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大嗎?

明月入懷618


家庭教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抵抗命運的無常?一個人再努力也鬥不過命運嗎?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讀友邀答:年輕的時候,我從不信命,我以為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手中。如今,不惑之年,卻越來越信命了,親身經歷的那麼多事告訴我,一個人再怎麼樣努力也終究鬥不過命運!現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好好教導孩子,讓她將來不要像我一樣辛苦。可想是這麼想,卻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在面對無常命運時候多些勝算?

1、一個人再努力也鬥不過命運嗎?

有個有趣小故事,是愛因斯坦與學生的。

“有兩個人同時從煙囪裡爬出來,一個人很乾淨,另一個人很髒,滿身滿臉都是煤灰,你認為哪一個人會立即去洗澡呢?”愛因斯坦問。

學生脫口而答,“肯定是髒的那個去洗澡!”

“你再想想?”

學生認真的想了想,突然靈光一閃,給了一個很是篤定答案,“肯定是乾淨的那個去洗澡。因為乾淨的那個看著髒的那個就像照鏡子,會覺得自己也很髒,所以立馬會去洗澡。”

愛因斯坦,“你再想想?”

“必定是乾淨的去洗啊!還能有什麼答案?”學生聳聳肩、攤攤手,實在想不出來了。

“在你費盡心思尋找答案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兩個人同時從煙囪裡爬出來,怎麼可能出現一個人很髒另外一個人很乾淨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愛因斯坦問。

是啊,前提錯了,後面的一切心思與努力都是白費功夫!正如同命運與努力的關係,努力的前提正確了,命運必然會發生改變,差別無非是改變的正向程度和幅度有大有小罷了。反之,努力的前提錯了,命運必然也會發生改變,差別無非是改變的負向程度和幅度有大有小罷了。

什麼是命運?

所謂命運,是由定數與變數變化組合的一種生命模式。

什麼是努力?

命為定數的話,運則為變數。一個人通過意志力的努力,使自己持續不斷向好,滴水穿石、繩鋸木斷式改變定數“特定對象”與變數“時空轉化”之間的全同、真包含於、真包含、交叉或反對、矛盾等可變外延關係,從而影響個人先天所賦本性及人生各階段窮通變化的過程,就叫努力。

通過“努力”的這個定義,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得分明:一個人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言語、性格、情緒、學習狀態等等“變數”,便可以改變一生的經歷、事業、財富、婚姻甚至疾病、面相、高矮、胖瘦等等“定數”。

比如相貌。你能說相貌不是“定數”嗎?一個人的相貌既是爹媽給的,更是上天給的,分明是既定的事實。這個“定數”的相貌能憑著自己的努力改變麼?答案非常肯定:能!需要強調的是,此處的“相貌改變”絕不是在臉上動刀子修修補補,也不是“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式的塗塗抹抹——人世間有什麼能夠抵擋得了時間這把殺豬刀剔骨割肉的削磨?惟有由內而外的煥然、鮮活、生動和生機!

這種由內而外的煥然、鮮活、生動和生機緣何而得?乃一個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心靈彩妝”與內瓤子裡精氣神兒的“脫胎換骨”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即:一個人三十歲前的相貌是爹媽給的,三十歲後的相貌是自己修的。前三十年一天天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的事等等累積,便成了三十歲之後相貌的“再生爹媽”——簡言之,一個人自己昨天的知與行,必然是今天的結果;今天的知與行,必然是明天的結果。再簡單點說,一個人每天的知與行,必然是下一天的“爹媽”。

我們身周圍這般例子還少嗎?明明是不起眼的醜小鴨,可是三四十年之後驀然回首,當年那些豔麗妖嬌為人群焦點、頤指氣使有驕傲資本的女子們早已經泯然眾人矣,惟她,那個悄無聲息長久堅持讀書的“醜小鴨”,卻成了人們追隨矚目的焦點,舉手投足朗月入懷,一身風華嫣然含香——連相貌這種生來即定的“定數”都能通過個人努力進而改變,何況乎其他?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就像小狗與主人一樣,小狗一會兒跑在前一會兒跑在後,但主人到達目的地後,小狗必然也會到達。”巴菲特的這個著名診斷被國內外所有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努力與命運的關係其實也是同理,只要努力的前提正向、正確,命運會隨之發生改變便叫做理所當然——也許在短期內這種改變很可能跟小狗兒一樣或前或後,但只要努力的前提是正向的、正確的,通過一天天一年年細小改變的持續累積和迭代,“命運向好”這枚超大果子在更長時間序列中的效能會更加顯著和豐碩。

2、家庭教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抵抗命運的無常?

