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闖關東,明明當時東北寒冷,江浙富饒,為何大漢們卻選前者?

豆沙的冷


這點我有點體會,我祖上雖然不屬於闖關東的那部分,卻也是在清代從江南遷到了江北的鹽城。現在鹽城地區確實是魚米之鄉,當時鹽城自然環境可真不怎麼樣,存在大片的鹽鹼地(現在鹽城沿海縣區還是存在很多未開發地),和江南的完全不能比較。但是當時的江南可是人滿為患,一戶人家耕地,平分都都餓死,所以很多時候只能傳給少數的幾位或者一位兒子,其他人得去別處刨食。一對比,蘇北成了樂土。起碼有土地,可以生存下去。清末民初時,如果有人去江浙,會非常失望,空閒土地根本沒多少(拜太平天國運動所賜,清末江南居然不人滿為患了)因為江浙皖三省人口流動頻繁,清末曾經統計過江蘇人口一千萬不到(數據當然有假)到了建國前居然已經三千多萬,完全不像經歷了多次戰亂的地區。


清風知水


你好,我是行者,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我是山東人,我的爺爺輩好多都是闖關東的親力者。我的爺爺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他當時的好多親戚、朋友至今還留在在東北的那塊沃土上。


我小的時候也經常,聽他提起過那段往事。當時黃河下游地區,連年乾旱人民生活非常艱苦。沒有糧食,聽奶奶說樹上的葉子都被搶光了,人都餓死了好多。闖關東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聽他們講。他們一般都是投親靠友去的,就這樣你帶我,我帶他人就越來越多。有的地方甚至整個村莊都搬去了東北。


至於你說的,為什麼沒有去江浙富饒地區。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生活方式不同,雖然東北寒冷,但總體生活和山東這邊差別不大。其次當年南方地區也是人多地少,而且宗族勢力很大,外來人根本擠不進去,東北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你開多少地都屬於你自己的。

近幾年,我發現身邊出現了很多當年闖關東的子孫輩,有不少回到了他們離開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山東老家。這也許就是人們生活的智慧,也許是被生活所破……


我們的祖輩,很多人都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就是這樣一些人,面對生活的窘迫,也只能背井離鄉。這就是生活。


0行者悟道0


東北雖然冷,但是還未怎麼開墾的蠻荒地,只要有一把力氣,肯幹,就不愁沒有飯吃。“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就是當時東北的真實寫照。這對人多地少,靠天吃飯的關內人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而當時相對來說富裕一點的江浙一帶,也同樣是人多地少,生產生活方式已經成型,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去了要不乞討,要不扛活,生活不會比留在本地有太大的改觀。所以,形成了當時浩浩蕩蕩闖關東壯麗景觀,而且完全是自發的,出於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


風兒69554434


在那個年代,那根本就沒有吃的,也就根本是離不開一個饑荒的。而在這些人裡,山東自古以來,那就是一個人口的大省。而且,因為是吃不上飯。所以,這就導致於很多的人也就只能是去搬離到別的地方。而這個地方,那就是山東。其實,很多人也說,東北也只是因為是他們在中原的時候,怕自己混不下去了。所以,那就回到了東北。

而在後來的時候,為什麼會是有很多的山東人去到了山東?那就是因為,原本的時候,在東北是沒有很多的人。所以,這就是會有很多的閒置的土地。而且,在那個時代,只要是有土地能夠種出來糧食,那麼,這就不會害怕去捱餓了。

可是,南方那可就不一樣了。只要就是因為,即使是在南方的時候。比較的富裕,可是,在南方,卻是一點兒也缺人的。他們人口很多,所以說,這就會導致於如果是山東人又去了。那也沒有多大的土地是會讓他們生活,而與其這樣,那就不如去人口比較少的山東。而且,在短短的闖關東里。也不過是20多年,可是,那也是使得東北在短短的20年裡,就達到了土地上的肥沃



三毛Vlog


闖關東歷史由來已久,自1644-1667年清政府頒佈《遼東召民開墾條例》以來,文授知縣,武授守備,這23年以來,出關者以魯民居多,之後1668至1680年間,清政府又以維護東北固有風俗,保護八旗生計為理由實行禁止政策,但是這依然擋不住魯民出關求生的願望。在近代咸豐以來,闖關東已經成為正常之勢,大量災民難民紛紛湧出關外,來到冰天雪地的東北地區謀求生存,慢慢紮根在這片黑土地上。

