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考察工作,提出了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天津把改善中低收入群眾住房條件作為重要工作,將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的住房環境。


【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棚戶區居住環境較差)


2019年新開工棚改39萬平米 持續改善百姓生活

2017年,天津市提出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到2019年底將全面完成市區147萬平方米棚改任務。今年年內,天津將改造棚戶區39萬平方米、新開工棚改安置房2.58萬套(戶),基本建成1萬套(戶)。同時,健全政策機制,用3年時間完成41萬平方米、1.05萬戶市區零散棚戶區改造,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紮實開展1150個片區、188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改造,加大對重點群體、重點產業困難職工的保障力度,通過市場租房領取補貼家庭2萬戶。


【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棚戶區拆遷)


“‘三年棚改’計劃中,河東區佔到27.73萬平方米,涉及鄭莊子、汪莊子、振中路、紅旗巷、工業大學周邊等12個大片,居民1.2萬戶。截止到2018年底,河東區已經完成了棚改任務17萬平方米,7000餘戶居民完成搬遷。2019年,河東區還要完成10.7萬平方米的棚改任務。”相關負責人介紹,河東區始終在盡最大努力滿足百姓的需求,儘快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拆遷居民自願選擇貨幣和還遷任意一種安置方式,讓住房保障更完善了。棚戶區改造不僅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條件,拆出了空間,讓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也因此改變河東區的經濟佈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產城融合,讓未來更具可塑性,更具發展潛力。

“一戶一策” 棚戶區改造改善居民生活

為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早圓棚戶區群眾安居夢,紅橋區按照“三個平衡”方案,採用地塊捆綁進行資金平衡測算的方法獲得銀行貸款審批,並通過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模式,有效解決資金難題。同時,集中調配、籌措安置房源,給棚戶區居民提供更寬泛的選擇空間,還從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多個方面對棚戶區困難居民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讓老百姓能夠真正通過棚改來改善生活,確保順利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目標。


【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告別棚戶區)


今年4月,紅橋區麗泰園康平平房共計21戶、45間房屋全部拆除,成為該區首個實現清零的分散平房棚改項目。今年,紅橋區還將完成15.63萬平方米的棚改任務,徹底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


【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即將搬進新居——棚改安置房)


寶坻新城城中村和平房宿舍區搬遷改造從2015年開始,寶坻新城房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吳伯東告訴記者:“我們拆了70多個村,百姓滿意率在99%以上。這幾年,週末我們幾乎沒有休息過,基本都在加班。雖然動遷工作辛苦,但是領導重視、百姓配合,所以再累,大家都幹勁十足。”


【亮點】天津三年完成147萬平米棚戶區改造 居民告別“蝸居”搬進樓房

(搬進新居的百姓)


寶坻新城棚改項目將按照重點工作安排,督促加快九大還遷片區、高鐵片區、中關村片區的還遷樓建設,準備開工建設的還遷小區有46個,其中寶坻新城城中村和平房改造小區35個,老城區還遷小區1個,朝霞街道中關村科技城還遷小區2個,潮陽街道高鐵片區8個。今年,圍繞還遷小區建設,還配套建設了26所小學和幼兒園,由寶坻區教育局統一安排師資。還遷小區的百姓可以讓孩子就近入園入學。

(津雲新聞記者 董立景 吳宏 趙穎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