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 “扶貧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一對 “扶貧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舒雙鴻(左)教父親舒興國學習用電腦整理扶貧資料。

5月5日一大早, 扶貧隊員舒興國和舒雙鴻父子倆又來到麻陽舒家村長坡山村桐坡院子, 查看剛砌好的保坎。 因前段時間連續暴雨, 長坡山村有5處塌方, 車輛通行受阻, 村民出行安全也受到威脅。 駐村扶貧隊在舒興國、 舒雙鴻等隊員的共同努力下, 從後盾單位爭取資金4萬元, 並發動村民投工投勞, 很快完成了保坎修復工程。

舒興國是國網懷化供電分公司麻陽江口供電所臺區經理, 舒雙鴻是國網懷化供電分公司麻陽堯市供電所支部書記。 兩年來, 父子倆舍小家、 為大家, 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 相互鼓勵, 相互支持, 相互促進,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演繹著 “上陣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一對 “扶貧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舒興國與扶貧工作隊長俞京呈(右一)進村走訪

“不能解決貧困戶所有的問題,但儘量解決他們最大的難題”

從麻陽縣城出發, 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舒家村長坡山村。

自 2017 年 3 月進駐長坡山村扶貧開始, 這條路, 舒興國走了一遍又一遍。

今年55歲的舒興國從參加工作開始一直在鄉鎮工作, 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2017年3月, 長坡山村成為國網懷化供電公司的幫扶聯繫點。 經慎重考慮, 公司領導決定把國網麻陽供電分公司江口供電所臺區經理的舒興國派往扶貧村。

接到任務後, 舒興國毫不猶豫地挑起了這份重擔。 “領導這樣安排, 是對我最大的認可, 我能做的就是把工作幹好, 對得起這份信任。 ” 舒興國說。

長坡山村現轄12個村民小組, 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9戶583人, 村情複雜。 舒興國在扶貧工作隊中年紀雖然最大, 但不以 “老大哥” 自居, 衝鋒在前, 幹勁不輸年輕人。

“不能解決貧困戶所有的問題, 但儘量解決他們最大的難題。 ” 舒興國來到扶貧村後, 走村串戶, 與貧困戶拉家常。 貧困戶們見到了他, 都把他當貼心人, 有什麼困難、需求和想法都和他談、 找他辦。

長坡山村12個村民小組居住分散, 村組間道路不暢。 尤其是一至四組到村部的盤山公路由於年久失修, 一遇雨天就泥濘難行, 村民對道路硬化的願望十分強烈。 瞭解情況後, 舒興國和扶貧工作隊長俞京呈一道, 積極協調各方, 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硬化水泥路面。 2018年, 該村13.5公里村組道路完成新建、 擴建和硬化。

長坡山村村民吃水困難, 平時吃水靠挑, 舒興國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尋找水源, “那天下了小雨, 老舒走在最前面, 路滑摔了一跤, 幸好沒事。 ” 村支部書記孫本黑回憶當時情形仍有所擔心。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 終於找到合適水源, 修建蓄水池, 打井8口,安裝水泵8臺, 將清冽的山泉水引入農家, 徹底解決村裡的安全飲水問題。

近年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長坡山村民用電量大幅攀升,電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補上貧困地區的 “短板” ! 舒興國和隊友們一起, 完成長坡山村 “兩通一改” , 新增50千伏安變壓器3臺,新增 10 千伏線路 3.1 公里, 改造低壓線路 4 公里, 解決 “低電壓”“卡脖子” 問題, 將光明送到了貧困戶的心坎上。

憑著認真的態度, 舒興國說一樣、 幹一樣、 成一樣, 在村裡樹立了威信, 在隊友中獲得了尊重,在領導那贏得了認可,正應了那句老話 “老將出馬, 一個頂倆” !

