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規模逼近萬億元,指數基金為何吸引公募扎堆佈局?

总规模逼近万亿元,指数基金为何吸引公募扎堆布局?

二季度市場震盪,部分機構投資者處以觀望態度,並將目光投向指數型基金,該類基金的申請註冊數量逐漸增多。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有2只跟蹤紅利指數的基金募集申請註冊,分別是建信中證紅利潛力指數和博時中證紅利ETF(交易性開放式指數基金)。若申請註冊成功,建信中證紅利潛力指數將成為首隻跟蹤中證紅利潛力指數的基金。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3日,今年以來,指數型基金正處於已審批待發行或待審批狀態的數量已經超過100只,僅次於債券型基金。

超百隻指數基金待發行

單月淨流入超百億元,基金公司大打“價格戰”……股票型ETF在5月份又重新回到眾多投資者的視野中。

事實上,由於具備鮮明的分散風險等投資特徵,每逢市場震盪時期,指數型基金迎來了資金的趁勢佈局,規模和數量呈現上升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指數型基金的最新規模(包含新成立的基金)合計達到9931.98億元,相比去年四季度末7109.19億元的規模增長近四成。

目前,今年新成立的指數型基金總規模超過1100億元,其中有3只債券型指數基金規模達到百億元之上。從新成立基金數量上來看,有近三成基金(份額分開計算)屬於ETF,總規模超過100億元。此外,還有100餘隻指數型基金還在等待審批或發行。

天弘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佈局ETF是為了服務更多的渠道和客戶,使公司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目前寬基ETF先發優勢明顯,但還是存在可以挖掘的市場容量,體現自家產品的運營特點。另外,在產品佈局方面更偏向全面,後續會很快推進其他行業/主題,包括Smart beta產品的佈局。

警惕成分股爆雷

近期,A股市場頻頻爆雷,康美藥業、*ST康德、歐菲光等個股因為公司財報披露的業績問題遭遇監管重錘,股價一路下跌。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上述3只個股作為成分股還分別存在於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中,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中,以及滬深300指數、深證100指數中。

儘管指數基金不參與選股,但也會根據其跟蹤的標的指數納入股票而被動選股,通常,指數調倉週期在6個月至12個月,而這也將給指數基金的運作帶來較大影響。一季報數據顯示,三家爆雷上市公司共被50只基金合計持有0.91億股,持股基金多數為指數型基金。針對持有的爆雷股票,多家基金公司下調了其估值,但難掩持股市值縮水帶來的浮虧。

指數基金樣本股爆雷,如何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表示,如果要讓公募基金繞開問題股,就必須對現行指數基金樣本股調整方式作出重大修改,而這是很複雜的。那可否先增加一個簡易安排,即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且發生可能對公司正常運行產生重大影響事件(譬如利潤變動、資產減值超過一定比例、發生重大財務數據等信息的差錯等)的,經過必要程序,暫停其作為指數樣本股的資格,並將其排除在統計範圍之外,待到了規定的調整期,再根據規則予以剔除。

藍籌定投或有機會

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優勢在於定期調倉與分散風險,這也是國外很多主動管理型基金未能跑贏同期指數基金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目前指數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為21.89%。

對於指數基金的投資,目前業界普遍傾向於引導投資者採用定投的方式。盈米基金FOF研究院院長施靜表示,如果採用定投的方式,會傾向於推薦買入一些藍籌,比如MSCI指數,投資很長的一個週期,這些企業本身隨著經濟的增長帶來的回報是不錯的。這些企業有些時候可能會價格高,這時期買入會暫時虧損,但由於是定投的方式,會在價格過高的時候買的份額較少,價格偏低的時候買入份額多,從而有效地攤低成本。隨著時間增長,盈利會增長,最終在估值合理區間買入的份額就會給基金持有人帶來滿意回報。

“指數基金的品種一般分為寬基、行業、主題和策略。寬基指數可以區分為A股、港股、美股等不同區域;如果從行業區分,比如醫藥、金融等;主題指數基金包含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低波、紅利、質量等屬於策略指數基金。每個指數都不一樣,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圈選擇符合自己訴求的指數來進行投資。”施靜表示。

如果對投資不是鑽研得很深,施靜表示,選寬基指數基金比較容易理解。從中長期看,MSCI指數是可以關注的,MSCI指數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以後,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明顯標誌的一個指數,其中的成分股的財務指標也比較好。

國際金融報記者 夏悅超

总规模逼近万亿元,指数基金为何吸引公募扎堆布局?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总规模逼近万亿元,指数基金为何吸引公募扎堆布局?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