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再發放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農民會怎麼樣應對呢?

頁川木木1


這不是簡單的農業稅問題,現在突出問題是:租地不交稅,還有錢拿。而很多農民沒分到地的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現在受到淘寶的衝擊,很多實體店不景氣,生意慘淡,假設2019年5月1日開始,免收所有門市的房租,2020年開始,每個門市的租戶獎勵50塊錢。

你覺得這個政策公平嗎?

你如果沒有門市,肯定覺得不公平,原因是:這些門市的商戶本來就有營業額,佔用資源,還不用交稅,還給獎勵!憑什麼我沒有?

你如果有門市,肯定支持這個政策,我租了10年,花了30萬租金,現在生意不景氣,免了我的房租,而且為周圍鄰居帶來了購物便利,不應該嗎?

免收農業稅和門市免租金是一個道理!沒有該不該收稅的問題,每個角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非要說一條最正確的路線,

那就是收回所有農民的土地,然後掛牌公開拍賣(租期五年,價高者得)所得的拍賣額,給所有農民分紅!這樣避免了土地分配不公,也避免了部分農民拿著補貼不種田


家東北味道


別說你重收農業稅了!你不收我都轉讓別人了!去年我媳婦兒種了點兒地!半畝多地投資100元!總共賣糧食380元,你還不算平時出力的工時,賣完棒子的時候兩眼都是淚呀!順便告訴你們:我們這裡是太行山區,一年四季靠天吃飯,地你澆不起,如果老天不下雨你澆地吃飯,敢讓你負債累累,今年的麥子總共30公分高!部分地苗都不全,麥穗那個大呀足足有3公分長!你用機械收割機收一畝麥子都不一定會夠給人家的費用!這是實情!平原地區能澆地多!有賬可算!我們山區不敢…………!

所以說我們只能是哈哈哈哈…………


思念82085586


我是農村的,家裡也有五畝地。都是家裡父母再種,其實現在農村種地基本上不用管,買誰家的種子誰家管播種,買誰家的農藥誰家管打藥,買誰家的化肥誰家管撒化肥。

犁地有人包,一畝幾十塊,收割有人包,一畝幾十塊。澆地有電網機井,插上電卡也不費人工!

不好的就是一年下來一畝地能掙500塊都偷著樂了!

取消補貼增加農業稅也好辦,都種樹,種草放羊!耕種土地即便是不掙錢也沒人會白上交的,很多農村老人還靠這個生存!

年輕的一輩都不願意種地了,以後土地會流轉承包,國家取消了糧食補貼可能會餓死一大堆城裡人!畢竟鋼筋混凝土填不飽肚子!


華夏饞師


如果取消糧食補貼,恢復農業稅的話,情況會更加糟糕!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糧食市場價格普遍偏低,農民辛苦種地,收穫糧食不值錢,連成本也很難收回,食用沒問題。

本來農民積極性就不高,這時取消補貼,增加農業稅,使他們雪上加霜,甚至會徹底放棄土地,造成大量耕地荒廢,再加上打工養家不穩定,剛剛脫貧家庭,又陷入靠國家扶持局面。

有人說,種地不划算,進口糧食更便宜,每年政府還要補貼給農民,與其這樣,還不如進口!

在這兒要說的是,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到不確定因素上,因為被進口國,也明白,人家國內也種糧食,進口只是彌補查到,不是全部靠進口,如果被進口國知道,進口國主要依賴被進口國糧食時,那時進口糧食,還會那麼便宜嗎?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鴻雁84725824


鍾情三農說一句絲毫不過分的話,那樣做的話,等於是“自尋死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點:
第一,中國的農業生產離不開補貼政策的鼓勵;
第二,我國工業發展已經無需農業稅來“反哺”
第三,農業稅的徵收將會大大增加農民負擔,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對我國農業保持清醒認識的任都不會做出這樣不理智的決定!不管是誰!

