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但我不確定你能不能看的懂?

自我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不斷開放的金融市場和國際趨同的監管制度拉近了國內外資本市場間的距離,國內的企業獲得了全球大量優質資金注入,自2005年開始,波瀾壯闊的“牛市”讓上證指數一路飆升至6124點,讓每一個投資者感受到了真切的利益。

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卻給火熱的市場澆上了“一盆冷水”: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迅速蔓延至全球,開放不久的中國市場也未能倖免。

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國內股票市場受到來自全世界投資者恐慌情緒的影響,投資者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導致股指迅速下滑,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劇烈的波動之中。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表明中國金融市場與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場的聯繫不斷加強,也反映出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情緒可能會傳染,從而導致市場中其他投資者偏離微觀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做出買入賣出的決定,加劇市場行情的波動。

嘴上說的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實際是:“泰山還沒崩褲襠已溼了”。

投資者情緒反映了投資者對市場的投資意願或者預期。在研究投資者情緒時,小編認為IPO數量、IPO換手率及IPO首日換手率可以作為投資者情緒代理指標。但是針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仍然不健全的現狀,國內學者們提出了用IPO數量、市場換手率、新增開戶數、市場市盈率、消費者信心指數、波動率等指標來計量投資者情緒。

目前,有關中國投資者情緒與國際投資者情緒傳染性的研究十分稀少,而有關情緒與股票市場的研究也處於相對空白的階段。今天小編舉幾個例子加以分析請各位看官來一場“百家爭鳴”

2005年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的元年,中國股票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使股票指數從2000點快速上漲到6000多點;另外證券市場的一些正式制度也開始逐步建立起來,進一步完善了證券市場體制。

以2006年9月為界將股票市場分為股權分置改革前和股權分置改革後兩個階段分析中國股票市場在不同階段與美國股票市場的聯動效應及投資者情緒在其中的作用。

由實證結果可見: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和美國證券市場聯動性的一個“分水嶺”,在股權分置改革前,中美兩國股票市場走勢相對獨立,不存在聯動性;但是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兩者之間存在比較強的聯動性。

加入情緒指標後研究發現,中美市場之間存在聯動性是由於投資者情緒傳染所致,而美國投資者情緒是產生情緒傳染的主要因素。

但是真的只是因為股改麼?其實也不盡然,這裡面的事情比較複雜,但是其中有兩條比較重要:

1.中國真的強大到可以引起四方注意的能力了。

2.現在的股民90%都在關注國家大事,而現在的傳媒業伴隨著互聯網的崛起飛速發展,很多股友小編覺得如果他不炒股可以去當“聯合國議員”。

因此,可以發現中美兩國市場的聯動性呈現一個從聯動性較弱到聯動性較強的變化過程,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股權分置改革、中國的崛起、傳媒業的興盛造成的,同時我還發現情緒傳染是造成兩國股票市場產生聯動效應的主要原因。

我國資本市場成立時間較短,國內學者對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指數之間關係的研究起步也較晚。有人認為,投資者情緒不僅會對股票價格指數產生顯著影響,還會反向影響市場中的收益波動。

研究發現,投資者情緒對於市場中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大於債券,市場中的跨期替代彈性、主觀體現因子和風險規避係數都可以影響到股票價格。

如果把“好淡指數”作為投資者情緒指標,會發現股票指數對投資者中長期情緒指數沒有顯著影響,但是投資者中長期情緒指數能夠顯著影響到市場中的資產價格,中長期情緒指數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大於短期情緒指數。

根據這條我主要想告訴你:

1、你玩短線就注意現有情緒做處理,這是突發事件很難預測,考驗你的反應能力。

經典案例:小米上市從跌到漲。

2、你玩長線就要預判未來情緒做處理,你可以慢慢收集捕捉市場的情緒從而做預判,因為這能影響資產價格。

經典案例:2009年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就很憨厚的老闆對我說:“小牛啊,如果你賺了錢,省下的部分可以多買茅臺的股票或是多買房子。”當時在我心裡他簡直就是一個傻X,因為金融危機剛過了半年。

在投資者情緒與不同時期資產價格的關係中,小編認為投資者情緒能夠反向影響長期資產價格,正向影響短期資產價格。股票指數和投資者情緒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有顯著影響,投資者情緒對市場中的資產價格也有顯著影響。

打個比方:你買了xxx的股票,你覺的xxx是一個好企業,股票指數也在上漲,那麼會很自然的感覺xxx的產品就是好!反之,你會覺得xxx的產品怎麼這麼爛,我之前怎麼沒發現,xxx特麼的就是一個騙子!我腦袋特麼的進水了,以後再也不要買他的東西。

不但投資者情緒對於市場中的資產價格存在顯著影響,投資者情緒對於資產價格甚至也有較強的預測作用。(去看看疫苗吧)順說說一句:股票指數可以預測投資者的情緒,但是通過投資者情緒很難預測股票指數!

總結起來的思考就是:

想玩好股票你需要觀察公司的多重維度、深度瞭解市場與情緒觀察事物的時候,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要將單一的樹木放在他所屬的那片森林中去統一的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收穫很多。

下次看到某些行業的票在暴跌之後逐步走強的時候,可以多想一點,是否預示著行業性的利空出盡?

一邊是帶著最樂觀的情緒買買買

一邊又帶著最悲觀的預期賣賣賣

而我們最好記得:

事情好的時候,不能想的太好;

事情差的時候,不能想的太壞。

畢竟真正的大機會是等出來的,

耐心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待對手情緒失控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