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的歷史中,唐朝“和親”的文成公主有著怎樣的命運?

王文碧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拜別了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在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下,戀戀不捨離開了長安城,一行人取道青海進藏。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也親自到青海相迎。漢、藏兩支婚禮隊伍在青海河源地方相會,舉行了隆重的迎親儀式。



藏曆四月十五日,婚禮隊伍到達拉薩。此時的拉薩全城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慕中國衣服儀衛之美”,新郎松贊干布脫去胡服,改穿紈綺;事前,他還派人仿效唐京都長安的宮殿建築專門“為公主別築城廓宮室”,並禁止吐蕃族民在這一天用赭土塗面,以免驚嚇到文成公主。一切準備妥當,婚禮便在為文成公主新建的宮室舉行,其規模之大與隆重程度,都是吐蕃有史以來所未曾有過的。至今,拉薩布達拉宮仍有保存完好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二人結婚的塑像和結婚洞房遺址。

文成公主一卸下婚紗禮服,便與松贊干布交談起了他們的“改革”志趣與理想。在文成公主的指派下,由唐王朝帶來的漢人工匠和漢農開始向當地族民傳授唐代先進的生產技術。諸如耕作、採桑、紡織、刺繡、製陶、造紙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歷算、醫藥也陸續在吐蕃傳播開來:天文歷算改變了藏曆以麥熟為歲的原始方法;醫藥改變了藏民治病求神的傳統。

新技術與工藝的推廣,漢民族文化的傳播正在慢慢改變著吐蕃族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他們很多人開始築室而居,碾米而食,製陶而用。為了表示對文成公主的尊敬和鍾愛,松贊干布還帶頭穿唐裝,使不少吐蕃上層貴族也爭相“釋氈裘,襲紈綺”。文成公主帶去的樂師樂隊,不僅把唐朝樂曲傳入吐蕃,唐朝的樂器製作工藝也一併傳授,在西藏拉薩的大昭寺裡至今還藏有50餘件漢樂器。


文成公主又幫助松贊干布創造了藏文,建立了“遣諸家子弟入國學,習《詩》、《書》”的先進教育制度;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建立王室宮廷文書公告檔案制度。由於文成公主篤信佛教,並從內地帶去用銅製造的釋迦牟尼佛像,迎奉上供,松贊干布又大力提倡,佛教便在吐蕃流傳開來。松贊干布還專門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廟--小昭寺。傳說寺前兩株人稱“唐柳”的大柳樹,便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在建造小昭寺破土動工奠基時親手栽種的,故又稱“公主柳”。

文成公主入藏,幫助藏王松贊干布改革,密切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據史書記載,唐太宗去世時,松贊干布派特使持厚禮專程往長安祭拜;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時,唐高宗也派專使往拉薩祭悼。漢藏兩族間政治聯合日趨緊密。

公元680年,入藏達40年之久的文成公主與世長辭。這位傳播漢藏友誼的使者,活著的時候,從藏王到藏民,無不尊敬她,愛戴她。死後,藏族同胞也都懷念她、紀念她。她經過的地方被視為聖潔之地。拉薩的大昭寺裡供奉著她的塑像。他們還把藏曆四月十五日定為“薩噶達瓦節”,這一天是文成公主入藏到拉薩那天;又把藏曆十月十五日,即文成公主誕辰日,也定為節日。以後每年這兩個日子,藏族同胞都進行慶祝,以紀念文成公主。在藏族同胞中,文成公主被親切稱為“阿姐甲莎”,即“漢族阿姐”的意思。


“阿姐甲莎”一直活在藏族同胞的心中,也活在了漢族同胞的心中,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在漢、藏兩族同胞中一直流傳至今。唐代詩人陳陶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陣識龍蛇。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阿扁侃歷史


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歷史給人印象,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好象是大唐的特別恩典,顯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風範。

在肯定促進漢藏融合的大前提下,不美化,不貶損,用事實來討論問題:

634年吐蕃君主(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斷然拒絕,瞧不起這個蠻夷國家,告訴使者受大唐庇護的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638松贊干布揚言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強掠,便率兵入侵唐朝,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松潘),唐軍最終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十分懼怕,立即退兵謝罪,並再次請婚。

640年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前來長安求親,攜黃金5000兩及其珍寶,其中有用黃金製成的一隻7尺高、裝3斛酒的大鵝作為聘禮。唐太宗心裡雖然很牴觸,但不得不將一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

當時松贊干布有6個女人,還有許多沒有名分的女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9年,卻只有3年產生交往,談不上什麼受寵。

史載:文成公主抵蕃後,來自尼泊爾尺尊公主大發淫威,宣稱她先事王,是正室,正室為後,偏室為婢,使得文成公主無人服侍。一個月後,文成公主實在難忍,找來祿東贊質問。祿東贊說,我無力見到贊普,也無力奉送飲食,一切都是尺尊公主做主。

