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書店朗讀英語被制止,要打對方耳光,媽媽解釋他還是個孩子,對此您怎麼看?

吳莊二哥


近日, 北京五棵松附近的一家書店一個14歲的男孩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現在的熊孩子到底有多猖狂。

14歲男孩子在這家書店裡大聲讀英語,店員面帶微笑地勸說男孩:“您的聲音有點大,有點打擾到別人了,請您不要大聲喧譁。”然而本來是店員職責所在,且好意提醒,不料卻惹得該男孩勃然大怒,指著女店員說:“他們看什麼書啊,他們有什麼書可看的,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都在看書?”接著又憤怒的說:“就你管我,我來這兒這麼多次了,你憑什麼管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而更加令人氣憤的是,男孩身旁的貌似孩子家長的戴口罩的女士,一直沒有制止和批評孩子,也沒有跟店員道歉,只是試圖安撫孩子的情緒,在安撫無用的情況下,說了句:“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最後在孩子撒完氣後,帶孩子離開了書店。

小徐老師看完這個視頻,痛心的很,這哪像個孩子,簡直就是個潑婦,而更痛心的是孩子的家長,竟然對孩子如此無禮的行為無動於衷,可見熊孩子的養成,家庭教育脫不了干係:

一、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過於嬌縱,沒有樹立規則意識,致使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大發脾氣或者出言不遜的情況,而此時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此行為的是非認知。如果家長不嚴厲的加以制止,那麼孩子就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常的,是可以繼續下去的。壞脾氣的孩子也就因此而養成。

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行為邊界的方法: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和言語是不當的,不可以做的,一旦孩子做了,必須嚴厲懲罰孩子,讓孩子知道做錯事,說錯話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各位家長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任何行為不良,出言不遜等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請一定要嚴厲的懲罰和批評孩子,並約定如果有下一次要接受怎樣更嚴厲的懲罰,直到他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為止。

二、家長為了讓孩子讀書學習,而無條件的答應孩子一切要求,致使孩子有一種“我讀書,我就有功勞,別人就得為我無償提供自由條件”的心態。

小徐老師班上每年都有幾個帶手機的孩子,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明文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當我責問家長為什麼讓孩子帶手機時,家長卻一臉的無奈,甚至跟老師求情,說:“老師啊,你就讓他帶著手機吧,要不他就不讀書學習了,我們也是沒辦法,帶手機總比不帶手機但什麼也不學好吧!”這真是讓人無語,孩子讀書學習成了威脅家長的手段,真是可悲。

多年來,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才發現,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學習,而一味的哄著孩子,答應孩子的無理的條件。

面對這種以學習來要挾家長的孩子,家長要明白兩點:

1、讀書學習為了什麼?一個不懂禮貌,不懂感恩、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行為惡劣的孩子,僅學習成績好一點真的有用嗎?讀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做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人。

如果連這些問題都搞不清楚,那麼孩子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有立足之地。

去年中考入場的前一刻,一男孩因為厭煩母親的嘮叨,把准考證一扔,揚長而去,她的媽媽一邊追,一邊哭喊:“兒子,你回來,什麼都依你,求你好好回來考試……”當孩子用父母無限的愛來要挾父母時,那麼意味著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奴隸,這孩子也很難頂門立戶,這樣的孩子即使多讀幾年書,即使考上大學又有何用?就像上海的那位海歸的博士一樣,空讀了二十多年的書,又有什麼用?

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家長教育孩子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對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要求孩子學會尊重關愛家人,尊重關愛他人,才有可能培養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一個人只有尊重關愛他人,他才有可能去感恩,去回報。那麼怎樣讓孩子學生尊重關愛他人呢?

首先要孩子從小樹立“長幼尊卑”的觀念。

當一個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吃飯,孩子就不能先動筷子時;當孩子知道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時;當聽從父母的教誨,懂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聽不得長輩的批評時,孩子才會有基本的禮貌和教養。從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中,才能讓孩子不斷強化“家庭教養”,才能真正讓孩子做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有教養的人。

其次是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人作為群居動物,每個人既是權利享有者,也是義務的執行者。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因此我們既享受著別人提供給我們的服務,同時我們也應執行自己的義務,有一種高度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教養。

例如,我們在公共場合讀書也好,吃飯也好,保持環境安靜,讓每個人享受安靜詳和的生活環境,這既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權利。只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而孩子作為祖國的下一代,從小就應該樹立這種“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也只有這樣,人們的素質才能根本提高,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綜上所述,管好每個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福報,也是社會良性發展的需要,希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將學生德行操守的培養放在第一位,真正培養出讓人敬佩欣慰的好孩子,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理有希望。


指尖教育帝國


我覺得這個媽媽說的挺“對”的,他只是個孩子!