一對 “扶貧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舒雙鴻在村民家中瞭解養殖情況。

“我要像父親一樣, 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出力”

35歲的舒雙鴻是國網麻陽供電分公司堯市供電所支部書記兼副所長。 2018年5月, 因考慮到扶貧任務重, 公司決定再派遣一名扶貧隊員來長坡山村參與幫扶工作。

得知這一消息後, 舒雙鴻主動請纓, 請求進村扶貧。 “我希望像父親一樣, 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出份力。 ” 舒雙鴻說, 自己決定下村扶貧, 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好啊, 扶貧是大事, 家裡的困難可以克服。 既然選擇了駐村幫扶, 下去後就要好好幹……” 接到兒子打來徵求意見的電話, 舒興國對兒子提出了要求。

就這樣, 舒雙鴻帶著父親的期望、 帶著對鄉村的熱情、 帶著為同步小康奉獻青春的激情, 和父親肩並肩共同戰鬥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

舒雙鴻深知自己缺乏基層工作經驗。 “要向人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 扶貧幹部必須要學懂學透。 ”

為做好扶貧工作, 舒雙鴻主動轉換“角色” , 脫貧攻堅政策知識手冊隨身攜帶, 認真學好吃透上級關於精準扶貧系列文件精神。

很快, 舒雙鴻進入了工作狀態。 他帶著問題、 頂著日頭、 淋著小雨, 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 苗家院落, 與村民拉家常, 瞭解群眾發展意願, 引導群眾轉變脫貧致富觀念。 一個月時間下來, 舒雙鴻的足跡踏遍了長坡山村的每一寸土地, 每個貧困戶的家庭基本情況、生活需求、 意見建議都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長坡山村林地面積多, 森林覆蓋率達 56.48%。 為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舒雙鴻根據村裡實際情況, 制定規劃, 支持鼓勵貧困戶發展家庭養殖業, 並幫助促銷。

初生牛犢不怕虎。 舒雙鴻很快從一名 “扶貧新兵” , 逐漸成長為熟政策、 懂業務的扶貧骨幹。

一對 “扶貧父子兵” 的別樣風采

舒興國與舒雙鴻父子在宿舍內交流扶貧工作情況。

“是父子, 更是戰友, 助農脫貧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兩年扶貧路, 舒興國、 舒雙鴻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 相互 “較勁” 又並肩戰鬥, 用他們的話說:“我們是父子, 更是戰友, 讓貧困戶早日脫貧奔小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

“父親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扶貧工作上遇到困難, 我隨時可以翻他這本 ‘活字典’ , 總能學到不少東西。 ” 在舒雙鴻的眼裡, 父親就是自己的榜樣, 最讓他學習的是 “會說話” , 從來不 “背書” 。

2018年9月, 在長達200米的進村公路施工時, 因佔用了村民土地, 20多戶村民有異議, 少數群眾出現不支持、 牴觸現象。 舒雙鴻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修路本來是好事, 村民為啥不支持? ” 村民的疑慮, 讓他感到委屈。 這時, 父親舒興國教導他: 做群眾工作要善於與群眾交心。 於是, 舒興國帶著兒子挨家做村民思想工作, 讓被佔地的村民都主動放棄了補償要求, 全力支持施工。

“雙鴻經驗不足, 但他腦筋活, 肯鑽研,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舒興國說, 兒子進入角色非常快。因年齡原因, 舒興國不太會用電腦整理扶貧資料, 只好向兒子求援。 於是, 舒雙鴻每天回村後就來教父親, 用了半個多月, 父親終於“出師” 了。

去年, 貧困戶舒振生養了500多隻小麻鴨, 但該鴨生產週期長,銷售成了大問題。 一開始, 他找到舒興國請求幫忙。 舒興國按照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 通過自己的人脈資源幫忙銷售, 但效果並不理想。 舒雙鴻得知情況後, 與隊友們一起出謀劃策, 並向後盾單位彙報。 很快, 舒振生飼養的小麻鴨通過 “消費扶貧” 的方式, 全部進行國網懷化供電公司食堂銷售。

父子同扶貧, 家庭困難可想而知。 “對家裡基本照顧不上, 我媽媽和我愛人都非常支持, 再多的苦她們都不向我們說, 就只想讓我們一心一意做好扶貧工作。 ”舒雙鴻說, 家人的理解讓他和父親充滿了愧疚, 也化作扶貧工作的無限動力。 用他們的話說: “所有的辛勞付出, 只為心中的那份執念和承諾, 為了扶貧村整體脫貧奔小康, 為了在全面小康社會的路上不漏下一個人。 ”

在舒興國、 舒雙鴻父子等扶貧隊員的努力下, 2018年底, 長坡山村順利完成 “村出列、 戶脫貧”任務, 貧困人口減少 162 戶 565人, 貧困發生率由37%降至1%, 全村基礎設施完善, 公共服務保障到位。(記者 邱承 通訊員 蔣葉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