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部為何沒有一挺馬克沁重機槍?

捂愛的人


抗戰初期,八路軍武器裝備是非常差的,像馬克沁重機槍這種寶貝疙瘩,八路軍是沒有的。就是李雲龍的獨立團,後來使用的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都是用多少戰士的命換來的。



九二式重機槍性能遠不如馬克沁重機槍。但對李雲龍來說都是大寶貝了。在日軍對冀中根據地大掃蕩時,李雲龍被迫炸掉一挺重機槍就心痛的要命。

當時獨立團被日軍包圍,騎兵連全軍覆滅,李雲龍親自操作重機槍掃射日軍。但由於日本人多勢眾、武器精良,李雲龍被迫率部突圍。

臨走的時候,李雲龍說了一句:“多好的重機槍,我捨不得。”李雲龍雖然十分心痛,但沒辦法,馬克沁機槍太重,帶不走。最後這挺重機槍被趙剛臨走的時候炸掉了。


八路軍武器來源匱乏,抗戰初期時像主力團都沒啥像樣的武器。比如跟李雲龍同級別的129師385旅獨立團,全團1200多人,只有輕機槍3挺,步槍除特務連、一連各50支外,其他連隊一個連只有二十支左右的步槍。

這種武器短缺的弱點,讓八路軍在1941年日軍大掃蕩時,就遭受了重創。在《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2000多人,最後就被打的只剩下500多人。

1942年,為提高戰鬥力,八路軍進行全軍整編。將團一級劃分為甲種團(9個連)、乙種團(6個連)和丙種團(4-5個連)。


人員精簡,武器集中,八路軍各團的武器裝備才有所提升。拿丙種團來說,全團編制1180人左右,步槍600支,手槍100支,輕機槍8挺,重機槍2挺,擲彈筒15支。雖然比之前提升不少,但跟日軍差距還是巨大的。

日軍一個大隊跟八路軍丙種團人數差不多。但他們的標配武器有:三八大蓋人手一支,12挺重機槍,輕機槍36挺,擲彈筒36支,九二式步兵炮2門。

從上面可以看出,八路軍和日軍在重武器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按史實來說,李雲龍是可能擁有馬克沁重機槍的,除非下次有導演拍神劇時,給李雲龍的獨立團配製幾挺。



花木童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主要是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很差。

八路軍是從紅軍改編而來,而紅軍缺少重機槍。

中央紅軍在長征期間,尤其是爬雪山過草地時,被迫丟棄了很多重武器。

就火炮方面,中央紅軍只帶著2門火炮到了陝北。

重機槍方面也所剩無幾。

當時八路軍組建的時候只有4萬人,重武器奇缺。

據1937年10月7日129師上報總部的《一九三七年十月份人員武器統計》,各類槍支數量如下:長槍3412,馬槍724,盒子炮539,手槍93,花機槍3,重機槍29,輕機槍93,手機槍7,合計4965。

看看,一個1萬多人的師,只有29挺重機槍。

而129師的武器裝備是八路軍最好的,因為他們主要是紅第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張國燾的部隊。

這些紅四方面軍曾經兵強馬壯,成建制殲滅過國軍多支主力師,又沒有像中央紅軍一樣遭遇長征的減員。


而八路軍在8年抗戰中,最多也就是製造步槍和子彈,輕機槍都幾乎造不出來,更別說複雜的重機槍了,沒有獲取重機槍的渠道。

軍工部所直轄的兵工廠,是八路軍最大的武器自產基地。該廠其年度總結報告:1940年全年,軍工部共生產步槍3360支,另有手榴彈7.4萬餘枚,子彈12萬餘顆,燃燒彈200個,地雷95個。

並沒有輕重機槍的記錄。


很多人認為,那麼繳獲日寇的重機槍就是了。

你們哪知道繳獲日軍武器有多麼困難?