媽媽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這個沒什麼可說的!



若干年後,媽媽再次想保護孩子的時候:可是這次卻保護不了。

孩子一臉憤怒的對媽媽說,當年我犯了那麼多錯誤,你為什麼要還要保護我?也不批評我,也不教育我。正是因為你一味的保護我,才導致我後來欺負同學時你幫我擺平,偷拿東西你也幫我擺平,現在犯了盜竊罪,被抓入獄,判刑10年啊,我的人生最好的階段被你毀了。為什麼你現在保護不了我?我多麼希望當年別人的耳光打在我臉上,後面那麼多事情我肯定就不敢幹了,也不會有今天的結局,我好恨你呀……。



媽媽流著淚說,我當年想到你仍然是個孩子,有媽媽的保護,不讓別人欺負你,讓你過最好的生活,你想要的我都會給你。原來媽媽錯了,這是你媽媽的過度保護你,才讓你一步一步的滑向深淵,才有了今天結局,媽媽也恨自己,媽媽對不起你,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讓別人耳光打在你臉上,雖然那個時候痛了,但我相信你一定會走得更好的。

媽媽現在也沒有能力保護你了,媽媽也不想保護你了,因為媽媽知道我犯下的錯誤,才會有你的今天………

總結: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個孩子!


楊鍋來了


14歲男孩竟然在書店敢打店員的耳光,誰給他的膽量!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本能告訴我這個孩子不正常,當我第二次刷到這個新聞,我仍然感覺,這孩子不正常!

我最討厭的就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公共場所大聲打電話,會場上吵鬧,火車上大聲的打牌,書店裡大聲朗讀者。這些人我行我素,把公共場合方程了他們的家,把別人視作草芥,絲毫不在意別人的感受,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上學的時候,我最勇敢的一次行為就是發生在書店裡,有一次去看書,大家很安靜地看著,這時進來兩個半大的孩子,沒想到這兩個是活鬧鬼,他們把各拿一本書,坐在椅子上,開始你推我搡,打打鬧鬧。店員提醒了他們兩次,他們只是看了看,等到店員走後,接著鬧,或許是店員的也認為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提醒義務吧,也懶洋洋地站在那裡,不管他們了。那兩個孩子聲音越來越大,吵得我心神不寧。我對他們說:你們願意鬧出去鬧的!邊說邊用眼睛盯著他們,或許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一個旁觀者多管閒事,也或許是我的憤怒確實已經寫在了臉上。他們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接著竊竊私語了一番,走了出去!其實,那時我和他們一樣大,他們如果當時抽我耳光,我也只能哭著回家!

有時候,旁觀者的一句話,可能比店員還要管用。對於違規者的沉默就是對於對他的縱容!據說這個孩子在被提醒之前,已經發生朗讀了很長時間,我不知道那些看書者是裝聾作啞,還是這個孩子的朗讀太過漂亮,值得欣賞。反正偌大的書店,沒有一個人出來制止,這就是一種悲哀。我覺得每個人都是規則的維護者,因為規則違反者,損害的是所有人的權益!

如果當時有幾個人支持一下店員,我想對於那個孩子也是一種教訓。也不至於店員那麼被動,但是沒有!

指責旁觀者總是不合時宜。我只是說,當我們的權益收到侵犯的時候,哪怕善意提醒下可能並不需要那麼大的勇氣!

至於這個14歲的孩子來說。我以為他


肯定受到了李陽英語的影響,在公眾場合大聲地朗讀英語,以鍛鍊自己的口語和膽量。

其實這個孩子很自卑,只能通過這種粗俗和暴力來彰顯自己的強硬。恰恰反映出他內心的粗鄙!這孩子的教育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別人已經講的太多,再此也不再重複!


