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各位朋友,提起“騙子”這個詞,相信不少人都已兩耳生繭,近乎麻木。生活中、電視新聞裡,我們聽到、見到甚至經歷過的實在太多。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起詐騙案件,卻不同於尋常一騙幾千元、幾萬元的常見詐騙手段。該案中,每個受害者的被騙金額雖至多不過百餘元,但受害者人數卻多達將近19萬人。不僅如此,直到嫌疑人被抓,大多數受害者還都在等著那令人心動的虛假承諾全部兌現呢,心裡還有滿滿的自豪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楊雪蘭已經年過半百了。這幾十年風風雨雨,經歷得也算不少。她今天格外高興,如同久旱逢甘霖,又像落魄書生忽然得到了明君賞識。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她拿著手機,將另外8人拉入微信群,並將群名稱改為“總部領導會議室”。緊接著,她向群內發出早已斟酌好的消息:“我以總會長的身份,任命張奇、朱正明為副會長;任命紅英為財務部長;任命周義得為總部督察長……”

一口氣兒,楊雪蘭為其餘人等全部任命完畢,她笑容滿面,最後發送了一條信息:“我宣佈,‘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現在正式成立!”

一時間,群裡刷起了各樣喝彩和鼓掌的表情包,來自天南地北的9個人,在微信群裡為這莊嚴的一刻熱烈慶祝起來。

作為“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的會長,楊雪蘭無疑是盡職盡責的,她兢兢業業,為“總部領導會議室”的每一位領導明確職能和責任。

眾人各司其職,很快就發展出了一定數量的會員,楊雪蘭開始根據情況任命各省的會長,再由各省會長任命下面各地市的分會長,層層負責,管理起“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的所有會員。

就這樣,隨著各省會長的加入,原先只有9人的“總部領導會議室”迅速成長壯大起來。


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 李學志

在“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成立之前,2017年前後,楊雪蘭曾經在另一個類似的基金會組織當過微信群主,對組織的管理十分熟悉。後來此組織的會長攜款逃跑時被公安機關抓獲,楊雪蘭一度不再相信此類組織。直到2018年7月,一個自稱國務院辦公廳秘書的人通過電話聯繫到楊雪蘭,說需要她出面來成立一個民間的基金會來發展會員,靠民間的力量來解凍國外資產,用於扶貧,併發了一些文件給楊雪蘭,文件中有國務院辦公廳蓋公章的任命文件,楊雪蘭這才不再懷疑。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入會的標準,一是品德好,有愛心;二是聽從基金會總部領導的安排、指示,有責任心;三是按照基金會的要求繳納入會費;四是要求每個會員入會必須向總部上報本人身份證信息,給會員建檔立卡,入微信群必須用實名和真實的聯繫方式。”

隨著職能體系的完善,這些規矩在基金會里建立起來,楊雪蘭的工作也日益規律,總部的文件、指示、報表各有人負責,最終由她親自發到“總部領導會議室”微信群裡,再由群裡的各省會長傳達到各個省份的會員群裡,嚴格執行下去。


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 李學志

“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的入會方法很簡單,由各個地方的分會長或者會員通過各自的微信好友拉入各地的“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微信群來入群,進群后,再由群裡的講師宣傳基金會的宗旨、入會的要求、好處等等來發展會員加入“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


這個基金會承諾會員只需繳納22元的入會費、購買幾十塊錢的項目,就能得到高額回報。各個項目的資金則由微信群的群主收取,群主收齊後交給上一級會長,會長再轉到其指定的銀行卡賬戶,而轉賬時產生的費用,基金會則規定每個會員多交1-2元的轉賬費,每發展一個會員,楊雪蘭就從中抽取1元錢,用於給領導層發放工資。

從會長到會員,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覺得,能夠加入這樣一個為國為民的扶貧項目,是幸運而幸福的。

02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除了組織管理基金會,楊雪蘭還要定期向上級彙報組織情況。

基金會的會員日益增加,從普通會員到各市級分會長,再到省會長、講師部長、督察部長、巡查部長,三個月就發展出數萬名會員的基金會在她和兩位副會長的管理下井然有序。

按照上級要求,會員們除了繳納入會費,還要每天學習慈善法、保密法、弟子規等傳統文化以及兩會精神、十九大精神等等,可謂是有模有樣。

所有的一切都十分正規,無可挑剔。只是,說好與楊雪蘭見面的上級領導卻始終未與她見面,這令楊雪蘭感到疑惑,隨之而來的是懷疑。

畢竟,她這個總會長是“經習主席提名,通過公安部、民政部、發改委等八部委決定任命的”,蓋有國務院公章的電子任命文件書還在郵箱裡放著呢,即使基金會的項目再絕密,上級領導也沒有總是放她鴿子的道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是疑慮重重。

這天,楊雪蘭收到了一個電話。

“你好,我是國家財政部巡查組蔡誠信,現在要求你將20萬元資金轉入國家賬戶。”對方開門見山,交給楊雪蘭一個蓋有公安部、財政部公章的個人賬戶截圖,命她將基金會募集到的資金轉進去。