別說繳獲日軍1挺重機槍,就算1杆38大蓋也夠自豪了。

八路軍“太嶽縱隊”曾參加百團大戰之“榆遼戰役”,其戰報顯示,此役,該縱隊共繳獲敵軍步槍21支,迫擊炮1門,八音手槍1支,步馬槍子彈1240顆;共損失步槍45支,手槍1支,駁殼槍1支,消耗步馬槍彈21236顆,駁殼彈1130顆,輕機槍彈14971顆,重機槍彈6727顆,手槍彈1002顆,迫擊炮彈58顆。

損失的槍支,是繳獲的2倍,而損失的彈藥,則是繳獲的30餘倍,沒有繳獲機槍的記錄。

其實,日軍非常頑強,往往堅守到最後時刻,然後砸毀武器再自殺。

所以繳獲重機槍的難度是極大的。

實事求是來說,八路軍抗戰中繳獲的武器,主要來自於偽軍以及***。偽軍裝備也低劣,沒什麼重機槍的。

本來自己就沒什麼重機槍,而八路軍又在抗戰中中擴大到了十多倍,新編的部隊別說重機槍,輕機槍也沒有幾挺。

話又說回來,國軍中央軍也是重機槍奇缺。

其實,在抗日神劇中,要啥重機槍啊,手撕就可以了。


薩沙


這個問題恐怕並不準確,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連續劇,雖然沒有肯定的說明李雲龍的獨立團裝備過馬克沁重機槍,但也沒有強調過獨立團沒裝備過馬克沁重機槍,這實際上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話題,由於沒有說明,也無法得出獨立團沒裝備過馬克沁重機槍的結論,但如果結合歷史和實際情況來說,這個話題也有著一定的分析價值。



首先可以肯定的強調,不管是李雲龍早年執教的新一團,還是後來執掌五年的獨立團,縱然缺乏武器裝備,但作為重火力的重機槍,八路軍團級部隊還是有著少量裝備,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例如1943年獨立團在經過一年前的反掃蕩突圍重新整頓之後,李雲龍再一次與老戰友的聊天中,李雲龍曾經提到自己的獨立團現在裝備著20多挺輕重機槍,顯然獨立團是有重機槍這個武器裝備的,但究竟是什麼型號,是眾所周知的馬克沁重機槍,還是大家熟悉的九二式重機槍,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結合和抗日戰爭的實際情況來說,八路軍的武器槍械由於以繳獲居多,雖然呈現萬國牌,但馬克沁重機槍的比例恐怕不會太大。



可以說,無論在抗戰之前還是在抗戰之後,馬克沁重機槍始終是中國軍隊重點配備的基層重火力槍械之一,但對於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來說,這樣的裝備不容易得到,首先從軍工製造方面,抗戰時期八路軍雖然開設眾多兵工廠,但都以仿製輕武器為主,即便抗戰中後期開始研究輕型火炮但產出數量仍然少的可憐,由於缺乏足夠的裝備和技術,重機槍在八路軍的軍工生產中屬於空白,即難以製造,即便是一度成為八路軍最大軍工廠的黃崖洞兵工廠,也僅僅是出產單兵步槍馬槍子彈手榴彈等輕型武器,指望八路軍通過自行生產來批量獲得馬克沁重機槍,這是一件完全做夢的事。

當然抗戰前八路軍手中也有一定數量的馬克沁重機槍,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補給和保養,在戰時的嚴重消耗使用之下,一旦武器裝備出現重大磨損將很難得到保養和維護,最後的結局只能報廢或提前破壞,也造成總體裝備的數量不會太多,比如1939年首次殲滅日軍大隊(實際參戰人數不足大隊編制)的梁山殲滅戰中,關鍵時刻為了攔截突圍的日軍,參戰八路軍用僅有的一挺馬克沁重機槍攔住了日軍剛打開的突圍缺口,成功幫助八路軍殲滅日軍300餘人,從這場戰鬥的情況來看,在如此重要的戰鬥中馬克沁重機槍也只是孤零零地出現了這一挺而已,這個現狀在八路軍的抗戰歷史中不斷的連續出現,例如抗戰期間八路軍曾經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但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故障,最後只能以提前破壞或報廢來結束。



所以同樣的情況自然也會出現在馬克沁重機槍的身上,儘管前期有少量裝備,也有來自國民政府的少量提供,後期在與偽軍的交戰中也會有相當數量的繳獲,但缺乏真正制式化的補給,馬克沁重機槍雖然在八路軍中有所裝備,卻很難融入到八路軍慣用的軍事體系中,以至於在亮劍當中的獨立團裡,李雲龍頻頻談到歪把子和九二式,卻從來沒有提到這款重機槍。