教育鋒線


作為父母,請別再把這種孩子當作“還是孩子”來看待,否則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舉個例子吧,以前啊我算個很調皮的孩子,每次做錯事都挨竹條(竹枝)抽,我奶奶總是在旁邊對我父母說:“樹子還是小樹的時候長得不直人可以把它校直,但是樹子長大長粗了你想校直它那就難了”。現在回想奶奶說的話很有道理的呢。可以不誇張的說我家幾兄弟都是被竹條抽著抽著就長大了的。😂雖然我幾兄弟都不是很有本事的那種,但是我幾兄弟都很孝順,很勤奮,都很懂得怎樣去待人接物。我認為作為普通老百姓做到這些也算是合格的老百姓了。


苗疆人家


現在的孩子存在嚴重的教育問題,應該好好教育。

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每個家長都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責任,而不是隻是一味的溺愛,把孩子嬌慣得不成樣子。可以說,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沒有教育好,網絡上很多孩子犯罪。強姦,殺人,校園暴力,時有發生。這些孩子犯法,可以說與其父母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去年夏天,四川德陽市某游泳館發生的、兩個十三歲男孩猥褻一女醫生,遭到女醫生的指責後,竟然無恥的嬉皮笑臉調謝女醫生。女醫生丈夫忍無可忍才做了過激行為,也沒有傷著孩子。後來女醫生夫妻倆遭到兩個小流氓家長的暴打。接下來還去人家醫院去鬧事,害得人家被醫院辭退。女醫生不堪其辱服毒自殺。

前兩天有個男孩在書店大聲讀書,遭到書店人員制止。男孩惱羞成怒,揚言要抽書店人員。家長在也上不僅不制止,反而輕描淡寫的說,“他還是個孩子。”

孩子就不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嗎?孩子就應該不懂規矩、破壞公共秩序嗎?孩子就應該猥褻婦女、強姦殺人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道德品質敗壞,欺負弱小,猥褻婦女,強姦殺人。這樣的孩子養來幹什麼呢?如果家長們覺得可以這樣,社會允許這樣,那麼發生本新聞中的事件也是必然的,是必不可少的,以後還會發生的。凡事,在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必然造成受傷害方的極度憤怒,那麼報復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有關部門應該趕緊對校園暴力進行立法,修改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還受害者公道,還社會以公道!


微言常理


這兩天,北京五棵松附近一家書店裡,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一個14歲的男孩在書店高聲朗讀英語,如入無人之境。書店一位女店員提醒孩子聲音低一點,不要影響他人。這個孩子聽了之後雷霆萬鈞,怒懟店員,要衝上去給店員耳光。

其母親只是一個勁地安撫孩子的情緒,並沒有制止孩子,也沒有給店員道歉,只是對店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最後在孩子撒完氣後,帶孩子離開了書店。

對於這件事情,網友們幾乎一致得把矛頭指向了那位母親,而不是指責當事人。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這是因為:

首先,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不可遷移

這個男孩子性格暴戾、狗眼看人低,或許他的父親也是這樣的人。他的母親在家裡也許就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受氣包。店員不過是偶然的一次受氣,這位母親或許受氣是家常便飯,在母親節到來之際,你罵一個母親,不覺得不合適嗎?

第二,一個壞孩子的產生,或許與家庭教育無關

我們不否認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判定一個壞孩子的形成一定是由於家庭教育的不當引起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在弒母前沒有人說他是個壞孩子,他的母親自然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典範,然而,在大學三年級的那一年一切都變了。乖孩子成為了弒母后的逃犯,其母親也成為了家庭教育失誤的典型。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由典範變成了典型,180度的逆轉。

第三,或許還另有隱情

前些日子,抖音裡有一個光著頭的兩三歲的小男孩兒在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了很大的聲響,網友們在留言區紛紛指責沒有家教。但是,前兩天,他的家人告訴網友,這個孩子沒了。原來這是一個得了重病的孩子,他的家人自然是不能批評他,他想怎樣就怎樣了。

我們學校有一個老師,是從小學借調過來的。借調的原因是她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升到了我們初中,她就陪著孩子上了初中。孩子想怎樣就怎樣,上午來得挺晚,中午提前一節課回去。就這樣一直陪著,現在孩子已經初三了,估計高中是不可能上了,不知道今後會怎樣。

所以,我們在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妄下結論,以免傷到了無辜的人。就拿題主陳述的這件事情來看,這個孩子這麼敏感,應該是一個不正常的孩子,所以,他的母親才能那樣做吧。

我怎麼盡把人往好處想呢?