之所以大量山東人逆勢北上,而不去富庶的江南,因為那裡有吃的,能夠讓自己及家人活下去: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江南富庶但沒有承載大量難民的基礎。自古以來江南都以富庶文明,魚米之鄉,讓人神往,但是江南之地畢竟地域有限,而且地形偏向於丘陵地帶,可以供給農民開墾的土地不足,且多為大地主、大富商所把持。且經濟富庶導致大量人員聚集,雖然需要外來人員來補充,但對於大量的災民難民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不能持續供應災民生存下去的手段。


2. 關外雖然遙遠,且氣候惡劣,歷來是少數民族長期聚居地區,經濟、文化等落後於關內,但是關外具備難民能夠持續活下來、生存下來的手段,那就是土地。關外與江南正好相反,江南地域狹小、人煙稠密、土地不足,而關外東北地區一直是地廣人稀之地,人煙稀少,土地廣闊而肥沃,大部分地都處於荒蕪狀態,所以,難民去了之後可以通過開荒種田來獲得生存的能力。


3. 相比江南的統治管理來講,清朝還是比較注重關外東北經濟社會的發展。關外是清朝發祥地,他們正是從白山黑水中崛起入關統治天下,清朝始終注重對於自己發源地的管理建設,所以才有徵調關內人去東北的政策,雖然期間終止了一段時間,但是之前既然已經實施過了,一傳十十傳百,對於艱難生存的農民來說,遙遠的關外就是他們生存下來的希望,於是闖關東實際上一直在進行,只是規模大小而已,大量山東人跋山涉水,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而死去,但是終究有大量的山東人成功進入關外,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紮根繁衍生息。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理解,如有不妥請留言討論。



江浙富饒但都是有主之地啊,大漢們本就是窮的活不下去的農民哪有錢置地呀。去了還不夠地主剝削的呢。還有就是清朝統治以後曾經禁止漢人到關東去,但是河北山東地方人口太多,土地承載能力有限沒有辦法才去闖的關東,好多死在路上了。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對邊境地區統治力減弱,這才鼓勵人民去開荒去淘金,明著是鼓勵移民實際則是壯大邊境實力,用民戍邊。但是窮人多啊,看到關外地廣人稀窮人們都願意去,因為有地種餓不死。





樂弟的


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那裡人文條,二是生存發展條件好。願意去就有機會打工生活或置業,只要能幹就能生存,經過努力說不定發財,再一點是之前早去的開拓者宣傳影響,批影響一批,甚至相互推介,總之.人際關係,生存條件寬厚是根本。至於南方有兩個根本問題還是人和物的原因,一是人文條件,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財富創造方式的不同和差別以及南方沒有文化難以與齊魯文化融合,山東東北人都豪爽,一是一二是二,就算打一架照樣做朋友兄弟,誠實善於結交,而南方沒有充足富餘的土地和謀生條件,或者相對艱難,另南方人細緻,獨立自我意識強,商業文化地域文化差距大,容易形成誤會,再說所謂富庶,那個時期南方雖一定的商業基礎,但沒有輕易予人的一個豆,而東北相反,只要去就有生活的方式,去東北遠但離家的感覺不強烈,向南不論多遠多多近都有離家|的強烈感受,有一種無助的孤獨感,經商向南靠心眼吃飯,或有錢官商文人騷客閒遊玩樂向南,找生活向北心裡有底,總之是判斷和現實的促成。


深海魷魚


主要原因是,當時逃荒和要飯差不多,如果向南方人索要食物,多半會被拒絕,而東北人原住民熱情開朗,比較容易交朋友,東北人也仗義,比較容易施捨,所以都選擇東北了。


請問人人通與ii哦噴


山西人去內蒙,山東人去黑龍江吉林,浙江人所說的南方人吧,都在山海關一帶,那個年代連東北遼寧人都算闖關東人,遼寧省那時候經濟也非常落後,遼寧人大多分倆部分大多數去黑龍江,還有一些人去內蒙,主要那時候中國工業太落後,都往土地好的地方去。


難得糊塗214992152


山東人闖關東歷史悠久,自清末可能還早一些 到新中國的七十年初都有 不少人從山東移居東北,原因是生活困難,到了東北你就是贊時一無所有也不會餓著,到村裡給誰幫點忙都管飯吃,時間長了乾點事就能落腳,相對比去南方好混一些。後來山東人在東北形成了群體,去了 生人大部分人都願意提供幫助,去的人多了後來也為東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