既然命運可以改變,那麼,身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如何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抵抗命運的無常?至少需要三個維度的準備功夫:一是愛的能量與吸引,二是知識的積累與迭代,三是思維邏輯的能力與訓練。

第一、愛的能量與吸引

愛的能量是光,能夠照耀和治癒一切。身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抵抗無常命運的第一個無上利器,是“愛的能量與吸引”。

昨天下午經過小區廣場,一大群小孩子在玩遊戲、唱童謠,童聲童語嘹亮於碧天之下——想想看,初夏初雨後,濃綠濃廕生機勃勃,牡丹香槐雍容明豔,怎一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由不住人從心窩窩裡往外冒棉花糖一樣的柔軟、紫槐花一樣的瀲灩,多麼好啊,這日子,這一切!

都走遠了,又倒回來,仔細聽他們所唱的內容,仔細聽了三遍,聽了個真真兒的……心裡往外冒的,剎那間成了森森寒氣,軟軟糯糯的童言童語,簡直是血淋淋的刀子,把一切柔軟與瀲灩、靜好與安穩割得千瘡百孔!他們歡騰騰、笑哈哈地在唱:

爸爸媽媽在打架,

你一把,我一把,

薅呀薅呀薅頭髮。

你一腳,我一腳,

踹呀踹呀踹肋巴……

一曲唱罷,另有一首跟著輪換:

小王八,沒錢花

一個月才領三毛八

買不起菜,買不起瓜

買不起老婆要自殺!

這些孩子,他們一天天唱著這樣的歌謠,他們生命能量池裡積累的能是什麼?他們從身邊環境乃至整個宇宙中吸引來的又能是什麼?我們只需要簡單弄懂兩個概念,就能夠一目瞭然!

什麼是愛的能量?

1995年,科羅特科夫和他的團隊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發明出第一個數位克里安照相術——氣體放電顯像術(GDV)。GDV照相術能觀察到人體散發的光子能量,以及人的能量場在不同狀態之下的變化,經過長期觀察,其結論是:“人們的精神和情感狀態,能夠對人體的能量場產生極大影響。”比如,當這些小孩子們情緒狀態積極陽光、所唱內容健康向上的時候,他們的心理能量場就會增強。反之,當他們日復一日唱著不健康、不積極且只關涉生氣、妒忌、憎恨等等負面情緒內容的時候,他們的心理能量場會縮小、缺損、甚至消失。

一個小孩子,他們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心理能量究竟從何而來?答案非常肯定:第一來自於媽媽,第二來自於爸爸,第三便是孩子們自己選擇的其他人或環境——這麼一大群小孩子,他們天天唱著這樣的歌謠,難道就沒有被媽媽爸爸或其他成年人發現麼?發現而不被阻止或正向引導說明了什麼?再問,這種歌謠從何而來?是五六歲的小孩子可以創作出來的嗎?什麼樣的家長或成年人創作了這樣的歌謠?又是通過誰家孩子為源頭而廣為傳唱?

當今社會,各種觀念與信息鋪天蓋地,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負性信息,它們通常帶有很大的隱蔽性、模糊性,需要家長們仔細思考、認真鑑別才能發現,才能在孩子行於正向與負向關鍵路口時刻給予及時幫助、正確引導。

什麼是“吸引法則”?

“吸引法則”是指,當人們的思想高度集中在某一領域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正如人們常說的“心想事成”。你嘴裡說的是什麼、心裡想的是什麼,那些“什麼”就會成為你生活的真實——人們常常忘記“心想事成”是有兩個面兒的!你嘴裡所說、心裡所想,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說的想的是美好,美好會來;說的想的是醜惡,醜惡會來。這些美好或醜惡都會應你的召喚而來,成為你自己生活或生命的真實。

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莫過於“我不說你來猜”。父母子女之間、夫妻戀人之間、朋友同事之間……人世間一切的人際關係,都是命運下達指令最重要的一部分。身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不能夠及時、準確發現孩子那些隱於生活細節中卻隱患重重的問題,不能夠以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能以適當行為表明自己的立場,與孩子之間的連接與互通勢必會隔膜疏離甚至誤會重重,會給孩子成長的路上及與命運抗爭的路上,埋下數不勝數的障礙物,甚至於小型地雷。

一句話總結:家長們應當如何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把握自己的命運?當然是從提升孩子們的心理能量開始。心理能量提升了,就會吸引來更多的、正向的人或事,這些美好的人或事會成為孩子們對抗挫折、對抗失敗、對抗恐懼最硬核的能量池。而孩子們只有擁有了足夠大、足夠多的愛的能量池,才會成為那個有自信感、有安全感、有價值感的光芒萬丈的自己。但是,家長們如果懶得改變自己、懶得觀察孩子並在關鍵時刻及時引正,自己的命運、孩子的命運便總是會處於掙不脫、鬥不過的定數之中。反之亦然,寰宇間萬事萬物自有一定尺度,雖然它們變化無常,但家長們只要留心、走心,便必然能夠把握它!