愛河北人


最近一個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視頻的內容是一名14歲的男孩在書店大聲朗讀英語,店員害怕這名男孩影響到他人看書,出面制止了他這種行為,但是孩子指著店員說:“其他人看書?你哪隻眼睛看見其他人看書了?這裡沒人管我,只有你管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名孩子的母親過來之後,不僅沒有給店員道歉,反而對店員說:“他還是個孩子,別跟他一般見識,別搭理他。”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的4月17日,一名31歲的男子偽造駕照,被交警出夜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31歲的男子的父母見到交警時,情緒非常激動的對交警說:“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三十幾歲,你們為什麼罰的那麼重?”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不論孩子再大,他終歸是自己的孩子,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如果愛沒有了邊界,沒有了底線,那麼就是偏袒,毫無底線的偏袒孩子就是在縱容孩子。

過度養育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有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完全憑著自己的本能,憑著自己的感覺,覺得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只要對孩子好,那麼孩子就能夠健康的成長。但這種只講情感,不講方法,不講科學的養育方式,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很容易會把自己的人生變成孩子人生的附屬品。

斯坦福大學的前任副教務長,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是《怎樣讓孩子真正的成人》。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雖然年齡上已經成年,但他們在心理上還是跟孩子一樣。而造成學生心理一直處在“未成年人”狀態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孩子的父母為他們付出的太多了。

這類父母普遍在教育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過度養育。媒體對這類家長有一個非常形象的稱呼---直升機父母。這類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不斷的在孩子的頭頂上盤旋,只要孩子犯錯誤,不給孩子任何改正的機會,父母就立馬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於“水火之中”。

直升機父母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孩子過度的保護,用自己所謂的“愛”,給孩子打造了一個真空的世界,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一切。

這類父母經常會代替孩子做各種決定,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不會認為孩子犯錯是正常的成長過程,孩子犯錯了之後,他才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夠學習,才能夠有所進步,而是隨時準備出手干預。在孩子犯錯時,他們會覺得:“他還是個孩子,還太小了,還不懂事,再說孩子也不是故意犯錯的。”

過度養育會陷入到“惡性循環”的怪圈當中。父母越是過分的保護孩子,越是過分關心孩子,孩子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就越差,當孩子遇見困難的時,他們想到的不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去尋求父母的幫助。

被過度養育的孩子會養成一種慣性思維,當他們犯錯誤時,他們覺得自己怎麼可能錯了,如果真的有錯誤,那一定是別人錯了,一定是父母錯了。

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父母對孩子投入的就越多,慢慢的孩子越來越不自信,有些孩子會用盲目的自大來掩蓋自己的無知、無能。

在圖書館放言要抽店員的這名14歲男孩,就是用盲目的自大,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慣子如殺子”,過度養育不是在保護孩子,而是正在毀掉孩子。被過度養育的孩子,輕則能力低下,過分自卑,一事無成,重則在人生的道路上“誤入歧途”,終成悲劇。正如教育家馬克林可說過的一句話:“一切都給了孩子,為了孩子犧牲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幸福,可結果呢?”

教育孩子不能只憑本能,家長要學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

《怎樣讓孩子真正成人》的作者認為,為了讓孩子有更美好的人生,父母首先需要把自己的人生過好,而不去無條件的去關心孩子,無條件的愛護孩子。孩子一般都會去觀察別人,而真正影響他們的往往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他們首先模仿的對象。如果你為了孩子,而把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團糟,那麼孩子的人生也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孩子一有困難,想到的不是自己嘗試著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尋求父母的幫助;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你會覺得你的心快要碎掉了,你恨不得趕緊為他們做點事情,那作為父母的你,就要注意了,你正在走在“過度養育”的路上。

所以,要想讓孩子自立、自信,作為父母先要學會放手,要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沒有人是“生而知之”的,都是學而知之。孩子成長中挫折和困難,就像疫苗一樣,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嘗試和學習,克服了這些困難和挫折時,他們就獲得了自身的“免疫能力”。孩子有了解決問題能力,應對挫折能力,父母就會越來越輕鬆。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殘酷無情的教育他們”。

教育孩子不能只憑本能,而是要講方法,講科學。孩子在成長,父母自己也要學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


