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挥舞“大棒” 伊表现理智

<table> 美挥舞“大棒”  伊表现理智

美B—52战略轰炸机。简仁山 绘

/<table>

日前,美国向中东地区派遣“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及轰炸机特遣队等军事力量,旨在向伊朗传达武力威慑信号。此前,美国宣布彻底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后又宣布对伊朗铜铝钢铁产业进行制裁。伊朗方面随即展开积极军事部署,并频频发声以展示反抗决心。

此次美伊冲突,距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正好一年时间。近年来,美国在波斯湾附近部署军事力量“秀肌肉”目标均直指伊朗,伊朗及中东各国的军事力量,也跟随美国的战略意图不断发展。此次美伊冲突,将为中东局势带来哪些变数?

美航母逼近 伊频频“秀肌肉”

此次美伊冲突可追溯至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要求其盟友退出伊朗石油交易。2018年11月,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再度要求世界8个经济体在180天缓冲期后停止购买伊朗原油。

5月2日缓冲期到期后,尽管多个国家发布声明,誓言继续推动与伊朗的合法贸易,美国仍继续推进新一轮对伊经济制裁。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针对伊朗铜、铝、钢铁等金属行业制裁,并威胁伊朗“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军事方面,美军近期向中东地区调动军事力量,旨在对伊朗施压。新华社报道,4月15日美军调动数架F—35A飞抵阿联酋的哈弗拉空军基地。美联社消息,5月9日,4架B—52战略轰炸机组成的特遣部队,已经抵达美国位于卡塔尔的空军基地。俄罗斯卫星网报道,5月11日美军又决定在中东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和“阿林顿”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美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和“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在4月24日于地中海会合后,“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已于5月6日加速前往伊朗附近海域。一同现身波斯湾的还有美军“基萨奇山”两栖攻击舰战斗群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

面对重重包围之势,伊朗方面反抗意愿强烈。新华社报道,面对美国制裁,伊朗曾多次警告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回应。此外,伊朗总统鲁哈尼8日宣布,将向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不再履行伊核协议中一些“次要和通用”条款,但无意退出伊核协议。11日,鲁哈尼还号召国内团结一致应对“可能比海湾战争时期更大”的外部压力。

伊朗军事力量近期也频频“秀肌肉”,显示应对制裁的决心。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革命卫队发言人5月10日表示不会与美国进行谈判,美国也“不敢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伊朗还指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捏造情报,怂恿特朗普向中东部署军事力量。“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也是他在做同样的事情。”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拉凡奇10日回应。

美以压促变 伊表示反抗决心

军事、经济“大棒”一同出手,美国制裁伊朗实际想达成何种政治目的?就近一年来美伊冲突的数次博弈看,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的是得到一份令美国满意的《伊核协议》新修改方案,但此举无法被伊朗接受。据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美国实施制裁后,特朗普就于9日敦促伊朗领导层同他谈判放弃原子能计划,但遭到伊朗明确拒绝。

《伊核协议》是美国单方面退出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也发表声明称,确信伊朗一直按要求执行伊核协议。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人为伊朗“鸣冤”: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1月2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哈斯佩尔表示,伊朗目前在技术上遵守《伊核协议》。

根据《伊核协议》,伊朗境内的低丰度浓缩铀储量不得超过300千克。伊朗一直严格执行协议内容,并将重水和浓缩铀对外出售。9日,为了回应美国制裁,伊朗宣布暂停重水和浓缩铀出口。鲁哈尼表示,伊朗将给予《伊核协议》签字方60天时间履行保障伊朗利益的承诺,超期伊朗将重启高丰度铀浓缩。此举无疑为伊核局势带来更多变数。

特朗普政府为了达成新《伊核协议》,不断压缩伊朗空间造成局势升级,为伊朗重启核活动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5月9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联合英法德三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欧洲仍完全致力于维护《伊核协议》,并提醒“非协议缔约国不要采取任何阻碍其余各方履行其承诺的行动”。

特朗普政府“盯死”伊核问题原因为何?《伊核协议》是由奥巴马政府长期推进、达成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报道,特朗普宣布退出协议后,奥巴马曾批评此决定是“严重错误”,美国将不得不面临生活在威胁中,或为防止威胁再次引发战争的两难选择。

而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曾明确表示:“美国不会重复往届政府的错误,也不会就伊核全面协议本身进行谈判。”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伊朗发出严厉指责,称其为“完全是反西方的国家”。

军事专家韩旭东指出,分析特朗普政府针对伊朗的制裁行为和言论,不难看出其真正目的仍是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称霸地位不受到伊朗威胁。韩旭东认为,中东地区目前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四股主要力量,美国有意介入四股力量的博弈,也致力于对抗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布局。因此,面对综合实力相对最强的伊朗,美国以压促变的政策是不变的。

韩旭东指出,伊朗面对美国的“大棒”表现是比较理智的,这也是为了不步伊拉克、叙利亚后尘。“伊朗是一方面不断显示自身军事实力,表现反抗意识和决心;另一方面也不会选择同美国正面军事对抗,而是致力于美伊之间的白热化状态在国际介入中降级。”韩旭东说。

美扶持盟友 伊加紧研制导弹

近年来,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中东地区采取积极政策,强化与中东盟友的关系,不断打击和压制敌对国家。在此背景下,中东各国的军事实力也获得了发展。以伊朗在波斯湾对岸的国家卡塔尔为例,今年1月彭佩奥访问该国时,就签署了扩建在该国的乌代德美军空军基地的备忘录。该基地也是美军在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空军基地。

与之相对的,伊朗作为俄罗斯南翼的重要伙伴,长期受到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军事支持。2017年3月《简氏防务周刊》就报道称,伊朗接收俄罗斯提供的S—300PMU2导弹后,已经部署了4个导弹营。

除美俄积极扶植中东国家军事外,伊朗、以色列近年来的军事自研自产能力也颇为可圈可点。军事专家李杰介绍,伊朗在经过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后,军力发展迅速,尤其加紧研制导弹武器。伊朗自行研制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和防空导弹,对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行动上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也令周边的美国盟友国家忌惮。

此次美伊冲突发生后,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周边部署的自研导弹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伊朗自研导弹主要有“流星”和“泥石”两个系列,多个种类。其中,伊朗“泥石”—2型地对地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美国《新闻周刊》4月9日还报道,鲁哈尼在讲话中警告美国称,伊朗2018年开始研发的导弹“超出了你们(美国)的想象”。

军事专家李杰认为,伊朗的军工制造设计能力超过了沙特、埃及等国家,虽然空军、海军装备不如沙特等国先进,但胜在整体军事体系完整,军事作战能力较强。总的来说,伊朗是中东军事强国。

李杰认为,美军在中东地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逼压的方式促成中东各国互相军事消耗,例如促使沙特和伊朗之间发生对抗,以扶持以色列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无法完成。

李杰分析,此次美伊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是相互显示军事实力。但是,小规模的军事摩擦或不可避免。“伊朗同美国有很长的斗争经验。在反抗美军部署的军事力量上,伊朗一是利用防御手段,如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导弹艇狼群战术以小博大等;二是采用导弹精确制导,对舰船和地面目标进行饱和攻击。”李杰说。

南方日报记者 泠汐 策划统筹:李劲 洪奕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