確定創作標準,強化訓練自己的創作,就能儘快實現目標。接下來,我們從“取法”、“筆法”、“字法”、“章法”四個方面來解讀。想要參加國展的人可以照此檢驗自己作品。

一、取法

董其昌說“學書不臨古人,必墮惡道”,無論是否參加國展,取法古人是首要的條件。

近期國展,草書創作受到蘭亭獎的影響,很多作者取法章草,這是歷屆展覽都有的跟風現象。跟風比較保險,至少不會走向野路子。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如果沒有自己喜愛的取法對象,跟風上屆的熱點風格也是一個選擇。令人欣喜的是,雖然草書大部分是章草,但還是有一些作者取法經典書家,如懷素草書、黃庭堅草書、孫過庭草書等等,這說明取法耳熟能詳的經典對象並不是死路一條。當然,取法這一類經典書家的人群非常龐大,要想在國展中脫穎而出,必須寫得好(如何寫得好?這一點會在下文提到,此處只談取法問題)。

行書取法依然是“二王”風格較為突出。隸書取法,經典和流行參半,有規規矩矩寫經典隸書的,也有誇張結構關係寫現代隸書的。有一件作品取法經典漢隸,每個字如原碑字那麼大小,寫得非常精到,令人印象深刻。篆書取法較為規矩,有大篆和小篆也有戰國各國風格的篆書,如《中山王鼎》等等。

楷書取法多在魏晉以上,也有偏向書史上過渡性質的書體,看起來不楷不行、不楷不隸,容易吸引眼球。與取法緊密相關的還有一個關鍵詞“氣息”,即作品中要體現出取法對象的氣質,這涉及書法的所有內容:筆法、字法、章法等等,通俗來講,就是感覺要“很像”。無論取法何家,必須要能完全理解這一家的所有內容,神形都要兼備,讓人一看就知道學的是哪一家,並且精華盡顯。在此基礎上從中再略微體現一些自己的個性,這可以顯示出作者的創作能力而不是亦步亦趨做古人奴隸。當然,不能顯示出自己的創作個性也沒關係,只要在章法上調整一下即可。

二、筆法

筆法的精到與否是檢驗一件作品和一個書法家技術的關鍵,筆法不精到,其他方面做得再好,最多隻能是入展水平。王僧虔說“纖微向背,毫髮生死”,可見筆法精到是多麼重要。與筆法相關的一個矛盾就是“書寫性”,也就是說筆法不但要精到,並且還要具備流暢輕鬆的書寫性,即不能刻板、不能描畫,要在快速書寫中完成精到的技術要求。否則,作品容易死板。從獲獎作品來看,基本上都達到這兩項要求。

而入展作品(主要是行草書)多是在其中一項有所缺憾,大部分是整體效果好,但筆法略有一些粗糙,主要表現在起收筆處變化較平,線條中間和連接處較為僵硬、平直。這也給我們傳遞出這樣的訊息,筆法不精到問題還不大,重要的是要有輕鬆的書寫性,整體章法效果也一定要好,也就是要有墨色變化、輕重安排、疏密處理等等方面,這是視覺藝術的基本要求。字寫得稍微差一點或者說“天真”一點,問題不大。但千萬不要以為把字寫好了就什麼都沒問題了。

筆法的精到在於筆畫的完整性和彈性以及線型的變化。無論何種書體都離不開這些要求。完整性可以體現作者控制毛筆的能力。我們可以自己試驗一下,用毛筆依次寫一個三角形、菱形、梯形、甚至更為複雜的形狀,看看自己在快速書寫中能否連續、準確地完成這些形狀並使筆畫完整、乾淨不拖泥帶水。除此之外,筆法還有諸如圓潤、起伏、粗細等等要求。

在書法學習中,楷書,可以訓練提按技術;

隸書,可以訓練線條擺動和起伏的精微控制能力;

篆書,可以訓練線條的穩定控制力。

每一種書體都是構成我們整個筆法系統的關鍵,古人常常是學到老才將這些技術鍛鍊成熟。而今天我們則可以將隱藏在各書體中的關鍵技術單獨抽出來進行訓練,這樣就高效了。彈性的問題就是筆畫的起伏,我們寫直的和方的筆畫較容易,例如寫三橫,不僅要注意每一橫都要有起伏的擺動,還要求線條中間具有一定的韌勁,凝練如“折釵股”。線型變化就是各種線條質感的變化,如清秀的、粗糙的、笨拙的、靈巧的等等之類的線型質感,在一篇作品中線型變化要有主次、互為補充。精妙的作品在一字之內甚至一筆之內也有線型的變化,耐人品賞。

三、字法

字法就是結構,可以說是書法中最為精妙最有難度的一部分。董其昌說“書家之結字,畫家之皴法”,可見結構之重要。書法家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結構的變化,結構是書法家感受世界和表達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徑,這是書法的生命力所在。在書法中,漢字結構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系統,這個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傳統。一個漢字的結構可以怎麼寫、不能怎麼寫,都與這個傳統有關。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應該體現出這個傳統,並在此基礎上有個人的創造,創造出新的傳統,成為經典、傑作。傳統是由第一件傑作開始的,此後不斷有人繼承、並創造出新的傑作,成為新的傳統。今天我們面對的就是由一件件傑作構成的歷史。在這個歷史中,字法結構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積累和作用形成了一定的變化範圍。也就是說一個字可以怎麼寫、不能怎麼寫在書法中是有約束的。在國展中,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體現了這個傳統, 但都沒有體現較好的創造力。