松贊干布為尺尊公主耗費巨資修建大昭寺,供奉她從尼泊爾帶來的釋迦氏8歲等身佛像,為文成公主僅修了小昭寺,供奉從大唐帶來的釋迦氏12歲等身佛像,可見兩人的地位差距。710年唐中宗命金城公主入藏為吐蕃國主正妻,她將兩座佛像互換,一直延續至今。

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帶去了蔬菜、穀物種子和醫藥、營造、工技、農桑等技藝,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關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並不是那麼美好、那麼光鮮,與人們想象中深受吐蕃人尊敬形象相差甚遠。

只是歷朝史官們竭力掩蓋和親的被迫性、無奈性,誇大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和影響,故而營造出了眾蠻夷景仰大唐的假象。

以上僅一家之言,本著學術多元化,希望不戴帽子,不打棍。(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其實文成公主的命運並不像書上寫的那樣美好。她是唐朝和吐蕃和親的工具,吐蕃當時的首領松贊干布對唐朝繁榮的文化有所向往,所以就提出和親。而唐太宗並沒有合適的女兒可以去和親,所以就想到了遠房親戚的女兒,也就是文成公主。


其實文成公主還是挺想和親,她是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態度答應的;雖然松贊干布是個糙漢子,但身材結實,為人又聰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唐太宗在她出嫁時還給了豐厚的嫁妝;不過這是唐太宗為了籠絡吐蕃用的。我多給你點寶貝,你就少惹點麻煩;松贊干布也就欣然接受了。期間還把文成公主和一群丫鬟放到一起,讓松贊干布來猜哪個是真正的文成公主,倒也是愉快的完成了娶親過程。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後,吐蕃的人民還是很歡迎她的,可能是因為帶了很多嫁妝的原因吧。


文成公主在吐蕃過得還算不錯,她和那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啊,大叔大嬸們啊,相處的還都挺好的。且她樣貌出眾,端莊秀麗,皮膚白皙,還會女紅刺繡;所以松贊干布還是很喜歡她的,但沒過多久,就沒那麼受寵愛了,基本上都是在服侍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心機也是很深的,他之所以提出和親也是因為對唐朝的一些技術崇尚和嚮往;他需要你的時候就百般討好,不需要你的時候就一腳踢開,不過好在史書上還沒有記載過文成公主被虐待的事情。不過當時的唐朝還是比較忌憚吐蕃的,因為松贊干布的軍隊就像是一群土匪,所以唐太宗也有所顧忌。
算一算文成公主在吐蕃的40年裡,只有9年是真正跟松贊干布在一起的,剩下的31年基本都是在守空房。只是史書為了美化唐朝的形象,所以沒有將真實情況寫下來。所以文成公主還是很孤獨的,很讓人同情啊。 不知道大家對於文成公主的命運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夢曉山海


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其他民族的威脅,有的朝代甚至被外族消滅。為了穩固國家的政權、經濟發展,有的會採取和親的政策,維護國家邊境地區的穩定。其中最出名的兩位應該是漢朝的昭君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的和親命運是怎樣的呢?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向唐朝提親遭到唐太宗的拒絕。松贊干布出兵被唐軍擊敗,松贊干布向唐太宗謝罪,並再次下聘禮。唐太宗將遠支宗室一女冊封為文成公主,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松贊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雖然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但是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宮殿,就是著名的布達拉宮。文成公主也將唐朝先進的農業、手工生產技術帶到了吐蕃,當地的人民也很尊重文成公主。

但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生活真的幸福嗎?這個只有他們自己才瞭解,畢竟這個是一場政治的交易。

拋開私人生活是否幸福不講,文成公主的和親開創了唐朝與吐蕃的友好交往,促進了吐蕃的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為漢族和藏族的融合與交流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直到現在,藏族人民也世代的供奉文成公主,可見文成公主在西藏人民心中的影響力。




小艾愛歷史


在唐太宗時期,就有一段聯姻的佳話: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贊干布的聯姻。其實文成公主進入西藏的聯姻,並沒有歷史上所說的那麼完美。她其實並不是松贊干布的王后,而只是一名小妾,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史書上記載,吐蕃的松贊干布派求親使者祿東贊到唐朝請求聯姻。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自然很多國家都想要和唐朝聯姻,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當時有很多國家的使者前往長安,向唐太宗求親。

而唐太宗自然不會輕易的把女兒嫁給這些請求聯姻的國家。所以他出了六道難題,來為難求親使者。最後是吐蕃的祿東贊憑藉自己過人的洞察力和智慧,全部答對了六道題,成功迎娶了文成公主入藏。

而且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時候,帶去了很多的先進文化和技術人才,促進了吐蕃的發展,而吐蕃的可汗松贊干布,封文成公主為皇后,並且為他修建了一座宮殿,也就是今天的布達拉宮。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如歷史書上所書寫的那麼完美。

