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降”之後 黃金礦企發展質量從何提升

自3月初以來,我國黃金礦業11家上市公司陸續發佈了2018年年報。梳理年報不難發現,這些上市黃金礦企的表現與我國整體黃金行業發展情況基本吻合。

綜合來看,上市黃金礦企在礦產金產量、歸屬上市公司利潤等關鍵數據上紛紛有所下滑。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18年國內黃金產量同比減產25.023噸,下降5.87%。

無論是年報展示的業績,還是行業連年下降的產量,無不提示著行業,高質量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了,更深層次的改革發展等著行業實施。

雖然數據不好看,但行業也不能忽略一點,身處困境、面對挑戰的黃金行業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後續的發展續上一股勁。

無論是年報展示的業績,還是行業連年下降的產量,無不提示著我們,高質量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了,更深層次的改革發展等著我們實施。處境艱難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警示——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到了。或許正是意識到了這種警示,2018年諸多上市黃金礦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進行探礦增儲,並取得良好成績,增加了發展後勁兒。

“雙降”帶來的警示

在已發佈年報的11家上市黃金礦企中,只有山東黃金、招金礦業、湖南黃金和銀泰資源的黃金產量有所上漲,但漲幅不高。其餘7家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產量下跌。其中靈寶黃金產量同比減少最大,為31.9%;其次為赤峰黃金,同比減少26.22%。

產量下降的背後原因離不開黃金行業發展的大背景和大趨勢。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永濤在發佈《全球黃金年鑑2019》(中文版)時表示,2018年黃金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部分處於自然保護區內的礦山進行有序退出,一些技術裝備落後的礦山減產或關停整改,導致內蒙古、陝西等部分省(區)礦產金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如果說,礦產金產量是衡量上市黃金礦企發展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指標,那麼,淨利潤則更是評定上市公司2018年過得好不好的重要“考核指標”。

從2018年上市黃金礦企的歸屬上市公司利潤數據來看,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11家企業中,只有紫金礦業、靈寶黃金、銀泰資源、恆邦股份等4家企業的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靈寶黃金一枝獨秀,上漲897.27%,其他7家企業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

縱覽產業發展情況,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上市黃金礦企的產金量和淨利潤雙下降不是才出現的現象。在2013年金價“斷崖式下跌”之後,我國黃金礦山企業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境,而上述兩項指標的下降對企業而言實屬無奈結果。

處境艱難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警示——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到了。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這種警示,2018年諸多上市黃金礦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進行探礦增儲,並取得良好成績,增加了發展後勁兒。

去年,中金黃金全面加強礦業權和資源儲量管理,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新增金資源儲量23.6噸、銅資源儲量0.53萬噸;西部黃金開展了5個“就礦找礦、深部探礦”地質勘查項目,新增礦石量24萬噸,金金屬量738千克;紫金礦業按權益投入地勘資金3.01億元,勘查新增金39噸、銅303萬噸、鉛鋅52萬噸、銀168噸、鈷3.24萬噸……

轉型升級的實踐

產量、利潤等指標表現不佳,積極應對的黃金礦企在尋求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腳步鏗鏘。梳理多份年報發現,在過去一年,上市黃金礦企沒有“閒著”。

高度重視公司治理,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近幾年上市黃金礦企的重要選擇方向之一。2018年,中金黃金通過進一步完善公司各項規章制度、針對子公司開展規範運作自查等措施,持續推進公司規範運作工作的開展和治理水平的提高;赤峰黃金聘請了行業內多位知名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充實了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隊伍。強化管控,是應對生產經營困境的另一個抓手。

例如,中金黃金持續推進落實優化“五率”、降低“五費”、能源管理、大宗物資集中採購等措施,2018年累計實現降本增效1.2億元;招金礦業通過研究制定更加鮮明有效的綜合排名考核體系,針對關鍵環節重點發力,尤其突出採選冶環節管控,降低了生產成本;湖南黃金加強激勵與約束機制探索和創新,不斷優化薪酬體系,著力完善以效益為中心的子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制考核體系。

科技創新的“春意”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對上市黃金礦企而言,如何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是大家在2018年不斷探尋的一道解答題。

在這方面,中金黃金走在前列。2018年,公司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累計投入科研經費2.32億元,實施科研項目24個。全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2項,頒佈國家標準4項。

紫金礦業權屬企業巴彥淖爾紫金、賽恩斯環保公司科技成果分別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種含銅氧化金礦氨氰選擇性提金的方法”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當前,黃金礦企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或許是智能礦山的建設。在這方面,山東黃金邁出了關鍵一步。2018年,其以三山島金礦“國際一流示範礦山”項目為代表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啟動,開啟了智慧化金屬礦山建設運營新模式。

記者不久前去往山東黃金集團採訪,現場視頻連線三山島金礦。該礦副礦長張漢闊向記者介紹了三山島金礦VR(虛擬現實)系統、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遠程操控井下碎石機等智能化項目。張漢闊表示,他們有充分的信心和決心將三山島金礦完全建成智能礦山。

據山東黃金集團副總經理、財務部經理汪曉玲說,山東黃金集團每年投入2億多元用於智能礦山建設,礦山的綜合生產率提升10%以上,勞動力成本大幅降低。以2018年為例,綜合成本降低了4%,現金成本降低5%,綜合來看成本費用節約3億元。

體現智能化建設的還有湖南黃金年報。為了應對安全環保和用工成本上漲壓力,湖南黃金2018年全面推行井下排水和供風自動化,井下快速掘進全面鋪開,高效採礦啟動試點,尾砂膠結充填在主要礦山逐漸推廣應用。

“走出去”的厚積薄發

正如同前邊所說,由於安全環保壓力日增,新舊動能轉換逐步推進等原因,2018年上市黃金礦企主要“考核指標”表現不良。

這也是近幾年整個黃金行業的痛點。雖然上市黃金礦企去年沒有“閒著”,在科技創新、加強管控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可給人的感覺還是:高質量發展似乎僅停留在喊口號和“小改小革”階段。

或許,“走出去”是上市黃金礦企與世界礦業巨頭競爭的高質量發展唯一選擇,是解決產量、利潤下滑等桎梏的一根救命稻草。

中國黃金協會會長,中國黃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向媒體發佈2018年黃金行業數據的時候表示,去年我國黃金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重點黃金企業集團境外礦產金產量已達23.4噸,我國黃金企業走向海外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例如,中國黃金集團成功購買俄羅斯克魯奇金礦70%股權。

在上市黃金礦企裡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礦業開發也成為一種風尚。

紫金礦業2018年境外項目礦產金19.07噸,佔集團總量超過52%;礦產銅6.01萬噸,佔集團總量24.19%。境外項目資源儲量(按權益)分別為黃金1131.78噸、銅3879.44萬噸。紫金礦業還在年報裡表示,其境外業務發展勢頭迅猛,預計主要產品產量將在未來2-3年內超過國內,成為公司最大的增長極。

在面臨資源瓶頸、利潤下滑、生產成本上漲等困境的前提下,去年赤峰黃金選擇以2.7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MMG Laos100%已發行股份,MMG Laos持有位於老撾的萬象礦業90%股權,旗下Sepon銅金礦是目前老撾最大的有色金屬礦山之一。

但也不得不承認,上市黃金礦企“走出去”相較我國建築行業、製造業等,還屬於小學生階段。未來,更大步伐的“走出去”正等著有志者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