第二、知識的積累與迭代

身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抵抗無常命運的第二個無上利器,是“知識的積累與迭代”。

什麼是知識的積累?

積累很好理解,積少成多嘛。一個人為了將來發展的需要,逐漸聚集起有用的東西,使之慢慢增長、完善的過程,即為積累。

正如同“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孩子們為了現時成長、將來需要,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每天孜孜不倦學習不同知識的過程,即為知識的積累。

知識的積累,就像是蓋一棟房子所需要的沙石、磚頭、水泥、預製板等原始材料——為什麼“有些人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把水泥、磚頭、沙石、預製板等等原始材料拿來,卻原模原樣堆放在那兒,並不曾去動手蓋房子。

什麼是知識的迭代?

以圖紙為實現目標,把磚頭、水泥、沙石、預製板等原始材料按照它們各自的功用加以合理使用從而蓋好一個高質量房屋的過程,就相當於知識的迭代。知識的迭代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學習和積累、經歷和思考互相作用,就像繩子慢慢鋸斷了硬木,就像水滴慢慢滴穿了石巖。

簡單來說,知識的積累過程,孩子的大腦就相當於一個移動硬盤,各種下載、各種儲存,但是存進去的所有東西跟如今的單元樓住戶們一樣,永遠固守在各自的格子裡,不發生交叉或連接。

而知識的迭代過程,孩子的大腦就相當於計算機中央處理器,大腦中存儲進去的所有東西會被各種處理、各種連接、各種計算、各種擴展——這是迭代的初級階段。

這些縱向橫向、無限擴展的知識體系可以切切實實服務於現實生活、服務於認知提升,並且在服務現實生活和認知提升的過程中能夠創造出新的知識,而這些新知識能夠再次創造並服務於更新、更好的生活——這是迭代的高級階段。

一句話總結:

絕大多數孩子在傳統學校教育中接受知識的過程就是海綿吸水的過程,是被動機械的,不經思考的——這也是大部分家長或孩子讀書而無用的直接邏輯,也是在面對命運無常安排時候束手無策、被動承受的根本原因。

第三、邏輯思維的能力與訓練

華夏傳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共同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身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抵抗無常命運的第三個無上利器,必須是“邏輯思維的能力與訓練”。

比如,孩子數學月考得了130分。這個分數與他平時的數學學習狀況相對不匹配,偏高了——看到成績單後,不同家長不同邏輯思維下的不同歸因、不同反饋,便決定了孩子在較長時間區間內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效能。

家長A經過綜合分析和縝密比對,給出了這麼一個歸因和反饋:“這段時間紮紮實實做習題,看樣子起了大作用,這是你勤奮努力的結果!”

家長B看到成績單上這麼高的分數,給出了這麼一個歸因和反饋:“咦,咋高了這麼多?這次題太簡單了?你瞎貓逮著死老鼠了?你抄別人答案了?”

如果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妥當歸因的話,則該學生之後的數學成績很可能會趨向於持續提升。但如果缺乏邏輯思維能力,不曾進行妥當歸因和反饋,則該學生之後較長時間區間的數學成績會趨向於持續下滑。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這兩個歸因和反饋,一個有縝密的思考、理智的比對,指向於孩子個人意志的努力,而努力是面對無常命運時候唯一確定性的可控因素。家長邏輯清晰的正確歸因,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正向強化,學習過程中個人意志的努力也得到了正向反饋,孩子便會樂顛顛更努力;反之,即使這130分是孩子長期堅持、勤奮努力的結果,但家長不經思考、不經分析的錯誤歸因,卻如同透體而來的冰川,剎那間便殺死了孩子心裡那簇叫做“努力學習”的火焰。

以上例舉,是家長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對孩子成長的扼制與扼殺。那麼,孩子如果從小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話,又會怎麼樣呢?

