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母語的時候並不認字,可為什麼學習外語的時候要先背單詞?

a820697057


這個問題雖說簡單,卻包含著一種語言認識問題,值得一說。

我們學習母語口語的時候並不認字,學習母語書面語的時候就要認字。學習外語也是一樣,我們學習的是外語書面語,就要認字也就是背單詞。如果直接學外語口語,也不用背單詞,跟著大人發音就是了。

外語的口語和書面語是統一的,意思是說,口語的發音指意同書面語的發音指意相對應。一個單詞的在書面語裡的發音和表達的意思同口語中的這個單詞完全一致。學外語的書面語同學口語完全一樣,相互對應,學了口語就等同學了書面語。

反過來,漢語則不同,漢語口語,大家從小就會了。上學後先認字,一開始,認的字的詞彙(書面詞彙)同口語裡的詞彙是對應的,學著學著,許多書面詞彙卻同口語詞彙不一致了,比如小學一年級裡有“蓮葉何田田”,我們平時說話裡,如果有田田這個詞彙,意思是田地的田田,可課本(書面語)裡的意思是茂盛。口語同書面語詞彙的意思不同。

可見,學外語背單詞其實算好的了,背了單詞,可以用來說話,也可以用來閱讀。若背漢語詞彙,有的就只用於閱讀,不用於說話。

本條文《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專門講述這樣的問題,希望大家點擊閱讀,對母語、口語、外語、通用語、書面語等等問題就可以認識清楚了。


胡氏口語文


您的提問就反映了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本質上的不同。這也說明了“在游泳中學會游泳”這種外語教學理論的誤區。

外語學習不同於母語學習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外語學習沒有母語學習這麼大的輸入。人們學習母語是從孃胎裡出來就天天耳聽嘴說,甚至提前胎教,人們接觸母語的機會比接觸外語的機會不知大多少倍。 聽說教學法為了彌補學習者很少接觸外語的不足,加大聽說的投入,充其量是把聽說輸入的臉盆換成了澡盆,根本成不了外語學習的游泳池,更談不上江河湖海。

二、外語學習沒有母語學習這麼實際的需求。“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也就是說學外語需要環境,“二語教學”理論就是基於新移民為適應新生活而“學以致用”的外語教學過程的。但我要說學習語言最主要的是需求。在廣東三十年還不會說流利的粵語,不是沒有聽粵語的環境,而是不說粵語也能生存。如果高考不考英語,英語會成為最少考生選擇的科目。

三、藉助學習母語思維的概括歸納能力可以提高外語的學習效率。在掌握了詞彙、語法知識和基本閱讀能力後,再訓練聽說能力可以事半功倍。經過了高中和大學的英語學習,主要是筆試,再考雅思、託福等口語考試往往是水到渠成。老一輩的外交家都是學傳統英語教材出身的,當需要聽說交際時照樣能應對自如。

所以,在沒有大量聽說輸入、沒的外語運用環境和需求的情況下,從詞彙和語法知識入手是外語學習的捷徑。希望能解除您的疑惑.


Unclejoe講英語


學習母語不認識字,但我們已經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積累了大量詞彙。有了一定的詞彙量,即使不會寫 ,不會認,但口頭表達的基礎是有了的。就像嬰兒會模仿周圍的人,聽過無數遍後說出“媽媽”這樣的詞。在兒童期,語言的環境讓兒童有了語言的輸入,從單音節詞,到簡單句子,再到複雜句子,一步一步構建了語言。到了學習認字和寫字階段,將大腦裡儲存的字詞句輸出為字面的表達,就很容易了。

學習外語,首先也是要有一個環境和詞彙量的儲備。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初學者先學習一些日常用語,交際用語。通過日常語用,去感受語言,去培養語感。第二個階段,才會建議開始認讀單詞和拼寫單詞,將大腦裡的詞彙對應到眼裡和筆頭。

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要求學校裡的語言考試,特別是不要求讀和寫,也是可以只練習口語的。比如,東南亞旅遊從業者,很多是隻會說英語,但看不懂也不會讀英文的。特別是年紀較大的酒店服務員或司機。旅遊環境和工作需要,使得他們每天面對很多旅遊者,在不斷地交流中,他們逐漸掌握了行業英語。


明格翻譯


聽 說 讀 寫,聽力過關了,口語也就可以了


迅易百英語單詞速記


沒有人是主動決定要學母語的。


友邦人士莫名驚詫


其實不應該先背單詞,應該先練聽力😂只是我們方法搞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