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白石洞天,道家書稱是中國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名曰秀樂長真之天。白石山處,歷代都是道家修煉活動,弘道闡教之所!文獻中,從隋唐到明清,都有道家人留詩詠歎!無一不顯出白石山乃道家修真之所,洞天靈竅所在!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這是古潯州州治桂平縣的一個風景名勝。具體地址,就在距桂平市東南35公里的麻垌鎮。白石山上的道家活動,遠可追至隋唐,修建寺觀記載,始於宋,其成為遊覽勝地,卻始於明。

真正使白石山名揚天下的,應該是明末崇禎十年(1637),後世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到此地考察之後,寫下千古流傳的《白石山遊記》一文,三千餘字中,為我們詳盡瞭解幾百年前的白石山的一切,以及對比現在白石山自然環境的變化提供了重要文獻依據。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壽聖寺後面的懸崖絕壁上刻有“白石洞天”四個大字,是明萬曆年間桂平縣舉人楊大節所書,每字一平方丈,花了十八年時間才刻完成。這有其所作的詩為證《紀興詩》:乘興摩崖十八年,漫將名姓立巖前。山靈自有生花筆,倩我狂書塞洞天。

之前不瞭解這段歷史,第一眼看到這四字,感覺十分幼稚無力,毫無藝術價值可言,還以為是近代刻上,誰知還有人評價此四字運筆遒勁,有“狂書”之味!但也許是 對書法欣賞力不夠,不懂書法,不知此書狂在哪。

二十一洞天的美譽,對丹霞地貌的興趣,以及“白石洞天”大字的刻成,這些是不是引發徐霞客對這白石山的考查的原因呢。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舊時白石山中的石坊,三寶殿,觀音堂,寶珠寺,這些名勝,幾經歷史滄桑,多已不見其影,甚至不留其名,更多的山景,也幾經易名,重建。

白石依舊,而物華不在,如今白石山上山上的景觀,除自然天成的獨秀峰,鵝頭峰,飛鼠巖,及山中的一線天,雲梯,巖洞等,還有多個人文建築,已是後人所重修。壽聖寺,會仙觀,三清觀等等,分佈在山麓各處,無一不為白石山增加了一些傳奇的故事傳說。

初建的壽聖寺,門匾據載是宋神宋皇帝所敕賜;又傳當年洪秀全曾在此吸收“拜上帝會”會眾;又傳三清觀內洞巖可通北流勾漏洞天,葛洪仙祖幾曾往返,築爐煉丹;更傳與道家有緣之人,會仙觀外會仙亭裡可遇神仙。

種種故事,皆是白石山之魅力傳說。

白石洞天,也緊緊與潯州府,桂平縣的歷史發展相連。清末時局動盪,廣東而來的天地會眾攻下潯州府城,建立大成國,清潯州府衙,桂平縣衙撤出縣城,搬至白石山上,築城維持,在此留下的一圈城址遺蹟可以證明那段歷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浩劫,山上的道觀,神像等,都不同程度的被破壞,殿舍一度改為校舍或其他功能。

山中多變幻,但不變的,還有諸多風景。1986年道教活動重新興起,這裡的寺觀也得到了重新重視,近年旅遊業的開發與宣傳,白石洞天的景觀資源,附近的物產資源,也成為桂平的旅遊對外的名片之一。

也就今年,CCTV10播出三集與桂平相關的紀錄片,其中就有白石山物產的介紹。

具體可以看看 以前的文章: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正是白石洞天的歷史悠久,伴生於潯州大地,又有其獨特的道家文化,所以才被評為潯州八景之一吧。

對於這樣的古景古蹟,如果有興趣,不妨去探探究竟!

桂平:古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你去過沒有?

這就是潯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

這裡是桂平,我是 。

謝謝閱讀關注!

潯州八景相關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