前次招聘會上,意向性留下了六名大學生的求職簡歷。說實話,六份簡歷個頂個兒做的漂亮,厚厚一沓——這不合乎我選人用人的標準,我所希望留用的新人,最好能夠用一張A4紙就把自己的內在價值、能力圈及安全邊際等關鍵信息總結的一目瞭然。但投來的簡歷中,沒有一份是符合要求的。意向性留下的這六人,最終只會有一人被錄用。被錄用的條件也非常簡單,就是在一分鐘之內對自己的內在價值、能力圈及安全邊際作簡要陳述。

沒有做過語文教師、沒有做過報刊編輯、沒有做過人力資源的人,永遠無法瞭解到中國式教育體制下孩子們的邏輯能力有多麼慘不忍睹(很不幸,這三項我都幹過,捂臉淚奔)一分鐘的陳述,完全不知所云的簡直佔了多半,邏輯混亂、語詞含混的一個,另一個沒有顛三倒四、沒有前言不搭後語,勉強說清了自己想要表達的,但這一分鐘的口頭作文綜合能力,勉強也就是個初中生水平——這也就是在西北之西偏遠一隅的小城,用人標準得降了再降才能於矮子裡選出高個兒,這如果擱在“四大天王”北上廣深、“四小花旦”成都杭州南京武漢?或者再退一步擱在城市規模和人口體量雖小但收入很高、存在感很強的廈門、珠海?其可以成功應聘的單位或崗位,可想而知。

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受教育者被當作一個有機的物質,而不是一個有自由意志、獨特個體且內心豐富的人。機械灌輸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們的心智與真實生活、真實社會的交互過程完全“兩張皮兒”,磚頭、水泥、沙石、預製板這些原始材料原模原樣越堆越多,可那個巋然於現實生活中的美好房屋卻永遠遙遙無期!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紛繁複雜、眼花繚亂的時代,孩子們練就沙裡淘金的慧眼,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與獨特判斷對所學原始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精準判斷、縝密推理,從而增長自身信心及內在價值、創造性培養不死鑽牛角尖、積極變通的底層認知,才是面對無常命運時候最靠譜的策略!

小結:心誠則靈

人們常說“心誠則靈”。什麼是心誠則靈?字面意思解釋,就是心特別誠就會靈驗。其底層邏輯是指,“虔誠的相信”對人的命與運有強烈暗示作用,會最終削弱人對因果關係的依賴或分析。因為“虔誠的相信”,所以內心深處“念念不忘”的那個願望甚至能夠在條件不那麼具備時候“必有迴響”。小孩子出生後,

最初生存環境、親屬人物及他們的性格與行為,決定了孩子最初的生存走向;中期,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各種變數影響並開啟了不同孩子不同的“人生劇本”初稿,期間身體健康、智力發展、知識積累等也相應會有不同的增長或損耗;後期,孩子成年之後的生存、生活、生命狀態或結果,都是來自於前期及中期點點滴滴的累積——所以說,有助於孩子抵抗無常命運的足夠好的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終身只做一件事:不斷升級自己和孩子的知識迭代與思維認知!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平涼家長之家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孩子從出生到走向社會,呆的最久的是家,接觸最多的是家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我妹妹開著一家小賣部,妹夫遊手好閒,成天打牌賭博。家裡總是為做家務和帶孩子而爭吵。

我妹妹的兒子很小就跟著妹夫學會了打麻將。別人都誇她兒子聰明,卻不知道孩子的前途就斷送在了家庭氛圍的薰陶中。

她兒子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厭學,逃課。聰明不用在學習上,成績直線下降。後來還發展到偷錢,偷不到家裡的就偷外面的,我妹妹除了哭著跟他還債,妹夫除了打他,從來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勉強升到初中,卻怎麼也畢不了業。上網,打麻將……我妹妹去網吧或麻將館找來送去學校,轉身他就跑了。

出窯的磚定了型。我妹妹妹夫發現奈他不何,只有隨他在社會上混。

幾年後,他帶回一個網友,說要結婚。我妹妹很高興,覺得父母管不了他,也許老婆管得了他。

出錢出力給他操辦了婚事。

可他實在太懶。賭博贏了就在外面花天酒地,沒錢了就回家啃老。媳婦邀他一起出門打工,他也不肯。兩年後,媳婦跟他離了婚。

現在28了,在家啃老。

我妹妹一生的積蓄和眼淚都因這個兒子用完了。

但她至今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知道一個溫馨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重視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大的影響。


