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為啥不來幼兒園?校外培訓“搶跑”忙

佳瀅沒來、宇浩沒來、慕晴沒來……這幾天,有幼兒園大班老師反映,班裡的孩子總也湊不齊,不是今天缺這個,就是明天缺那個,有的一連幾天都不來。是病了嗎?是家裡有事嗎?都不是。這些“請假”的孩子可忙了,家長一邊把假條交到園裡,一邊又大清早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去上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孩子班級裡有20多個人,這個學期開學後就陸陸續續有請假的,有的是一週請一天假,有的是請兩天假,也有的分兩個半天請假,他們是去機構上思維訓練課、拼音課等。這樣一來,弄得其他家長也焦慮起來,生怕不讓自己的孩子去補習就會吃虧。”家住浦東北蔡地區的家長應女士說,他們也去附近的機構打聽過,幼升小的輔導課程門類蠻全的,基本上是可以把一年級上半學期的語數外內容先學個遍。上課時間也可以按家長的要求靈活安排,有些孩子雙休日早就排滿了,所以只得利用平日上學時間去機構了。

“中午或者下午提前接回去的小朋友還是蠻多的,前幾年就有,這兩年這股風氣愈演愈烈。”上海一所公辦幼兒園園長坦言,為了校園安全起見,園方請家長向帶班教師提出申請,由老師統計後,交由園方報備,門衛室核對名單後方可讓孩子出園。初步統計,提出申請的孩子約莫有近50人。孩子們離園的原因,主要是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班,尤以英語類和思維訓練類最為吃香。

去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出《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要堅決予以禁止。上海教科院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沈之菲說,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執行的是國家的正規教育計劃,是按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學前教育一是超前教、二是加快學,這就很可能會破壞孩子的認知特點,也損害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在上大班的孩子,現在不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完成幼兒園的教育計劃,而是人為地去拔高他們的“知識”,在某些學科知識點上看似提高了,但也只是一時的,不是他們終身受益的能力提高。

再過小半年就要入小學了,不會拼音、不會寫名字,連一百以內的算術也不會,這樣的“零起點”真的就會輸在起跑線上嗎?從去年9月起,徐彙區匯星幼兒園作為試點校,參與了市教委教研室幼小銜接項目組的研究。園長江敏之坦言,過去,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教育,主要面向孩子設計課程和活動,如今,則更多請家長參與,以緩解家長的過度緊張和焦慮情緒,讓家長更多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除了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絡交互平臺、不定期講座,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在教些什麼、玩些什麼,也邀請大班家長和孩子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春天來臨,家長和孩子一起研究幼兒園附近的康平路、武康路等,為何種了這麼多法國梧桐,它們的名字從何而來?對付梧桐飄絮有什麼好辦法?這樣的項目化學習能力,是孩子們在面向未來的學習過程中非常需要的。此外,在江敏之看來,孩子在讀小學前,自我規劃和管理的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因此,在匯星幼兒園,每個大班孩子都會有一本“備忘錄”,孩子們用圖畫、符號、簡單的文字計劃自己一天想做的事情,想玩的遊戲,每天放學前看一看,自己完成了沒有。這兩天,“雲朵班”的孩子們正在集體用雪弗板製作一艘“雲朵號帆船”,作為送給幼兒園的畢業紀念禮物。“這樣的活動給孩子們的鍛鍊,並不是一堂機構的培訓課所能夠獲得的。”江敏之說。(本報記者陸梓華、王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