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为啥不来幼儿园?校外培训“抢跑”忙

佳滢没来、宇浩没来、慕晴没来……这几天,有幼儿园大班老师反映,班里的孩子总也凑不齐,不是今天缺这个,就是明天缺那个,有的一连几天都不来。是病了吗?是家里有事吗?都不是。这些“请假”的孩子可忙了,家长一边把假条交到园里,一边又大清早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上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孩子班级里有20多个人,这个学期开学后就陆陆续续有请假的,有的是一周请一天假,有的是请两天假,也有的分两个半天请假,他们是去机构上思维训练课、拼音课等。这样一来,弄得其他家长也焦虑起来,生怕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补习就会吃亏。”家住浦东北蔡地区的家长应女士说,他们也去附近的机构打听过,幼升小的辅导课程门类蛮全的,基本上是可以把一年级上半学期的语数外内容先学个遍。上课时间也可以按家长的要求灵活安排,有些孩子双休日早就排满了,所以只得利用平日上学时间去机构了。

“中午或者下午提前接回去的小朋友还是蛮多的,前几年就有,这两年这股风气愈演愈烈。”上海一所公办幼儿园园长坦言,为了校园安全起见,园方请家长向带班教师提出申请,由老师统计后,交由园方报备,门卫室核对名单后方可让孩子出园。初步统计,提出申请的孩子约莫有近50人。孩子们离园的原因,主要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班,尤以英语类和思维训练类最为吃香。

去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要坚决予以禁止。上海教科院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沈之菲说,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执行的是国家的正规教育计划,是按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学前教育一是超前教、二是加快学,这就很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认知特点,也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在上大班的孩子,现在不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完成幼儿园的教育计划,而是人为地去拔高他们的“知识”,在某些学科知识点上看似提高了,但也只是一时的,不是他们终身受益的能力提高。

再过小半年就要入小学了,不会拼音、不会写名字,连一百以内的算术也不会,这样的“零起点”真的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吗?从去年9月起,徐汇区汇星幼儿园作为试点校,参与了市教委教研室幼小衔接项目组的研究。园长江敏之坦言,过去,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主要面向孩子设计课程和活动,如今,则更多请家长参与,以缓解家长的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除了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交互平台、不定期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在教些什么、玩些什么,也邀请大班家长和孩子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春天来临,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幼儿园附近的康平路、武康路等,为何种了这么多法国梧桐,它们的名字从何而来?对付梧桐飘絮有什么好办法?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能力,是孩子们在面向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需要的。此外,在江敏之看来,孩子在读小学前,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因此,在汇星幼儿园,每个大班孩子都会有一本“备忘录”,孩子们用图画、符号、简单的文字计划自己一天想做的事情,想玩的游戏,每天放学前看一看,自己完成了没有。这两天,“云朵班”的孩子们正在集体用雪弗板制作一艘“云朵号帆船”,作为送给幼儿园的毕业纪念礼物。“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的锻炼,并不是一堂机构的培训课所能够获得的。”江敏之说。(本报记者陆梓华、王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