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政府應作表率

欠债还钱,政府应作表率

及時履行合同付款義務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誠信行為之一,也是現代經濟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石。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5月9日《南方週末》)

2019年5月7日,中國政府網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的一則通報,指山西大同市區兩級醫保機構相互推諉,拖欠177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的結算費用共1500多萬元,導致該市平城區100多家藥店流動資金枯竭,面臨倒閉。直到國辦督查室介入督查後,定點藥店才拿到了這些本該及時結算的款項。

現代經濟運行中,政府部門被認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書的單位在信用評級中都享有較高的評級。與政府做生意,被認為風險最低,不怕政府欠錢不付。

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關方款項的新聞時有發生。據中國之聲與央視等媒體報道,2019年1月,吉林四平挪用1.9億鉅額專項經費導致拖欠國道建設工程款一事,引起全國關注。G203沈綏公路建設資金是由車船稅專項資金支付的,其中四平市境內路段的建設資金早就撥付給了四平市,但其中1.9億元被四平挪作他用,導致這條2017年就完工的公路,施工方一直沒有拿到工程款,也就無錢支付農民工的工資。地方政府一直欺騙施工方說中央的資金沒有到位。在交通部介入後,施工方才拿到錢。

據《遼瀋晚報》2019年1月報道,2018年遼寧整治政府失信行為,清理償還政府欠款194億元。政府欠款情況可見一斑。

除了政府,國有大型企業也時有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情況。政府大型建設工程往往會由大型國企中標,然後再分包給中小民營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再僱用農民工完成工作。然而近年來大型項目拖欠工程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一些地方政府、國企長期拖欠款項可能嚴重影響經濟正常運行。健康的資金流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資金鍊斷裂可能導致企業無法運作,陷入困難的境地,尤其對難以從資本市場獲得低成本資金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只有儘快收回應收款項,才能維持生存並進一步發展。對於那些獲得政府項目的民營企業家來說,本來以為是拿到了好項目,但卻因為款項被拖欠,可能發不出工資,也無法向自己的供應商採購物資支持企業進一步發展,可能面臨倒閉。

政府拖欠款項也會嚴重拖累當前正大力推進的誠信社會建設。及時履行合同付款義務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誠信行為之一,也是現代經濟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石。在政府投資、政府採購等經濟活動中,政府與其他商品、服務提供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如果政府拖欠款項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無疑將嚴重損害地方政府的誠信。政府無信,何以讓社會有信?

此前,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印發《2019年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標之一是持續推進清欠專項行動,督促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對拖欠民營企業的款項年底前清償一半以上,決不允許增加新的拖欠。

文件將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欠款作為減輕企業負擔的重點工作,列為第一條。要求今年4月底前建立完善的清欠臺賬;對未清償的賬款逐項制定清償計劃,確保年底前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完成清償目前已確認拖欠款一半以上,並要求加強政策支持、防止新增拖欠、完善制度建設。

政府不能再成為欠款的老賴。對於政府拖欠款項的原因,要逐一分析,有的放矢地解決,並形成制度,防止再次拖欠。有些拖欠是因為政府財政緊張,建設項目超過了財政支付能力,或者建設過程中超預算,導致超標部分無法支付。對於這種情況,要追究決策者的責任。有些拖欠則是因為政府部門不作為慢作為,導致資金不能及時撥付,就像山西大同醫保部門的例子。對於這種情況,也要嚴肅處理,以儆效尤。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政府老賴問題,讓民營企業敢於與政府、國企做生意。

辛省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