原因就在於獨立團交手的主力部隊就是日軍,儘管長期迴避主力交鋒,不斷地以四處襲擊來壯大自己,但這樣的連環打擊也給自己帶來了四處補充的機遇,因此也有著足夠的渠道來獲得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即便戰鬥中途磨損破壞,也完全可以通過新的戰鬥來繳獲,例如1941年的反掃蕩作戰,獨立團在突圍作戰中自行摧毀了故障頻頻和無法帶走的九二式步兵炮和九二式重機槍,但一年多的時間就通過繳獲重新搶回了兩門步兵炮和20多挺輕重機槍,由於日本鬼子的手裡有足夠數量的重武器,在有著如此“流水線”供應的體系下,李雲龍完全會把目標放在日軍手裡的輕重機槍上,至於數量不多且保養艱難的馬克沁重機槍,自然不會再放到眼裡。


遼寧資深球迷


李雲龍是個“獨立團”,這種部隊屬於抗戰早期,國共合作用來鑽空子的部隊,所以哪有那麼豪華的配備,還馬克沁?有米尼崗要不要?

正好,歷史上還真有類似的“獨立團”,《陳錫聯回憶錄》裡記載了1938年129師385旅獨立團成立的故事。

全團1200多人,只有特務連、1連這種精銳才有50只步槍、3挺輕機槍。其餘各連隊只有雜槍10只,大部分裝備的是大刀片和長矛。八路軍的獨立團就是靠著這種裝備和日本人幹。

《董存瑞》不少人應該也看過,已經是個戰士的董存瑞,子彈帶裡塞的都是木棍子,發給他的子彈只有5發,還得瞧精細了打,不然打光了再想要可就難咯。馬克沁機槍一分鐘射速600發,1分鐘打的夠普通的八路軍裝備一個連了。

要知道,八路軍戰鬥力本就不俗,所缺的其實無非裝備而已。軍事博物館裡躺著的一架古銅色水套的馬克沁,無疑是最好的答案。

原廣州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炮兵副司令員王子衡同志揭開了這挺重機槍的故事。在《膠東子弟兵》中,他寫下了 《難忘的1938年——山東蓬萊抗日武裝草創記事》。

1938年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第2路軍一部攻克蓬萊縣城,部隊當時裝備很差,連槍都沒有。結果大軍閥吳佩孚聞訊,慷慨捐出家中全部武器,機槍、步槍、手槍百餘隻。其中就有這挺水套鍍銅的馬克沁。有一些野史說這挺槍是吳佩孚藏在自己棺材裡的。

同年10月,救國軍拿這挺馬克沁在山東平度大青陽一帶阻擊日偽軍,連挫對方三次進攻,斃傷敵人200餘,從此戰士們給它起了個名字“老黃牛”。

39年3月,已經改編成八路軍的山東縱隊5支隊帶著這挺機槍打招遠,在老黃牛的掩護下,八路軍擊潰偽軍劉黑七,阻擊增援日軍,取得了斃傷敵軍1000餘人的勝利。

41年3月,這挺機槍在膠東戰役中擊退國軍4000多人的進攻。45年9月,老黃牛參加了攻擊華北綏靖軍的戰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以後,它被作為革命功勳槍,放進了軍博陳列。

八路軍有了機槍戰鬥力是如此兇猛,敵人哪敢讓這些殺器落到中國人手裡?


41年山東縱隊繳獲了一挺92式重機槍,結果竟然引發日軍騷動。為了奪回機槍,日軍展開了瘋狂的掃蕩,還打出了“還回機槍,停止掃蕩”的標語。

李雲龍那大尾巴鷹的獨立團最多也就裝備個輕機槍,馬克沁他們是沒辦法弄到的,除非晉綏軍的楚雲飛部能給予支援。但很顯然,楚雲飛部自己也不是很富裕,雖然有炮,但未見能有多少馬克沁。

什麼叫貧窮的弱國呢?當年的中國就是如此,還得虧大清的李中堂有遠見,引進了馬克沁機槍的技術。中國抗戰期間一共就生產了3萬挺馬克沁機槍,絕大部分是金陵的24型;再加上洋行引進的、蘇聯、美國援助的、軍閥藏匿的、大清留存下來的,總共不超過5萬挺。