中國農業未來趨勢:低糧價+補貼
在我國地多人少,人均耕地面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在我國農業人口特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依舊保持高位的情況下,糧食種植的畝產受益本身就很低,如果沒有糧食補貼政策,農民也就是勉強保本而已,根本沒有繼續種地的動力和勇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人想著“重啟農業稅繳納”,估計只有腦子不靈光的人才會這麼傻吧。
以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現狀來看,如果沒有了糧食補貼,在糧食市場價格越來越向市場化靠攏的今天,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效益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進而可能導致我國的糧食供給不穩定,生產不出來足夠大量的糧食供國內消費。
所以,保持穩定且適應市場需求的價格,再加上國家給與的補貼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糧食市場的主流。

“農業稅”政策需要退出歷史舞臺
為什麼筆者那麼堅信我國不會也不能夠重啟農業稅的徵收呢?因為不管是從我國的稅收構成還是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根本就沒有必要再去收繳農業稅,而且農業稅的重新收取必將對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造成極大的影響。
據國家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已扣減出口退稅)13796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工商業是納稅的大戶。也就是說,我國已經有足夠多的稅務收入,無需再去從辛苦種地的農民那裡收繳“辛苦錢”。
筆者也是農村出生,深知在2004年以前,家鄉人們排隊交公糧以及繳納農業稅的場景,真的是太艱難了。農民勒緊褲腰帶,支援國家工業發展的時代已經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而成為歷史。
那麼,就讓它隨風成為過去吧。


鍾情三農


人類千百年來,一直是舊社會的主宰者當權,對手無寸鐵的農奴強徵田賦、地租,是一種既殘酷又認為是順天理的剝削制度。直到一九四九年,外國的我不知道,中國解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也就是象徵著農民得翻身做了主人。解放後,農民用肩挑、或用人力手推車、或用牛馬驢騾拉著"愛國糧"字兒的一籮籮、一袋袋上好的糧食去交給國家,當時的農民啊是受到解放了交的糧,不是什麼租呀稅的,而是人民應有貢獻的"愛國糧",因把糧食交給毛主席共產黨,當時的農民們是感到最幸福特喜樂的一件事,越徵多越光榮。現在,村落裡還有少數當年作勞力的爺爺奶奶、大伯伯大伯孃們,與他們一談到扯到這話題,就叨不完說不盡,我問他們說,如果現在還徵糧你們認為好嗎?大家一致回答:好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廣大人民,解放戰爭當時獻生命都願意,如果做為農民不交糧解放軍吃什麼?幹部吃什麼?工人階級吃什麼?我們人民擁護社會主義當然交糧願意的?可見,中國的老百姓話雖樸素、直白,但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同走向共產主義是赤膽忠心的!如此應受到任何人值得去尊重的農者,又有誰昧著良心來歧視與詆譭他們呢?!


碧海薀寶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農業發展經歷了一個“由收取到給予”的過程,就是由原來的“收任務糧、收村提留款、收鄉統籌款”的年代,到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結束了農民種地收各種稅費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則是發放各種農業補貼,來推動農業發展。那麼如果說現在取消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農民該如何應對?關於這個問題有幾點想法,分享給大家:



一、這種情況根本就不會出現,為什麼,因為目前我們國家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農業作為弱勢產業,如果取消必要的政策性扶持,農業的發展將很難想象。同時,面對世界農業強國的競爭,我們推動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只靠我們農自身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國家統一謀劃,逐漸加大扶持力度來實現,農業作為有著7、8億農村人口的農業大國,只有農業強則國強。同時,從取消農業稅的十幾年看,農業取得了蓬勃發展,農業生產力水平得到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持續增長。



二、那麼假設出現取銷各種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這種情況,作為農民來講是無法應對的,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種地能賺錢就種,不能賺錢就走,哪裡有飯吃就到哪裡去,如果不這樣,大家說還能有什麼辦法呢?也就是說,如果真是這樣,那後果將很難想象。



三、我國在農業發展上,國家有著長久的考慮,其實早在2016年取銷農業稅之前,於2004年就已經實施了糧食直補等補貼,之後逐漸完善形成了目前的糧食直補、糧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之後接連出現了農機具購置補貼、土地休耕輪作補貼、秸稈綜合利用補貼、農業生產者補貼等若干項,相信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國家在扶持農業發展上只能是力度越來越大,很難出現取消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的情況。



綜合分析來看,我們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們的基礎產業,農業安則天下安,在未來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國家的扶持只能增加,不會削減,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以現在的農業發展狀況來看,停止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的情況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因為一旦這麼做,造成的結果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

我國在2006年正式取消農業稅,農民也正是脫離的交稅的時代。

我國為何取消農業稅?最根本的原因除了糧食過國民生存的根本之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比重不斷的下滑,農業稅為國家帶來的財政收入也在不斷減少。其實換句話就是說農業相比於其他產業,越來越不掙錢了!

