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也講道義?山東“義匪”的黑白人生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二百八十七):巧飾其貌者無實行,優孟之流風。

在北洋史上,軍閥混戰的後果之一,是流寇興於草莽。但是土匪中魚龍混雜,也有做過有益於當地民眾的事,其中以孔孟之鄉山東之地的傳奇較多,畢竟走江湖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於講道義。這種“義匪”的數量很少,著名的有劉長久、油清海等。劉、油兩人的江湖身份,均為魯西地區的匪首。民國九年的夏天,魯西南連降大雨,黃河猛漲,大水直衝岸堤,決口之險隨時可能發生,百姓希望北洋地方能夠趕緊加固堤防。但當地卻以該堤段屬直隸省大名道管轄,難以統籌,以浸雨已久,物料黴爛為由,坐視不管。在此十萬火急的關頭,劉長久和油清海挺身而出,率領山東魯西民眾代表,趕赴直隸大名,向道尹兼河務局長張昌慶請命,要求護堤搶險。

土匪也講道義?山東“義匪”的黑白人生

張昌慶被迫答應籌款護堤卻又以物料難籌、河工難募為由推諉不辦。劉、油見事不濟,乃毅然自任其事,會同鄉、約地保,率領麾下的綠林土匪,組織民眾,砍伐堤柳及堤外高粱,責令富戶出車趕運,培堤造壩。二人也是晝夜更代,持槍巡視督工。就這樣經過三個月的奮鬥,大堤終於保住,沿河數十萬百姓免葬黃水。百姓稱讚劉、油所部的義舉,呼其麾下土匪為“義民隊”。山東在北洋時期出現這些“義匪”有其傳統文化背景,山東是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的發祥地,一個重要內容是主張做人處世要合乎正義,遵循道義。儒家的“義”作為一種思想和道德規範,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一般山東人,為他們的性格打上了重義氣、守信義的烙印。

土匪也講道義?山東“義匪”的黑白人生

而且,也深刻地影響著山東的一個江湖群體“盜匪”,使他們也講起“義”來,即所謂“盜亦有道”。直係軍閥執掌北洋中樞時期,山東的土匪已經發展到無法無天的境地,孔子的故鄉曲阜也屢遭土匪搶掠。但是,搶掠的範圍均限於城關。城內,尤其是孔府從未受過股匪的搶掠。據孔德懋記載:“有一次,孔府向山東省政府借銀元,派小車隊去運,中途被一夥山東大盜全部搶走。孔府正為此事一籌莫展,有一天曲阜城裡忽然來了一隊大漢,每人推輛小車,車上裝滿銀元,停在孔府大門口。原來他們就是搶銀元的那夥大盜,他們把銀元搶走後,一打聽是孔府的錢,說不能搶,於是又將銀元原封不動地送回了孔府。”

土匪也講道義?山東“義匪”的黑白人生

最終,這一軼事既體現了孔子在山東土匪心目中地位的崇高,也體現了山東土匪受儒家“義”的思想與道德規範的影響之深。這一影響無疑是山東出現“義匪”的文化根源。但是像魯西巨匪油清海,除了做過黃河護提搶險這一件有益於百姓的事情外,就是在魯西南及魯豫邊境大肆從事搶掠活動。也就是說“義匪”是一定條件下的產物,這決定他們只能是土匪中的少數,或者是土匪黑白人生中的複雜特質。“義匪”雖然與一般土匪有不同之處,但他們也是“匪”。他們的 “義舉”,掩蓋不了他們“匪”的本質,因此,“義匪”的前途與其他土匪一樣,只有兩個,那就是接受收編與改造,或者是被剿滅。

參考資料:《民國時期的山東義匪》、《菜根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