5萬挺馬克沁能做什麼事啊?這東西輪到誰也輪不到李雲龍身上,楚雲飛估計還得再升一級才摸得到這傢伙。

更何況獨立團的編制是在縮減的,影視中只講了獨立團的壯大,卻沒有對八路軍不同時期的政策敘述清楚。在38年以後,八路軍的確是在壯大,改編、整編了不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但41年日軍開始大掃蕩後,根據地縮小、抗日隊伍傷亡慘重,中共中央很快就在1942年1月開始了“精兵簡政”。

具體以129師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實施精兵建設的命令》為標誌,129師開始了“甲乙丙”型分級團制度(也稱上中下)。這次的精兵簡政對解放軍現代的軍事管理制度都有深遠影響。

甲種團3個營9個連;乙種團2個營6個連;丙種團3-5個連。此後129師整編成了4個甲種團、7個乙種團、13個丙種團。

這個時候的甲種團縮減到2000人上下,乙種團縮減到1200多人,丙種團則只有900人。

後來八路軍又推出了“小團”,這種小團沒有營級建制,團部直接指揮到連級,專門用來進行遊擊戰爭和快速破襲戰。李雲龍他們在大掃蕩“化整為零”後,實際應該就形成了這種部隊。

根據1943年3月17日聶榮臻、肖克、唐延傑《關於晉察冀軍區北嶽部隊精簡整編致中央軍委、八路軍總指揮部電》的規定,小團的編制就是團轄八個加強連:偵察連、特務連再加上5個步兵連和團部。全團1180人,戰鬥員996人,步槍598支,短槍101支,輕機槍8挺,擲彈筒15個,重機槍2臺,迫擊炮20。

這個時候李雲龍肯定有馬克沁機槍了,他先是獨立團,後又是主戰的大團,掃蕩後精兵簡政變小團,合該有重機槍2挺。但編制是有,裝備有沒有多半得自己去弄了,沒見他手下那幫人連意大利炮都能弄來麼?

只不過,這個時候李雲龍估計也沒地方去弄馬克沁,日本機關槍倒是多的很,大尾巴鷹賊著呢,呵!兩挺92重機,什麼時候吃虧過?

抗日是艱難的歷程,也是民族浴火重生的過程,“李雲龍”們一開始只能用大刀片子和破爛的漢陽造抵擋敵人,一門外國破炮就能令他們欣喜若狂。

“馬克沁”或許從不曾有過,但“李雲龍”們卻奪來了敵人手裡的“92式”;血肉的長城和堅韌的精神遠比馬克沁有威力,所以若干年後,我們才能將“真理”掌握在手中。


王司徒老百科


典型的弱智問題。李雲龍部還沒有坦克呢……還沒有步兵戰車或者反坦克導彈呢……更甚至作為陸軍連個陸航直升機都沒有……

有意思嗎……難道武器裝備就可以直接決定戰爭勝負了?那美國諾曼底登陸和太平洋戰爭幹嘛打的這麼辛苦,直接早點把原子彈往柏林和東京一扔,不就徹底解決問題了……

誠然,不能否認原子彈對於提前結束二戰有著特別的意義,但也不是說,原子彈就是盟軍獲勝的最重要原因了。盟軍之所以能贏得二戰的勝利,除了軸心國的不得人心之外,從敦刻爾克撤退、中國遠征軍血戰緬甸、八年抗戰再到諾曼底登陸、血戰鋼鋸嶺等等,靠的還是盟軍一個山頭一個島嶼的爭奪、每一場戰鬥的犧牲。

說回到馬克沁,實際上在亮劍所說的那幾年中,類似馬克沁這樣的重裝備實際上並不是特別合適更多還是在敵後打游擊戰的八路軍部隊,因為這種高射速的重型武器對於後勤、彈藥補給的要求太高了,用得起養不起啊……

再說了,後期平安城格勒戰役之後,獨立團鳥槍換炮,裝備大升級,什麼92式、歪把子,甚至連意大利炮都有了……就是沒提到馬克沁,為啥呢?獨立團的裝備都是從小日本那裡繳獲來的,侵華日軍也沒有裝備馬克沁這樣的神器,李雲龍又從哪裡去搞呢?去南京找蔣總裁申請?這種連番號都沒有的部隊,估計國民黨軍部都沒有登記在冊;去晉綏軍找楚雲飛賙濟?似乎楚兄也要到抗戰結束之後全部改美械裝備時才有這玩意兒吧……那會雙方兵戈相見了……


搬不動的小強


風語者來回答吧。

說到原因,《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說到底還是土八路,雖然是正規軍,但完全是中共為了民族抗戰,有意擴編的,由於抗日戰爭的需要,在蔣介石的默許下,許多沒有正規番號的抗日部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獨立團也是其一,蔣介石連正規八路軍的物資裝備軍餉都不管,何況那些其他武裝,所以別奢求什麼馬克沁重機槍了,能容忍你掛八路名號都千恩萬謝了,還要啥自行車?於是乎,土八路的裝備就幾乎全靠繳獲了,打了勝仗,也沒有馬克沁的影子,日本人沒有啊!