對於農民來說,想要生活下去,就需要錢,但是種地不掙錢了,那怎麼辦?只能選擇放棄農業,進城務工,尋找別的出路。

但是上面也說了,糧食是國民生存的根本,咱們國家又將糧食安全視為國家的戰略問題,所以為了保障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國家在不徵收農業稅的前提下,又發放了糧食補貼。也就形成了現在農民收入是糧補+售糧兩部分。

而至今為止,農村進城務工的人員不在少數,而且每年仍然在不斷增加,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越來越少,所以為了促進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保證糧食安全,以及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發展,我國農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仍然會是糧補+糧價的形式繼續下去,而不是停止補貼,恢復稅收!

這裡是農技廣播站,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盡最大的能力,做最好的事情,望大家點個關注!


農技廣播站


新農民川子為你答疑解惑!重新收取農業稅其實是不可行的,我國的農業補貼相比國外來看其實並不是太多,農民並不能從中獲得太多的收益。而在美國,之所以農場主那麼有錢,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種植成本低,而是因為政府補貼了90%的農業成本。

農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每個國家都會特別重視,而美國能夠成為超級大國,和他多方面的綜合第一是分不開的。去年的貿易戰讓美國的大豆出口受到了影響,結果美國直接大力補貼農民虧損的錢,只有讓農民有更多的經濟收入,才能讓他們參與種地,只有糧食充分保障,才能在世界上更有話語權,不然的話自己的軟肋遲早會被別人利用起。

美國的糧價低,多出來的成本還是政府買單,而低價糧對民眾來說生活壓力更小,加大對農民的補貼,這樣就可以達成共贏。我國18年的農業種植面積比17年要少上一些,這就意味著有農民在逃離農業,從糧食的減收也可以看出。

之所以農民會逃離農業,原因很多人都懂,價格並不能讓大家滿意,雖說國家提供很多的惠農補助,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只能領取著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一畝地只能領取100多元,這筆農業補貼相比這兩年上漲的農資成本來看,並不是很多,所以說農民種地很難賺錢。

如果重新收取農業稅,可能農民還是會將土地流轉出去,然後將租金提高,這樣的話還是沒有什麼影響。但實際上國家是不會徵收農業稅的,這一點大家可放心。


新農民川子


中國農民才吃飽飯幾年啊?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就有人想重收農業稅?還讓不讓農民活了?

筆者以為,沒有這樣的如果。糧食補貼發放不能停,農業稅徵收更不能重啟,否則,農民將無法生存,又談何發展?

以中國目前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產現狀來看,糧食補貼發放工作不會取消,否則農民種糧收益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證。

而剛剛取消不久的農業稅政策更不會重新回到歷史的舞臺,以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來看,不需要再像幾十年前那樣讓農業來為工業發展輸血。

現狀:糧食補貼必須發放

老鄉,我想你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幾乎沒有這種如果的可能。除非社會出現重大變故,人們流離失所,百姓痛不欲生。

在最近這些年我國實施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糧食價格迴歸市場後,發放糧食補貼成為保障農民收益的重要舉措,這無可厚非。

以2018年我國幾大糧食作物的種植效益來看,即便是在沒有剔除人工成本費的情況下,並沒有處於太高的位置,而這還是在國家每年發放大量的種地綜合補貼,農機補貼以及糧食生產者補貼在內的多項農業補貼的背景下。

以東北地區的大豆生產為例,去年國家為他們發放了400元每畝以上的補貼,這樣也才勉強保證種植收益說的過去而已。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對於大豆種植戶而言,幾乎註定了種多少賠多少……

可是,在2019年的今天來看,這種最嚴重的情況怎麼都不會發生。



事實:農業稅政策不會重新啟動

截止到今年,農業稅被全面徹底取消剛剛過去13年而已,農民的日子稍微有點起色。

種過的人都應該知道,進入21世紀後,國家便在部分地區開始逐步取消農業稅的徵收工作,筆者所在的河南省,大概是在2003年前後取消了這一實施數千年的農業政策,我記憶中排隊交公糧的場景永遠被定格在2003年。而到了2006年,全國範圍內正式取消了農業稅的徵收工作。

在種地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即便是加上一定的補貼,也就是勉強保證農民種地不賠錢而已,如果在這種狀態再妄圖恢復農業稅政策,那農民別說指望種地賺錢了,不賠錢就是萬幸了。

若真是如此,那麼土地誰還會願意種?中國的糧食生產誰來完成?

所以,恢復徵收農業稅的人將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背上千古罵名都不為過,沒有人願意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