一葉草73


“孟母三遷”和“岳母刺字”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型例子。你想,孟子和岳飛這樣偉大的人物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美國學者A. E. Winship在1900年做了一項研究,比較兩個家族,寫成《Jukes-Edwards》一書。他追蹤兩個家族近兩百年以來的繁衍發展。其中一個叫做愛德華茲家族,一共出現了3位議員,一位副總統,100位大學教授,14位大學校長,70位律師,70位法官,60位醫生,60位作家;另一個叫馬克•尤克斯家族,出了310位流氓,440位患有性病,130位坐牢13年以上,7位殺人犯,100位酒徒,60位小偷,190位妓女。

可見,不同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命運。

夫妻不和睦、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容易跑偏,這樣的家庭,父母對孩子往往缺乏教育,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愛河北人



鑫鼎賽亞


就在開學第一課上,給初一新生,我就打了個比方:家庭教育相當於育“小苗”,你們那些“苗”可要從小就必須育好,否則,給我一棵病怏怏的、不健康的、連成活都難的苞菜(或辣椒)秧苗,期望我種下去後能收穫又大又好的果實,可行嗎?

不得不承認,如今不少家庭教育出了大問題:父母要麼什麼都承包,孩子無形中就被培育成了一個"巨嬰",不能抗挫;要麼一心忙賺錢,把孩子完全丟給別人!

前兩天看到《人民日報》專門發文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文中提到,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你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罪。當然,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更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可憐天下父母親們,醒醒吧,該勤快時勤快——自我教育、學習;該"偷懶"時一定不能心軟——可以做榜樣、做示範,但絕不能包辦,孩子的事情請讓他自己做。

家長和老師本應是"友好同盟軍",齊抓共管、對付孩子的各種陋習。可惜某些家長卻總在孩子面前"指責"其老師的"這個不是、那個不對",更有甚者直接帶著孩子上門找老師麻煩,或批評老師、或與老師爭鬥、或侮辱老師……那隻會增大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一定是孩子,吃虧的絕對是家長。

作為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多看書、看好書;愛憎分明,吸收正能量,善交同齡好友,以便日常學習、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好成就都是教化出來的。

其實,一個人的優秀並非僅指學習成績!且智力也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人格(意志)。有些家長,孩子一出生就認為,教育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行,就可以萬事大吉、甩手不管。沒錯,學校教育的影響固然也重要,但其實與家庭教育大不一樣——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因此,想要讓孩子品行,良好的家教、家風才是最關鍵的!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也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你家裡的書多,孩子讀的書就會多。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就該開始),而不是靜等老師來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的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的。否則,也許你的孩子成績還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從充滿愛,家庭和諧環境裡出來的孩子,註定要比整日吵鬧、自私自利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陽光、博愛得多。

您怎麼看?請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謝謝!


種金易


第一,孩子是要步入社會的,不可能呆在家裡或某一個地方不與社會交流相處。既然要交流相處,就有主動交流和被動交流,交流相處良好與交流相處糟糕之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第二,認識到了第一條所說有了正確選擇,所以,接受教育就成了孩子與社會之間的橋樑,雖不是唯一選擇,至少是個不錯的選擇。截止目前,本人沒發現更好的選擇。

第三,教育是什麼要搞清楚。本人以為,教是教知識,育是育人。

教知識是以老師為重點的。但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聯動。學生在家時育的重點是家長,在學校時育人的任務由學校負責。有了這兩點,學生就能正確面對社會現象,並從社會現象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成長。

有了對教育的認識。家校意見一致尤為重要。一個向東一個往西,勢必在孩子的教育上形不成合力,難成大器。

最後,當下發生的家校衝突就是家校意見分歧的結果,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我不敢說矛盾全部是家長的責任,但至少家長得負百分之八九十的責任。

就像前幾天一學生家長質問老師,我孩子還在做作業,你憑什麼睡?說得理直氣壯,實則荒謬絕倫,不可理喻。

那個老師直接踢人了,要是我,就說,如果嫌作業多就能做多少是多少,我絕不批評他。你看這樣行嗎?

家校溝通中,老師也要有與人溝通的殺手鐧才行,才能在家校溝通中找到和諧之道。

謝謝!