升學與考試


熊孩子VS熊媽媽

在北京某書店,一名14歲男孩在書店高聲朗讀英語,被一名女服務員勸阻,男孩對女服務員怒吼道:“我是VIP,都是你管我,信不信我抽你”;孩子媽媽回應稱:“他還是個孩子,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這個短視頻在網絡上迅速流傳,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評熱議。



輿論一邊倒地譴責熊孩子的缺乏家庭教養和熊媽媽的嬌縱無方,是筆者最為喜聞樂見的!熊孩子的蠻橫與無知,熊媽媽的無節制縱容和無節操溺愛,遭受到廣大網友們的一致譴責和聲討,非常好地說明了科學育兒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在育兒方面的是非觀念已經明辨的非常清楚,這是最值得慶幸和稱道的!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熊家長!

面對一個已經14歲熊孩子的無禮、蠻橫、和無知,家長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是無法說得過去的。從這句“他還是個孩子”中,可以預見這個熊孩子平時有多被嬌寵,毫不客氣地說,已經被嬌寵到“不通人性”的地步!一個14歲的大半孩子起碼的“禮義廉恥”都不懂,真不知道家長是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從其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語來看,家庭教育只知道重視文化課學習,而忽視了起碼的“做人”教育,即便這種孩子將來考取了再好的大學,也不過就是培養了一個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的混蛋罷了。這絕不是家庭與社會之福,而是無窮禍害!


“正人先正心,育人先育德”,育兒教育,德行第一。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無德之人,反而“知識越多越反動”,懂得越多其社會危害性越大。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既要做到“知書達理”,又要明白“克己復禮”;孩子已經14歲了,在公共場合連起碼的禮貌都不懂,只能說是家庭教育的嚴重失敗!也難怪遭受到廣大網友們的口誅筆伐,確實罪有應得。


科學育兒過程中,“虎媽”和“熊媽”都不是正確的姿勢!那種推崇“棍棒”教育的虎媽和無節操“嬌慣”教育的熊媽,是育兒教育中的兩種極端形式,都是不可取的錯誤育兒方式方法。科學的育兒姿勢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一是要德育先行,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二是要寬嚴有致,張馳有度,把握好分寸;三是要順應規律,掌握特點,順勢而為;四是要遵紀守法,懂得敬畏,明確規矩。好習慣才有好未來,科學育兒就是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

在一般的家庭教育中,媽媽往往充當更加重要的角色!孩子是媽媽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談舉止、生活態度、待人接物、表情語氣等等基本都來自於對媽媽的模仿;簡單說吧:你想讓孩子成為啥樣?你就要先做到啥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子女”,就是這個道理。


自在人生wub


14歲男孩書店朗讀英語被制止,要打對方耳光,媽媽解釋他還是個孩子。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事情過程:

5月8日,北京五棵松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語,工作人員善意提醒卻被孩子指著鼻子罵。
“我來了這麼多次了就你管我”,信不信我抽你”,我投訴你”
 視頻顯示男孩跟外教學習了一兩個小時,特別大聲地在唸,因為大家都很安靜,就顯得很大聲。
緊接著,工作人員說:“我怕您影響別人看書了。”
小孩說“他們看什麼書啊,他們有什麼書可看的,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都在看書,你管我你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我來這兒這麼多次了,你憑什麼管我”
  男孩家長過來跟店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

 從孩子的言談舉止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自視高人一等,在他眼裡服務員不是人,就像不是一個階層的一樣。

同時,我們也看得出,孩子的教育非常的值得懷疑。

不知道家長是怎麼教育的,公眾場合本來就不應該大肆喧譁,而且還是在書店裡面。

明明自己不對,反而振振有詞,對一個成年人,對一個長輩(服務員)言辭鑿鑿。

換我的孩子,立馬一腳踹身上,別的不少,先賞他一頓再說。

然而,孩子的媽媽卻一句“他還是個孩子”,表明了母親過於溺愛,孩子早晚會敗送在母親的溺愛上面。


然而,此次事件當中,店裡姑娘的事後的一笑美麗大方,不予計較。

記者還採訪,姑娘說自己心態很好,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別的沒什麼。

姑娘大方,美麗,那一笑傾國傾城。

對於這樣一個店員姑娘,應該大力嘉獎。


遇我得福


這起事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筆者認為從這起事件折射出了熊孩子自我優越感極強,不懂得尊重他人,口不擇言,毫無道德準則,熊孩子的語言暴力真的讓人大跌眼鏡,貽笑大方。同時,家長寵溺熊孩子的態度表露無遺,引起公眾憤怒!