再說說馬克沁重機槍,這種槍是在清朝後期引進中國的,國內且有生產,量不多,軍閥混戰時多用,到抗戰時,國軍還在大量用。作為一戰時期的終結武器,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後來的作戰樣式,集團衝鋒必成自殺,也基本淘汰了騎兵這個軍種,兩次世界大戰中,在槍械史上,死於馬克沁重機槍的人數遠比其他槍械多,足見威力之大。李雲龍沒有馬克沁的原因應該如此,但《亮劍》中有幾集說的是晉綏軍385旅某營長錢伯鈞反水投敵,李部趁火打劫替楚雲飛清理門戶,後來人倒是放回去好幾百,全部武器彈藥死活耍賴不給。窮八路太看重那兩個營的裝備了,以風語者斷言,至少應該有馬克沁重機槍的影子吧,閆老西是土財主一個,不會買不起,而且是舊軍閥出身的,應該有吧。納悶的是劇中就是沒見過有,個人揣測興許是導演實在找不到馬克沁了,畢竟這東西一分鐘600發子彈也實在消耗不起,還是免了吧,能省則省。

電視劇製作成本低,沒有那麼較真……風語者個人觀點,歡迎吐槽評論轉發,點贊謝過!


風語者034


給也不要啊,重機槍只能打陣地戰。一挺重機槍需要好幾人個搬運。子彈浪費的很厲害。抗戰時期重機槍國民黨軍隊很多。但是做用不大,主要就是火力壓制。做戰不靈活多數被迫擊炮定點清除。八路軍更喜歡輕機槍。靈活性大。


人生39713


這個問題還是有點意思的……

馬克沁重機槍,11.43口徑,金陵兵工廠曾經仿製,稱作民24重機槍,曾經是國民革命軍的制式重機槍,在淞滬會戰等戰役大展身手。那麼為什麼這樣一款優秀又不難得到武器李雲龍部沒有采用呢?原因出在晉系閻錫山身上。小說裡李雲龍部所在位置是在山西,而當時的太原兵工廠製造能力雖然十分優秀,可以造迫擊炮,機槍甚至於飛機,但是閻錫山本人對於給友軍提供裝備這事十分消極,當年的川軍和後來的八路都沒討到過什麼,而且山西缺水,閻錫山的部隊裝備的不是水冷的民二四,而是氣冷的仿日製式機槍和zb26,李雲龍的裝備主要靠繳獲和支援,手又伸不到南方去,自然也就拿不到民二四這種東西了。不過話說回來,在缺水和需要游擊戰的情況下,老李可能還真看不上民二四這種重機槍,捷克式更好一點。


MrLonely59532949


李雲龍的部隊沒有馬克沁重機槍?沒有就對了!

馬克沁重機槍重量重,耗彈量大,是陣地防守戰神器,李雲龍是打防守戰的性格嗎?

一個以進攻為主要態度的部隊會整天抬著馬克沁?想什麼呢?

李雲龍只稀罕進攻類武器。衝鋒槍,輕機槍,迫擊炮,意大利推輪炮,那些原地防守的陣地戰武器白送他他都會扔會賣了。


AUTUYT


我認為,八路軍就像個體戶,什麼都要靠自己,所以有好多東西他們是不具備有的,個體戶什麼都要靠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而國民黨的軍隊是靠國家配發,一個國家再窮也比個體戶有錢,所以他有正式的軍裝,正規的武器,二八路大多都是靠民間自己的大刀長矛,晚上一大夥人出其不意摸到小鼓敵人的窩裡,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以裝備自己的部隊,後來慢慢的武器多了,就開始漸漸的和大股的敵人作戰,所以他們很少有正規的武器,更別說那麼高級的機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