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子洲③ 】山地蘋果:黃土樑上的“活銀行”


【聚焦子洲③ 】山地蘋果:黃土樑上的“活銀行”

現代農業看榆林-子洲篇

山地蘋果:黃土樑上的“活銀行”

—聚焦子洲創建陝北山區現代農業樣板縣之二

陝西農村報記者 陳新濤:暮春時節,一夜喜雨過後,子洲縣清水溝村山峁上的蘋果樹愈發精神抖擻。蘋果花上雨露正濃,微風過後,花香襲來,沁人心脾。子洲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屬暖溫帶和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在蘋果生長的12項氣象指標綜合評價中,子洲達到90分,溫度、日照、土壤、海拔、降水量、晝夜溫差、無霜期等七大指標均符合世界蘋果優生區的標準。

【聚焦子洲③ 】山地蘋果:黃土樑上的“活銀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讀研究生在子洲做科研

科技作依託 種出“含金量”

一斤蘋果最高賣到15元,這樣的“傑作”來自子洲縣淮寧灣鎮清水溝生態農業示範園。

“清水溝村的蘋果去年代表子洲山地蘋果參加了東盟博覽會等多個展會,遠銷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僅杭州一地銷售了10萬斤,還與揚州的大超市簽訂了協議。這幾年,子洲山地蘋果的價格一直在每斤8元以上,每年都不愁賣。”4月27日,鎮上派駐清水溝村的幹部劉帥介紹。

清水溝生態農業示範園流轉了包括清水溝村等5個村的土地。園區蘋果栽植面積2456畝,已經掛果300畝,累計投入3800萬元。這裡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榆林市聯合設立的山地蘋果試驗示範站,高科技設備一應俱全。

“這種設備叫莖流器,可以反映果樹在不同生長階段水分的吸收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劉星介紹。該學校在園區有不少的課題試驗項目,會定期採集數據,觀測蘋果樹在黃土地區的分根、開花差異,綜合分析降雨量和灌溉方式對果樹的影響情況。

園區技術員杜方勝介紹,2017年,園區先後引進了“秦脆”“秦蜜”“瑞陽”“瑞雪”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蘋果新品種。這些試驗項目和課題的開展,促進整個陝北區域的山地蘋果科技創新,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全國蘋果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趙正陽就是這裡的“常客”。“瑞陽”“瑞雪”蘋果的陝北監測基地就設在這裡。為給專家和研究人員提供一流服務,園區專門建了專家大院,讓他們專注研究課題、多出成果。

走進園區,放眼望去,一排排綻放著白色花朵的蘋果樹沿著寬幅梯田依次而上,防蟲燈、防雹網、地膜積雨節水設備等安裝到位,植保觀測站、防雹氣象站、土壤旱情墒情情報站藏身其中,視頻在線監控系統遍佈期間。坐在辦公室裡,整個園區的實時動態一目瞭然,讓人不由地感嘆農業科技的神奇。

【聚焦子洲③ 】山地蘋果:黃土樑上的“活銀行”

清水溝農業園區技術員杜方勝介紹引進的新品種果樹

銷售出新招 果樹能認領

穿行在子洲的山山峁峁間,猶如來到一個大果園。山坡上、溝道里,蘋果樹盡情沐浴著黃土地上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靜待金秋的豐收。

如今,子洲縣把蘋果園規範化管理作為果園發展的關鍵,全面落實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為有機蘋果基地認證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積極推廣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疏花疏果、果實貼字、地膜覆蓋、積雨新技術,全面推行“果、畜、沼、窖、草”配套生態果園發展模式,指導果農實施有機種植。

認養一棵“家庭幸福樹”,希望幸福生活萬年長。為了進一步提升子洲山地有機蘋果知名度,積極拓展銷售渠道,2016年起,子洲縣連續兩年以“‘蘋’水相逢、‘果’然不同”為主題,舉辦山地有機蘋果認養活動,可謂獨樹一幟,別具匠心。

果樹認養形式讓認養者品嚐子洲山地有機蘋果的甜美,體驗子洲的山水美、人文美。果樹認養針對不同人群設定不同認領方式,採取“認領自願、私人訂製、科學管理、生態環保”的原則,認領年限為1年、3年、5年和終身制。認養者委託園區進行日常管理、維護。果園定期用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向認養者反饋果樹生長情況,成熟後自己採摘,或是委託園區採摘後郵寄給認養者。