不拿情商說事


孩子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孩子從呱呱墜地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孩子生活學習和家庭密不可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老師。

我也是一名三歲小孩的媽媽,結合我自己家庭談談孩子的家庭教育。

一、和諧的家庭氛圍。家是安全的港灣,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對孩子最好的薰陶,會讓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給孩子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從出生就和家長們生活在一起,孩子會學習和模仿家長,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以身作則,時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適時適當放手。孩子一天天長大,早晚有一天,孩子會有自己的社交圈,獨立生活。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從小培養孩子適應周圍環境,鍛鍊身體,獨立生活能力,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能力,不要溺愛孩子。



四、獎勵與懲罰並存。表揚和獎勵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會讓他們有進取心。批評和懲罰也必不可少,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但要全面瞭解情況,不要打罵。

父母的一切都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甜心育兒坊


影響太大了!

1.孩子出生後,首先接觸的是父母不是學校!父母給予的各種規矩,尤其是做人教育,影響一生。

2.每個孩子的最初6-10年的"被塑造",在他一生中具有定型意義,從青春期開始到以後,孩子身上出現問題,去教育,都是"改造"!

3.父母就承擔了最初的人格塑造。此所謂"染於蒼則蒼"!後來的學校,主要承擔的,是知識技能教育,同時也進行做人教育,但屬於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改造"!

4.為人父母者,塑造需謹慎!應懷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父母責任重大!

5.沒有為人父母的責任心,就不要生嘛!你是父母,他人無法替代,這角色決定的!孩子對你父母之愛的需要,也是別人沒法給予的!

大家認為呢?

歡迎討論


聽雨145070731


影響挺大,畢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好的家庭環境裡,孩子的成長自然要聽話的多,而在一個不好的家庭環境裡,孩子心理和性格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一個扭曲的家庭,孩子成長是永遠不會好的。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還和我同姓,都是在初中時去世的,準確來講應該是自殺。為什麼會自殺呢?大多數的原因應該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有關。

由於是農村,父母對孩子期望特別大,希望他們能夠走走出農村,走向大城市,在大城市裡好好發展,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未來,不能永遠在農村這個小的地方兜圈子,否則,一輩子都會後悔。



所以這些父母對孩子也管教特別嚴格,而且經常打、經常罵,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孩子的身心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我記得其中有個家庭就是因為要孩子必須考到年級前十名,但是孩子當時成績並不理想,於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居然喝了一瓶農藥,當天下午才發現他已經去了,將近半天時間才發現,可見孩子的父母是多不小心。


一頓狂罵之後,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去世了(願天下再無此類事情發生)。如果父母能夠好好的管教,而不是與打罵的方式去教育,那麼這個孩子的身心不會受到很大傷害,在一個知道知錯就能改,拼搏就可能成功這樣類似教育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成長才會越來越好。

畢竟我們最親的人應該就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吧!你孝順父母,能夠真正的走入孩子的內心,都跟他溝通,否則會越來越疏遠!


喜馬小弟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大嗎?大,可謂是非常大!

家庭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開端,一切的善惡是非觀念,都是從家庭開始的。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老”,三歲之前的孩子,都是在家庭中,見到最多的人,就是家庭中的成員,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有多大。

看看網上爆出來的“熊孩子”的照片,還有他們的父母的態度,只覺得無奈和憤怒。一切都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所以縱容他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良習慣,為何不反過來想想,孩子這麼小就能做出這種,長大了呢?

想起一個故事:小時候有個孩子偷了一根針,母親看見了,覺得沒什麼,然後這個孩子開始偷鄰家的雞鴨鵝,母親說這個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等孩子長大了,因為偷竊富家人的財物而被抓,母親痛哭流涕,而這孩子說了一句話:“你為什麼不早點阻止我”。這個故事對我感觸很深,可以說,這個孩子走到這一步,母親的責任是很大的。

那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呢?

中國很早就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卻又是一大難題。

首先,溝通。多和孩子溝通,多聽一些孩子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如果發現孩子的觀點有所偏離,也要先讚賞他,然後再否定他的部分觀點。這種溝通方式,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如果你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就忽略了這一點,那就是大錯特錯。在溝通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孩子的一個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要學會包容小個體的一些奇思妙想,或嚴厲,或引導他們正確的思想和觀念。

然後,家規。要從小給孩子樹立守規矩的意識,家規,以及一些社會規則,是必須要遵守的。有一些相應的懲罰措施。

最後,家庭和睦。家庭的和睦會給孩子在心裡營造美好的氛圍,能夠讓孩子性格積極向上的。而且家庭中,父母要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果孩子犯了錯,或者受了傷,母親給與安慰,父親則要文明原因,並告訴孩子,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過分溺愛,“慈母多敗兒”、“養不教父之過”,古話說的是很有道理的。當孩子做錯的時候,不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縱容還在的壞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