字法結構還與章法佈局密切相關,掌握了一個字的歷史上的所有結構還只是走了一半路。字法結構還要和章法佈局配合,每個字的結構必須適應不同的位置環境,隨時變化,構成新的整體。結構分為單字結構、單字變化結構和結構神態。

單字結構

單字結構是變化結構的基礎,變化結構是單字結構的發展。國展作品中,單字結構都做得較好,能體現基本的審美要求,但仔細推敲其單字變化結構仍不夠和諧,而獲獎作品在這兩方面問題都要少一些。單字結構的關係就是我們常說的各種矛盾關係:疏密、粗細、正欹、曲直、向背、黑白、長短、肥瘦、大小等等,這些矛盾關係是由我們的文化而形成的審美習慣,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在單字結構中。優秀的作品任意截取一個單字出來看,其結構都要是無可挑剔的。

單字變化結構

單字變化結構受章法環境的影響而變化,變化的範圍比單字結構要小,因此要求書法家對結構關係有出色的處置能力。其變化的原則還是上文提到的各種矛盾關係,只不過這些矛盾關係發生在各個字之間、各字組之間,應用的範圍擴大了,把握起來更有難度。孫過庭《書譜》說“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下筆就是結構、就是處置各種不同的結構關係。第一個字的寫法影響第二個字的結構,如此一環扣一環。趙宧光說得更清楚:“配合數字,須字字鍛鍊,始成篇章。”

在以上兩種結構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結構是造型動態,這是書法家造型才能的表現,考驗書法家對造型的感受力。造型動態就是古人常說的“象”,如張懷瓘說“書者,法象也”,給人一種抽象的意。楊慎《墨池瑣錄》中也說“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動”,沒有造型生命力的作品,實際上是在抄襲古人。在國展獲獎作品中,能表現出結構動態的作品並不多,而入展作品的單字造型幾乎沒有什麼造型動態,沒有體現造型的創造力。這是一種藝術創作精神的缺失。

四、章法

章法就是畫面構成的整體印象。無論什麼書體、無論入展還是獲獎作品,共同特徵就是章法效果都非常好,也就是整體性非常強。行行有變化、段段有呼應,古人對此早有論及。智果《心成頌》說:“覃精一字,功歸自得盈虛。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復。”這是書法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入展的起碼要求。一件作品的章法要有輕重、疏密、大小、曲直、連斷等關係的體現,根據作品風格和書體的不同,各種關係所佔的比例也不同。除此之外,一件作品中還要體現:大字和小字、正文和款字、多種書體的搭配、紙張色塊的搭配、印章的補充,每件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都要非常豐富,這也是現代文化發展對視覺效果的審美要求。

章法的具體要求有:

一、每一個單獨篇幅中必須要有筆畫粗重的幾個字錯落其中,此為重節奏;

二、每一個單獨篇幅中必須有幾組細筆畫的字,此為輕節奏;

三、每一個單獨篇幅中必須有幾組連續的兩個以上的字,筆畫大部分斷開形成空白,此為疏;

四、每一個單獨篇幅中必須有幾組連續的兩個以上的字筆畫全部連接引帶成為一組,增加流暢性,此為密;

五、墨色

在創作中,我們必須時刻做到以章法為統籌,在章法的要求下控制書寫效果。做到這幾點,一件作品的章法就基本能過關除了基本章法要求之外,還有一些別的手段可以豐富畫面效果。諸如大字和小字的配合,書體的不同,一是能在書體上產生變化,在大小字體量上增強對比、豐富畫面;二是能體現作者駕馭兩種書體的能力,體現創作實力。很多人都認為投稿國展就要做形式,搞拼接,其實不然。紙張和色塊的搭配並不是入展的必要條件,它僅僅是一個輔助手段而已。在這一點上,只要創作搞好了,有沒有各種形制和色塊的拼接別並不重要。入展作品中就有一些是整張紙一種書體一個顏色一個內容,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拼接,寫得簡潔、明快,令觀者看起來非常輕鬆。

我們可以把國展看成一個代表當代書法某種水平的窗口,從這個窗口中可以看見很多人的集體智慧,看到他們是如何努力的,朝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可以從這些方向上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標。當然,書法中遠不止國展一個窗口,集體智慧再大也比不上幾千年積澱的書法傳統,古人的集體智慧能給我們更大的視野和平臺。我們不僅要站在國展的肩膀上,還要站在歷史的肩膀上、世界的肩膀上,站在這門藝術的最前沿,才能創造出新的經典和傳統。技近乎道,技術的嫻熟雖然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駕馭這門藝術,但任何藝術都不可能在藝術創造上定下什麼標準。當我們的技術都完善的時候,希望更多的人注重憑藉嫻熟的技術表達自己心中的藝術理想,達到真正的創作,實現藝術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