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關注瀏覽器主頁劫持:嚴重侵害用戶知情權選擇權

安裝某些軟件後瀏覽器主頁就被修改和鎖定,想要改回原來的瀏覽器主頁設置起來缺頗費周折甚至無能為力。

日前人民日報整版報道瀏覽器主頁惡意劫持現象,人民日報的報道發出後立即引起公眾的熱議和廣泛的共鳴。

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相關軟件強行篡改主頁地址的行為讓很多網民無可奈何,成為互聯網安全領域的頑疾。

瀏覽器主頁惡意劫持現象由來已久

瀏覽器主頁惡意劫持現象由來已久並且各種劫持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然而用戶對這種行為卻基本無可奈何。

在搜索引擎工具上搜索瀏覽器主頁被強制篡改,上千萬的相關結果也恰好說明瀏覽器這也劫持問題的普遍性。

互聯網討論中的普遍吐槽也折射用戶對流氓軟件的深惡痛絕,而劫持問題本身既有正規軟件也有流氓軟件等。

有的是用戶在安裝正規軟件時被默認修改主頁,有的則是某些第三方工具軟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進行捆綁。

還有的是明目張膽的惡意軟件或者木馬病毒所謂,這些劫持行為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採取隱蔽性極強的手段。

這些手段也讓絕大多數用戶防不勝防,而由於這種惡意劫持情況本身去非常難以取證所以用戶只能放棄投訴。

人民日報刊文關注瀏覽器主頁劫持:嚴重侵害用戶知情權選擇權

劫持背後隱藏的危害極大

劫持用戶的瀏覽器主頁看似只是降低用戶的上網體驗增加用戶的麻煩,然而實際上這背後隱藏的危險卻極大。

從用戶角度來看一方面這種行為嚴重侵犯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用戶隱私信息的洩露。

例如惡意軟件或者病毒劫持用戶主頁然後跳轉到惡意網站和釣魚網站,這可能會給用戶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而從行業發展來看利用劫持方式獲取流量本身是不正當競爭,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也給行業風氣產生不良影響。

巨大的商業利益刺激讓彈窗和劫持成為網絡頑疾

在巨大的商業利益刺激下利用技術優勢對用戶進行霸凌,是部分互聯網企業有恃無恐且死不悔改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這種技術霸凌在紛繁複雜的互聯網上比比皆是,例如有通過網頁彈窗向用戶推廣摻雜廣告的新聞頁面。

也有利用誘導性和欺騙性的文字誘導欺騙用戶下載應用,還有部分軟件超出合理範圍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屢見不鮮的網絡技術霸凌行為日益成為互聯網發展藏汙納垢的一角,也折射平臺在面對用戶時的傲慢與自大。

凡此種種背離了互聯網造福人民的初衷,都給行業健康發展蒙上陰影,也在不斷地侵害原本屬於用戶的權利。

推動互聯網發展行穩致遠

網絡技術霸凌還涉及到重要的倫理問題,那就是在這個技術驅動的互聯網時代,如何平衡平臺與用戶的地位。

網絡生活的無孔不入用戶如何捍衛權利不被技術所綁架,面對擁有技術優勢的龐然大物如何掌握更多的主動。

在這方面也不能光聽企業喊口號,關鍵是要捍衛互聯網運行中的公平公正,要企業切實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同時要完善監督舉報機制、暢通用戶投訴渠道和加強監督力度,在多方合力下才能推動互聯網發展行穩致遠。

關注藍點網頭條號不迷路,Windows 10、科技資訊、軟件工具、技術教程,盡在藍點網。藍點網,給你感興趣的內容!感謝打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