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下一個風口:產業互聯網 訪武漢眾邦銀行行長程峰

民營銀行下一個風口:產業互聯網 訪武漢眾邦銀行行長程峰

經過20年的發展,消費互聯網行業得到充分發展。一批頭部民營銀行伴隨消費金融的興起快速跑馬圈地,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

然而,隨著互聯網主體逐漸滲透到企業和全產業鏈條、全生命週期,單純的線上消費互聯網時代正在走向以線上為根基、融合線下各種產業的產業互聯網時代,而這也恰成為了民營銀行發展的下一個風口。產業互聯網將給民營銀行帶來哪些機遇?未來民營銀行如何佈局產業互聯網?如何實現特色發展和錯位競爭?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專訪了武漢眾邦銀行行長程峰。

程峰認為,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是必然趨勢。“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的黏性更強,對於銀行而言,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參與的深度和佈局的廣度決定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錯位競爭 瞄準產業互聯

《中國經營報》:目前17家民營銀行在定位和模式上均有所不同。你對未來民營銀行發展趨勢怎麼看?

程峰:從銀行的定位看,過去幾年民營銀行在場景下的消費金融業務發展較快,一批頭部銀行通過與互聯網消費場景連接迅速做大了市場。但是,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是必然趨勢,眾邦銀行則在其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全國有兩個交易市場,一個是義烏的小商品交易市場,另一個則是坐落在湖北武漢的漢正街商品交易市場,而眾邦銀行第一大股東卓爾控股打造的漢口北於2017年全面承接漢正街整體搬遷。卓爾控股旗下的卓爾智聯目前是全國最大的B2B供應鏈管理平臺,擁有中農網、卓鋼鏈、卓易通等產業互聯網平臺。眾邦銀行能夠圍繞這些核心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和信息,搭建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為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也將成為其業務發展的一種可行模式。可以在支持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形成眾邦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眾邦銀行模式與網商銀行依託阿里巴巴平臺服務電商小微商戶的模式十分相似。

目前全國十大B2B產業平臺,卓爾智聯佔據了3個。依託股東的資源,眾邦銀行能夠更好的切入產業金融中。目前很多銀行都在做產業互聯,但是卓爾智聯4年前就已經佈局,B端的資源將成為眾邦銀行的強項。

《中國經營報》:對民營銀行而言,產業互聯網的機會在哪兒?民營銀行通過產業互聯網是怎樣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踐行普惠金融呢?

程峰:從模式上看,供應鏈金融是銀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踐行普惠金融最好的方式。傳統商業銀行依靠核心企業擔保,輻射企業所在產業鏈上下游的第一圈和第二圈,而民營銀行的服務對象則是在產業鏈的第三圈、第四圈,甚至是第五圈,這樣覆蓋面更廣。相比傳統銀行,民營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上的科技依賴更強。以前供應鏈金融主要是線下的方式,如今更多的依靠的是區塊鏈技術、AI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等。

供應鏈金融是產融結合的最佳結合點,也是眾邦銀行利用新技術服務產業生態圈的最佳切入點。供應鏈金融本身是圍繞核心企業或平臺進行資金流轉融通的一種模式,其自然適配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頂層架構。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會出現核心企業信用無法有效傳遞,產業鏈條中別的企業依然難以進行貿易融資等問題。

卓爾智聯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世界商品交易平臺和全球供應鏈服務體系,在產業上形成多個生態圈,其開發的“卓鏈聯盟”已入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卓鏈聯盟”依託區塊鏈技術為平臺底層,通過各類供應鏈服務能力的切入,實現產業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平臺、品牌方全鏈條數據的全景穿透,達到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的目標。

眾邦銀行依託股東優勢,基於區塊鏈、物聯網底層技術,利用區塊鏈分佈式賬本加密安全、智能合約、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和物聯網智能監管、智能標籤、信息化等技術手段,推出一款綜合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目前已與中農網,在繭絲項目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可推廣、可複製、低成本的模式,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開創了民營銀行利用金融科技服務供應鏈中小微企業的先例。

除此之外,在服務實體經濟、小微企業和踐行普惠金融方面,眾邦銀行還針對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急、短、頻”等特點,推出了“眾微貸”,依託大數據風控和互聯網技術實現48小時放款、循環額度和隨借隨還的產品功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截止到目前,眾邦銀行90%的企業貸款都是小微企業貸款。

金融科技 小銀行大投入

《中國經營報》:你怎麼看待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

程峰:從眾邦銀行的發展歷程來看,可概括為“生不逢時,也是正當其時”。眾邦銀行是2016年12月獲批籌建,2017年5月正式開業的。在2017年以前,很多銀行依靠同業業務和通道業務掙快錢,但是武漢眾邦銀行成立時正趕上強監管時期,掙快錢的時代已經不在了,形勢倒逼銀行投資金融科技走發展之路,這是所謂的“生不逢時”。與此同時,2017年之前,多數銀行的金融科技還侷限於線下業務搬到線上,而首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的分佈式計算正好成型。武漢眾邦銀行成立時,這個技術應用已經比較成熟,當即花了5000萬元直接往這個方向走,少走了很多彎路。這樣看來,武漢眾邦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也是“正當其時”。

對於一家小銀行來說,武漢眾邦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不菲。2018年,武漢眾邦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1.5億元,2019年的預算1.9億元。銀行內部從事大數據和科技研發的員工佔比超過60%。

《中國經營報》:銀行通過金融科技融入到產業互聯網的場景中,具體是怎樣做的呢?

程峰:產業互聯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平臺化經營。在這種趨勢下,眾邦銀行立足“兩個轉變”:服務群體由客戶轉向用戶,服務方式從售賣產品轉向融入場景,提高民營小微企業的覆蓋率。

具體而言,一是開放平臺全面賦能。創新推出華中地區首家開放銀行,打造BBC金融服務開放平臺。在保障各方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完整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無縫融入應用場景,通過可搭建組件式、模塊化的技術應用產品,實現“即插即用”,快速賦能合作伙伴。

二是搭建“E賬通體系金融輸出平臺”。打通E賬通與本行I類戶、II類戶,把業務和場景連接起來,並整合信貸產品,形成標準化可輸出產品,高效切入合作企業及其產業鏈上下游,打通整條產業鏈上的交易服務功能,有效觸達供應鏈全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將銀行“開在”場景中。

《中國經營報》:對於金融科技的應用,銀行方面覺得哪些技術有前景?對銀行的業務發展前景更有期待?

程峰:區塊鏈和5G技術可能在產業互聯網上的應用更大。5G的特點是萬物互聯、極低延遲,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定位,這讓所有的場景、交易習慣,各個維度的數據能夠更豐富,匹配度更高,並在容量上和傳輸速度上更有優勢。區塊鏈技術則是解決了信任機制。

更重要的是,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產業互聯網的黏性更強。對於銀行而言,依託產業互聯網搭建的金融服務平臺服務小微企業將大有可為。現在眾邦銀行用兩年時間搭建的這些平臺剛剛成型,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值得期待的。(來源:中國經營報 楊井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