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冰鮮海鮮今天全面下架,冰凍海鮮唱起主角

根據規定,5月1日12時起,浙江除釣具以外的所有作業類型漁船全面進入伏季休漁期。按照市場慣例,東海最後一網海鮮基本可以上架銷售一週時間。也就是說,從5月8日起,東海冰鮮海鮮將完全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養殖和冷凍海鮮。

“杭州雖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杭州各大農貿市場都有水產零售攤位,幾個水產批發市場的海鮮銷售量也都很大。”杭州市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說,去年休漁期,漁政部門還是在市場發現了部分禁售海鮮。

六種幼魚全年禁售

八種海鮮休漁期禁捕禁售

近年來,伏季休漁期間非法捕撈、銷售海洋漁業資源重點保護品種幼魚的問題十分突出。

由此,我省規定了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等六種海洋漁業資源重點保護品種的最小可捕過渡性規格。也就是說,浙江常年禁止在農貿市場、超市、臨時攤點等各類市場和飯店、大排檔等餐飲場所,銷售未達到當年最小可捕規格的保護品種幼魚。

同時,杭州市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提示:5月8日至8月1日,全市水產交易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臨時攤點等各類市場和飯店、大排檔等餐飲場所禁止銷售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龍頭魚、蝦蛄等8種海洋捕撈冰鮮或者活體水產品。

昨天,記者在近江海鮮市場和東山農貿市場兩地走了一圈,發現海產品攤位上,冰凍海鮮已唱主角,偶而看到少量冰鮮。

東山農貿市場海鮮攤主張明30歲出頭,跟父母做了10多年的海鮮生意,他的攤位上有少量舟山帶魚是冰鮮貨。5月6日他還搶到一箱小黃魚,“船都回來了,已經沒有鮮貨了。”

近江海鮮市場一位攤主表示:“從5月1日禁漁開始,時鮮基本上被熟人拿走,很難搶到貨。”冰鮮下市,冰凍海鮮的價格會有變化嗎?海鮮市場的老闆們都搖搖頭,“變化不大。”

張明說,雖然現在休漁期間吃冰凍貨,但是冰凍保鮮技術比以前好了很多。比如白鯧魚,原來冰凍得不好魚會發黃,賣相就差很多,現在一點不會黃,而且魚鱗都能保存得很好。

對於八種海鮮禁賣冰鮮和活體,海鮮老闆們都很淡定,“好多種類的魚本來就是從越南等地冰凍過來的,沒時鮮貨吃,也沒什麼影響。”

給酒樓進貨的王先生,按照單子採購了小黃魚、鯧魚。記者問他休漁期買不到冰鮮生意會不會受影響,王先生露出了一個笑容:“夏天到了,小龍蝦、扇貝、生蠔都要來了,水臺上的生意怎麼會有影響,只有更好。”

馬大嫂發現禁售海鮮品等行為

歡迎舉報

休漁期間,杭州市場上可能會有三疣梭子蟹、蝦蛄等活體銷售,是因為這兩個品種是有養殖的。杭州市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協調小組強調,如果是養殖品種,經營戶要能提供原產地證明和從批發到銷售的完整購銷憑證。如無法提供相關材料,不排除是偷捕情況,有關部門將進行調查處理。

如果看到有標識冰鮮的帶魚、銀鯧、鮐魚等在賣,根據去年的檢查情況,很多都是冰凍後化開冒充的,相對於真正的冰鮮,有經驗的馬大嫂都知道魚的皮膚色澤、眼珠等部位都有區別。帶魚可能會有直接從國外進口,至於市場上每斤價格20-30元的大黃魚、小黃魚,因為和野生價格偏離太大,不用鑑別肯定是養殖的。批發市場、超市、農貿市場應對產品進行正規標識,經營戶也要提供進貨憑證、報關單等材料。

馬大嫂們,杭州市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協調小組特別想@你們,如果發現休漁期間有禁售海產品等違法行為出現,請及時勸止或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

本報記者 施雯 黃鶯 通訊員 郭贇 吳綺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