為了證明自己身份,蔡誠信還發來了財政部巡查組工作證的照片,楊雪蘭看了看照片,不像是作假。可她依然留了個心眼,先只向對方轉賬8萬元。


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 李學志

令楊雪蘭心驚的是,對方雖然不依不饒地要求她將剩餘款項補齊,卻仍然不肯與她見面,還提出了不給錢就不見面的要求。


“我在北京,每天都很忙,日程根本安排不過來。再說,你也是簽了保密協議的,所有證明文件也都發給你了,如果因為見面而導致機密洩露,你我都擔不起這個責任!”對方一番解釋後,楊雪蘭有些緊張,擔心自己真的搞錯了,可她依然沒有改變主意,她倒要看看,對方能拿自己怎麼樣。

而與此同時,她發現自己內心更多一些的情緒,竟是興奮與期待。

如果所謂“上級”真是假的,那就意味著,會員們繳納的所有入會費,都將成為她楊雪蘭的私人財產。

想到這裡,她偷偷笑了起來。

03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在楊雪蘭的授意下,副會長張奇來到公安局,拿出那位自稱“國家財務部巡查組”的蔡誠信的工作證照片。

很快,公安局出具的證明:“嚴重不符”。拿到證明後,張奇將這一情況告訴了楊雪蘭。

而此時,楊雪蘭已經多次接到過“上級”或是“從上級那裡得知她電話號碼的扶貧對象”的轉賬要求,幾番試探,她對這個結果已經毫不意外了:果然是騙子。

但她沒有收手,依舊將“上級”發給她的總會長任命文件和與“上級”的通話記錄發到群裡,以此向會員們證明基金會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2018年12月,經過半年時間的發展,“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已經吸納了全國各地十多萬名會員,楊雪蘭的個人賬戶上,也有了足足一千萬元的資金。

這半年內,不少基金會的“領導層”已經提出質疑,甚至連本該負責消除異聲的“巡查部長”也動搖了,有人就此退出了微信群,更有人看破騙局,出言提醒楊雪蘭就此罷手,但一意孤行、心懷叵測的楊雪蘭怎能善罷甘休。

趨於利益和僥倖,最終,多數“領導層”選擇了沉默。可是,世間又怎會有不透風的牆?

2019年1月,為了方便資金轉出使用,楊雪蘭與張奇、朱正明等人商量後,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們打算邁向實體經濟,而這次,則是邁向實體經濟的第一步。

一場受害人數近19萬的迷局

然而,就在次月,基金會“領導層”的28人便因涉嫌詐騙罪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宛若一夥人剛剛揚帆起航,就被連人帶船一起牽回了岸邊。

隨著犯罪嫌疑人的落網,十數萬受害者中有人幡然醒悟,如夢一場;有人依舊心存僥倖,不甘承認受騙;也有人堅信自己未曾上當,反倒將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最終原因,歸咎成政府部門故意“破壞”……萬千想法,如同萬千世界,令辦案檢察官唏噓不已。

而這樣一起涉及十數萬名受害者和數十名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中,辦案檢察官無疑將面臨海量的審查工作,他最終會做出怎樣的裁定?至於這所謂的慈善基金會,又到底憑什麼能夠吸引數量如此龐大的受害者?

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 李學志

“中華扶貧慈善基金會”以入會、投入項目能得到國家鉅額扶貧資金回報為誘餌,先後推行了“20+2入會費”、“16+2潘美英項目”、“29元扶貧手冊項目”、“68元國際梅協項目”、“30元李濟深項目”、“14元國務院精準扶貧項目”等項目,通過微信和口口相傳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大量會員,騙取每個會員幾十至上百元不等的會費、項目費。投入幾十,回報卻有十萬百萬,不少人就是抱著“萬一是真的就賺大了,就算是假的也賠不多”這樣的心理,寧願上鉤也不肯錯過。


截止案發,已查明全國會員達到近19萬人,其中山東會員17000餘人;楊雪蘭共計騙取現金690餘萬元,其中騙取山東會員139萬餘元。不久,招遠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楊雪蘭、張奇、朱正明等16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各位朋友,您可能已經聽說過了,此類基金會,正是脫胎於“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該類詐騙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詐騙手段,如今通過引入傳銷手段、偽造公文等,以更為隱蔽的方式讓受害者走入圈套。


招遠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 李學志

大多“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謊稱中華民族歷史上各朝代滅亡後以及國民黨潰敗臺灣時在海外遺留保存了巨大財富,國家現委託一些民間組織對這些海外“民族資產”進行解凍,犯罪嫌疑人通過誘騙受害者繳納啟動資金、會員報名費或者投資入股等方式實施詐騙。同時,他們緊跟社會關注熱點,圍繞“民族資產解凍”這一噱頭,虛構所謂“養老”“扶貧”等投資項目許諾“民族資產”解凍後,將給予投資贊助者鉅額回報。


魯檢君在此提醒廣大聽眾朋友們,凡是涉及“民族資產解凍”的項目都是虛假騙局,切勿相信,如發現被騙,請立即報案!

感謝煙臺檢察機關提供支持


來源: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撰稿:朱睿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