筆者也是多次觀看了這段視頻,視頻內容顯示:在北京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高聲讀書,被一名女服務員勸阻,男孩對女服務員怒吼道:“信不信我抽你”,孩子家長回應:“他還是個孩子!”的短視頻在網絡流傳,引起了廣大網民的評論和熱議。

事件回顧:

5月8日,在北京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裡上外教課,並大聲朗讀英語,一名女工作人員善意提醒孩子的行為可能已經打擾到別人了,卻被孩子指著鼻子怒懟:“我是VIP,我來了這麼多次了,就你管我,你信不信我抽你一巴掌,你信不信?我要投訴你。”而一名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中年女子沒有作出任何賠禮道歉的行為,僅僅對女工作人員說到:“小孩不要管他,他還是個孩子,你忙你的吧。”

這起“熊孩子怒懟女店員”的事件,社會教育從來都不會遲到的,引發了大眾對此事件的評論,特別是對熊孩子和家長行為的批評和教育,給女店員敢說敢管和豁達的心態不斷點贊。

網絡評論:




一句“信不信我抽你”讓人大跌眼鏡,貽笑大方,很難想象這是從一個孩子口中飆出來的一句話,會讓人不禁聯想這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竟這等口出逛言。同時,也讓人想象這是什麼樣的家長,什麼樣的家庭才會培養出這麼一個孩子? 通過這起熊孩子怒懟女店員的事件,我們不難發現這名熊孩子是缺乏教養的,或者說教養還不到位,連最起碼的要尊重他人的道理都不明白,沒有社會公德,自以為有優越感,自命清高,仗勢欺人,口不擇言,不顧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心中毫無道德準則。而其家長也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進行了“補刀”,這不能作為孩子犯錯誤的藉口,寵溺孩子的態度表露無餘,足以看出家長在處理這件事的態度和行為上是有失偏頗的,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是失敗的,也正所謂有“熊家長”必有“熊孩子”。


01

熊孩子的“語言暴力”,強的自我優越感,仗勢欺人,不尊重他人的可惡行徑折射出熊孩子道德素養和價值觀需要提升

社會是弘揚正義和美德的,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歡迎。人作為社會中的個體,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就得遵守社會公德,以身作則,傳遞正能量。“熊孩子”唯我獨大,目無他人,心無準則,行為放蕩著實讓人捶胸頓足,為人唾棄,試問讀書都讀到哪裡去了?幾年的教育都白受了。 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熊孩子的“我是VIP”,“你信不信”這些肆意妄為的厥詞,表明了熊孩子對認識事物在態度和行為上還不夠成熟,態度上是蠻橫無理的,行為上是放蕩無知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語言攻擊女店員,於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可悲的。


02

家長:“他還是一個孩子!”神補刀,這不是孩子犯錯的藉口,更不是“護犢子”的方式

“他還是一個孩子!”是很多家長為孩子開脫的一貫做法。試問一下,由於是孩子,就可以做觸碰底線和出格的事嗎?當然不能,我們一再說要教育孩子,孩子犯錯誤了,作為家長就不應該“護犢子”,而正確的方式是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幫助孩子改正,這才是為人父母該做的,而不是一味找藉口來庇護孩子。 同時,熊孩子怒懟女店員事件中,熊孩子家長並未就此事向女店員作出任何表示歉意的行為。思想上沒有認識到,行為上草率了事,於情於理都是不妥的,孩子犯錯誤了,家長也跟著犯錯,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沒有以身作則,家長的這種處理方式只會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若是不加管制,不敢想象孩子將來會走向什麼道路。


03

家庭教育的成功,註定孩子少走錯路,少走彎路

我們一直在強調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何等的重要,大到灌輸孩子做人的道理,小到培養孩子的一言一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礎,在幫助孩子成長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孩子價值觀的建設,良好性格的塑造,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情感認知等方面都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重視。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育人先育己,要率先垂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若是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說:“你信不信我抽你”,相信孩子在某些場合也說出這句話可能是屬於大概率事件。

通過熊孩子怒懟女店員的事件,作為家長的都要吸取教訓,在提升孩子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麼對人,怎麼對事。

關於這起“熊孩子怒懟女店員”的事件,您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