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美國製裁伊朗的禁令對其他國家也有影響,這有什麼依據?

閃電一道道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的石油禁令,已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每天減少了超過100萬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伊朗的石油出口,每年高達500億美元,是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美國挑石油下手,這已不是第一次,但是每次代價不小,收穫不大。

伊朗石油被禁之後,沒有玩家能代替其在石油市場上的角色。沙特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早已下降,而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使得委內瑞拉、利比亞、尼日利亞和其他石油大國,石油產量和出口量正在減少,更不能代替伊朗,向世界提供足夠的石油。

如果按照禁令不購買伊朗石油,會影響許多國家的能源工業,令其國內燃油價格飆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爆發,當然會影響所在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政黨統治。這也是美國的石油禁令,並不能完全執行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許多國家,處在大選之年。贏得本國選民,遠比贏得美國,重要得多。所以,幾乎伊朗石油的所有買家,都和美國進行了某種方式的交涉、交易。蓬佩奧所說的每天減少了100萬桶,並不代表真實情況。因為有的國家,為了不刺激美國,進行了一些技術性處理。

通過購買時間、細節、交運和支付方式上的技術性變通,達到不太為外界所知,又能順利進口伊朗石油的目的。比如,以進口超輕型原油,而不是提煉之後的石油的方式,來規避矛盾。有的減少每批次的數量,但是增加批次,等等。

在結算方式上,不再用美元結算,而是用本國貨幣或其他外國貨幣,通過第三方銀行。歐盟對美國的制裁不明著反對,卻有自己的對策,因此在許多問題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使得許多國家越來越多地用歐元而不是美元,

有的乾脆以物易物,用農作物、汽車和鋼鐵、日化產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與伊朗交換石油。另一方面,作為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伊朗國有的石油公司,也提供各種優惠措施,以提升買家的興趣,換一種方式對抗美國的禁令。

亞洲是伊朗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地區。亞洲幾大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以及橫跨歐亞的土耳其,照樣進口伊朗石油。比如韓國,在禁令前,每天進口的石油數量是30萬桶,禁令後每天20萬桶。他們還在和美國討價還價,希望增加數量。

印度禁令前每天購買56萬桶伊朗石油,禁令後美國允許的這個數字是30萬桶。但是,印度派出一個強大的談判團,最後爭取到的進口量是每天45萬桶。印度總理稱,他們希望未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達到90萬桶。

日本在禁令之前,每天進口16萬桶伊朗石油。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配合性地中斷了一小段時間的進口,但是很快成為第一個放棄石油制裁伊朗的西方國家,又恢復了與伊朗的石油業務往來。土耳其同樣如此,先禁後買。


世界真的很大


半年前,美國製裁伊朗時臨時豁免了8個國家和地區。從5月起,臨時豁免期限到期,美國揚言將讓伊朗石油零出口。雖然美國根本做不到,但對其他國家肯定是有影響的,只是影響大小而已。


石油資源哪個國家都需要,美國揚言讓伊朗石油零出口,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因為美國製裁伊朗而導致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不是世界各國都會受到影響嗎?具體到某一個某一些國家,受到的影響各有不同。


比如,日本、韓國,受到影響肯定很大。日本、韓國完全看美國臉色行事,美國給以豁免待遇,日本、韓國笑呵呵的;美國取消豁免待遇,日本、韓國只得向美國求爹爹、告奶奶,乞求美國不要取消對他們的豁免。


對俄羅斯、對我國影響不大。美國的臨時豁免名單上沒有俄羅斯,俄羅斯與伊朗進行石油換商品計劃;美國取消豁免了,俄羅斯和伊朗一樣繼續該項計劃。我國不奢求美國豁免,美國做賊心虛、自作多情豁免我國,我國與伊朗的貿易正常開展;美國取消豁免後,我國照樣與伊朗正常開展貿易往來。美國要求伊朗石油零出口是美國的事情,俄羅斯和我國與伊朗開展貿易往來,是俄羅斯和我國的事情,美國無權干涉也干涉不了。


還有很多國家,多多少少會有點影響,但影響也不大。比如印度,美國取消豁免了,印度一方面自力更生,努力挖掘自身資源,滿足全國對汽油、柴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打算從沙特、科威特和墨西哥等國增加原油進口,保證油價穩定。比如土耳其,明確拒絕美國要求,堅持從伊朗進口石油。


讓伊朗石油零出口,美國只能在國際社會留下笑柄。可能嗎?美國是哪根蔥?太把自己當根蔥了!美國的要求和命令,只有美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盟友聽,比如日本、韓國等;很多盟友都不會聽,更不用說美國的非盟友。其他國家姑且不說,單說美國如何搞定、吃定俄羅斯和我國,就是一道無解的方程。


毛開雲


其實從邏輯上就能回答——

美國製裁伊朗的禁令當然對其他國家也有影響,不然這麼多國家反對什麼?