在最近所發現的一些敦煌文獻中,記載了文成公主的一些資料。其實當時吐蕃向唐朝求親的時候,唐太宗是拒絕的。當時吐松贊干布非常生氣,就率領軍隊前去攻打唐朝,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唐太宗後悔拒絕了他的求親。

而在這場戰爭中,無往而不利的唐朝軍隊竟然落敗,所以唐太宗為了挽回臉面,就答應了和親。那是唐太宗同意聯姻是出於政治的考慮,因為將一個公主送出去聯姻就可以少出邊境的騷亂,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並不是書上所書寫的是唐太宗的賜婚,而是戰敗後的無奈之舉。而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其實並不是松贊干布的王后。因為當時他的正妻是尼泊爾的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嫁過去,只能算是一個妾室。

而且松贊干布為他的王后修建了大昭寺廟,而文成公主只是一個小昭寺。所以文成公主入藏之後,並不像書上所寫和松贊干布琴瑟和諧,而是地位是非常的低下的。在松贊干布看來,唐朝答應和親,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而且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各種人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在之後的100多年,吐蕃多次侵擾大唐邊境,一直是唐朝在邊境上的心中大患。所以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真實的歷史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


文利wenli


在古代,國家之間經常會通過聯姻來結成聯盟。例如在唐太宗時期,就有一段聯姻的佳話: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贊干布的聯姻。其實文成公主進入西藏的聯姻,並沒有歷史上所說的那麼完美。她其實並不是松贊干布的王后,而只是一名小妾,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史書上記載,吐蕃的松贊干布派求親使者祿東贊到唐朝請求聯姻。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自然很多國家都想要和唐朝聯姻,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當時有很多國家的使者前往長安,向唐太宗求親。



而唐太宗自然不會輕易的把女兒嫁給這些請求聯姻的國家。所以他出了六道難題,來為難求親使者。最後是吐蕃的祿東贊憑藉自己過人的洞察力和智慧,全部答對了六道題,成功迎娶了文成公主入藏。 而且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時候,帶去了很多的先進文化和技術人才,促進了吐蕃的發展,而吐蕃的可汗松贊干布,封文成公主為皇后,並且為他修建了一座宮殿,也就是今天的布達拉宮。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如歷史書上所書寫的那麼完美。

在最近所發現的一些敦煌文獻中,記載了文成公主的一些資料。其實當時吐蕃向唐朝求親的時候,唐太宗是拒絕的。當時吐松贊干布非常生氣,就率領軍隊前去攻打唐朝,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唐太宗後悔拒絕了他的求親。 而在這場戰爭中,無往而不利的唐朝軍隊竟然落敗,所以唐太宗為了挽回臉面,就答應了和親。那是唐太宗同意聯姻是出於政治的考慮,因為將一個公主送出去聯姻就可以少出邊境的騷亂,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並不是書上所書寫的是唐太宗的賜婚,而是戰敗後的無奈之舉。而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之後,其實並不是松贊干布的王后。因為當時他的正妻是尼泊爾的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嫁過去,只能算是一個妾室。 而且松贊干布為他的王后修建了大昭寺廟,而文成公主只是一個小昭寺。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之後,並不像書上所寫和松贊干布琴瑟和諧,而是地位是非常的低下的。在松贊干布看來,唐朝答應和親,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而且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各種人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在之後的100多年,吐蕃多次侵擾大唐邊境,一直是唐朝在邊境上的心中大患。所以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真實的歷史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


精選經典影視


文成公主的命運並不好,並不像平常所瞭解那樣的美好。

歷史上的和親要麼是顯示自己國家的權威賜婚和戰爭失敗祈求和平的一種方式。而文成公主入藏就是唐太宗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因為和親就可以減少邊境地區的騷亂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妥協。

所以文成公主在西藏的處境並不好,她嫁過去並不是皇后,而是地位平庸,沒有孩子沒有恩寵,平常就像一個丫鬟的角色。一點也沒有唐朝的公主風範,並且松贊干布死的早,她守寡31年。

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穀物種子,生產技術並沒有得到松贊干布的認可,他人為這是唐朝皇帝的妥協,對自己的畏懼。

文成公主嫁去異國他鄉,卻沒有得到應該的幸福,所以說她的命運是不幸的。


歷史小白談歷史


其實文成公主的日子非常不好過,甚至用慘淡形容一點不為過,因為唐朝和親看上去非常美好,但是美好的背後卻是無比的艱辛,唐朝公主嫁過去的目的完全是為了穩固邊疆,到了那裡之後生活習性完全不同,文成公主要適應那裡的環境,而且最慘的是還嫁給了自己的兒子這是我們現在社會所無法理解的,所以用慘淡來說一點都不為過!


夢想啟航188979672


文成公主本身就是一個大度勤勞而且無私奉獻的一個人。所以她的一生也就隨著心境所想過的讓人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