“這種形式非常新穎,很受歡迎。我們園區就是這項活動的受益者,認養的果樹已達800棵,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劉帥說。

優勢在山坡 致富靠蘋果

“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和示範,‘優勢在山坡,致富靠蘋果’已經成為全縣農民的共識。蘋果產業正成為子洲現代農業的主攻點、產業扶貧的主抓手。”子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建國說。

目前,子洲縣種植山地蘋果21.8萬畝,年產蘋果9萬噸,僅蘋果一項產業,果農人均純收入就增加1200元,帶動精準扶貧823戶2565人。同時,建成千畝果園6個、500畝到1000畝的果園23個、100畝到500畝的果園176個,建成自然通風儲藏庫280個、大型水果氣調儲藏保鮮庫2個。

依託蘋果產業,或是自己建園,或是在果園上班,或是從事蘋果銷售,這些都成為子洲農民掙錢的熱門選項。

“我現在的工資是每天120元,從2012年在園區上班至今,每年收入在4萬元以上。在這裡上班,離家近,生活成本低,一年輕輕鬆鬆攢下兩萬元。下個月,園區還要給我加工資,每天140元呢!”鄭家圪嶗村村民鄭永鋒說。他現在是清水溝園區的一名工人,熟練掌握著蘋果樹剪枝、疏花、灌溉、施肥等技巧,還能駕駛農用機,每天開著自己的小轎車上下班。“從早上7點來上班,幹到晚上6點半下班,中午在灶上吃飯,不忙的時候還能午休。”鄭永鋒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

“今年全縣掛果面積12萬畝左右,產量肯定要大幅增加。子洲山地蘋果具有著色好、糖度高、果肉脆、味道正、耐貯藏等優點,市場競爭優勢明顯,深受消費者青睞。按照初果期畝均2000斤的產量、每斤4元的價格計算,每畝可收入8000元,如果是每斤賣到8元以上的高端有機蘋果,那收入就更高了。”李建國自信地說。按照規劃,到2020年,子洲縣山地蘋果種植面積將達到30萬畝,掛果面積將達到18萬畝,優果率70%。僅蘋果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餘元。

在第七屆中國·陝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鼎盛果業杯”果王大賽中,初出茅廬的子洲山地蘋果榮獲三等獎。此外,子洲“黃元帥”“紅富士”在第八屆中國·陝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上,分別獲得優質蘋果金獎、銀獎。

“紅色子洲、綠養神州。”這句響亮亮的口號,因為蘋果產業的強勢崛起,已成為子洲最為亮麗的名片。

記者手記: 發展蘋果產業正當時

陝西農村報記者陳新濤:東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銀行”。深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子洲縣,人多地少,乾旱少雨,選擇發展山地蘋果產業,可謂正當其時。

20世紀80年代,子洲縣掀起蘋果種植熱潮,面積突破1萬畝,但最終以失敗而收場。究其原因,無非是品種落後、管理粗放等。除此之外,當時也沒有過多引導扶持政策,只重視面積,不重視品質,錯失了蘋果產業崛起的良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陝西蘋果“北擴西進”的歷史性機遇 ,是包括子洲縣在內的陝北地區一次難得的機會。未來,我省平原區域蘋果因樹齡原因可能會出現10~15年的空檔期。把握住機會,讓蘋果產業成為帶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利器,子洲縣這一次鉚足了勁。

在基層採訪中,記者發現子洲縣制定的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都能夠落實到田間地頭。農民建園過程中,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民建設標準化園區。另外,子洲縣通過各種推介會,有力提升了子洲蘋果的知名度,採取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模式,幫助農民開拓市場。幹群心齊成效顯,子洲縣的山地蘋果得以高歌猛進。

眾所周知,榆林市是一個資源依賴性城市。曾經,“北六縣”依託煤炭和油氣資源經濟高速增長,而“南六縣”發展緩慢。“南六縣”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地域尋求突破,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找到著力點?蘋果產業成為突破口,子洲縣的思路無疑是適時和精準的。

轉自陝西農村報2019.5.13四版http://epaper.sxncb.com/sxncb/20190513/html/page_03_content_000.htm

視屏鏈接

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563505887835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