難道是自願替伊朗說話?

當然不是,而是切身利益受到了影響。

只有事不關己,才能高高掛起。如果涉及到侵犯自己利益的行為,當然要爭取不能受損,或者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第一,美國製裁伊朗的禁令不合理、不合國際法,是長臂管轄,是用國內法代替國際法的危險行為。

美國製裁伊朗有很多層面,其中一類是:

一是禁止美國政府、公司、個人與伊朗進行涉及到敏感內容的交易,比如美國的高科技設備是不能夠出口到伊朗的,伊朗原油也不能出口到美國。

二是禁止其他國家政府、公司、個人與伊朗進行涉及到敏感內容的交易,敏感內容不只是涉及到美國的高科技設備,也會涉及到聯合國制裁伊朗決議裡禁止與伊朗交易的內容,比如核材料。

如果違反,就會有相應的處罰。當然這個處罰也是根據美國國內法制定的。如果國內公司違反,用他們國內法當然沒問題;如果外國公司違反,也按照他們國內法來處罰,這就是影響別的國家的重點。

舉個例子——

上週伊朗石油部長說,將法國道達爾公司在該國最大油氣田的股份轉給了中石油,為什麼?就是因為道達爾公司在美國製裁的壓力下,退出了伊朗的油氣開發項目。

這是法國乃至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公司,他們怕美國的原因在哪?就是美國對伊朗的貿易禁令的長臂管轄。

因為對道達爾來講,要考慮好平衡——是要繼續和美國人做生意,還是和伊朗做生意更有利益?權衡之下,他們退出了伊朗市場。

第二,國際社會的現實是弱肉強食,對美國的這種態度不滿可以,反對可以,但是能不能完全不理?這也是不可能的。

美國的長臂管轄,用國內法代替國際法的行為顯然是霸權主義,但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客觀存在。

他告訴全世界,國際社會不是一個道德高地,依然在很多時候是弱肉強食的原始森林。

這也是我們看待國際問題的出發點。也就是說美國的做法有問題,不合理,但這是現實,一切政策、措施的出發點要以此為基礎,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方面改變美國的做法,甚至都不能制約美國的做法,那麼在對伊朗的貿易上就要面對現實。

你要不喜歡這個政策,可以不和美國人做生意,只選擇和伊朗做生意。如果要兩者兼得,肯定就要受到美國製約。

一切用民族主義或者民粹主義的想法來抵制美國的想法,都是建立在空中樓閣基礎上的。

最根本的方法其實是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讓美國不敢小看你,在一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減弱美國的影響。

這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公司,在面對美國製裁伊朗的問題上,都在採取的對策。


你怎麼看待美國的長臂管轄?


木春山談天下


有影響,我舉個例子。



根據華爾街11月27日的報道,法國和德國創建新的支付渠道,維持和伊朗的貿易來往。

問題在於什麼?在於德法都是美國的引渡條約國。


既然華爾街日報說了德法要和伊朗維持貿易來往,就必然有德法的公司要和伊朗維持貿易來往,既然德法正在創建新的支付渠道,說明德國和法國是同意本國公司,甚至可以說支持本國公司和伊朗有貿易來往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國要求德法拘禁德法的公民,引渡到美國,那怎麼辦?

按照美國和德國法國簽訂的引渡條約,美國確實可以這麼做。

德國和法國也確實可以拒絕,問題在於,德國和法國的這些和伊朗做生意的本國公司的CEO,就不敢出去了。


因此會引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荒謬:一個國家的本國的公司,因為遵守本國的法律,卻遭到了美國的制裁,而且本國政府還得配合美國引渡到美國。

那本國法律尊嚴何在?

雖然美國不一定會這麼幹,但是你不得不說,美國如果強硬要求這麼幹,德法還真不好辦。


李建秋的世界


尤其對被美國欺負慣了的弱小國家害怕,因為沒有實力和資本對抗邪惡的美國啊。如果買伊朗石油必遭到美國報復性制裁,這是一般小國承受不起的政治經濟成本的啊,當然對於實力大國強國就是博弈的籌碼,但實力說明一切。


戰神震懾邪惡勢力


華為乾沒幹違法的事,美國🇺🇸十幾萬億美元順差給了我們,製造業垮了上萬家找你了嗎?你有沒有違法,對伊朗出口禁令產品?


風和日麗148725431


這美狗也真霸道了別國的經濟和買賣也插手寵斷人家的命脈,真以為個個國家都象法英韓那任由它來主導一樣,中國堅決不能屈服這個土匪性質的霸權主義,該進口伊朗石油就繼續進口,因為如果你一次怕它跟著陸續又造些名堂來打壓:你的。


cuibaoyun知足常樂1


除非你不用美元,不用美國的產品和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