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縣那必村脫貧退出後,村民在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中找到“鄉愁”

新湖南客戶端5月14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羅銀 向劍)村脫貧退出後,除了發展產業穩定脫貧成果外,還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這無疑是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中一個全新課題。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那必村村民,在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旅遊中找到了“鄉愁”,為這個課題提供了一種選擇。

永顺县那必村脱贫退出后,村民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找到“乡愁”

縣紀委領導和駐村工作隊規劃那必村旅遊發展

“國家的政策好,我們現在不愁吃穿,住房、上學、就醫都有保障。小時候常見的打溜子、擺手舞和唱山歌這些活動,又在村裡紅火起來,真的是幸福生活樂而樂。”王連江向筆者講述那必村現在的生活。

65歲的王連江,高中畢業後不久便學習木工技藝,做了41年的木匠,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土家族轉角樓營造技藝的傳承人。

王連江年輕時,為了生計,先後在廣東、湖北和張家界做過木工,芙蓉鎮的“土王居客棧”“老司城博物館土家族建築展示”等都是他引以為豪的作品。

永顺县那必村脱贫退出后,村民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找到“乡愁”

王連江給縣紀委駐村工作隊介紹傳統傢俱製作

2016年,那必村率先在脫貧中退出,王連江在家裡從事手工傢俱雕刻,為遊客“私人定製”各類傢俱,年收入近4萬元。

2015年,永順縣紀委扶貧工作隊進駐那必村扶貧,結合村裡資源特點、產業優勢和歷史文化,在脫貧攻堅的同時規劃那必村鄉村旅遊,對大卡山塘可視範圍的87戶民居進行改造,再現了土家族原生態古村落的格局、風貌、田園景觀和居住環境,還實施了大卡山塘清淤、堡坎等項目。

在縣紀委駐村工作推動下,那必村成為2018年度全州美麗鄉村創建暨人居環境改善會議現場考察點,2019年度全州經濟工作會議現場考察點。

2018年12月,那必村被湖南省發改委和省旅文廳納入張吉懷旅遊精品線路——土家探源景點群,同時,那必村被住建部收錄進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那必村離猛洞河漂流景區僅10分鐘車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效分流了部分客源。鄉村遊為那必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越來越多的遊客來村裡感受土家族民俗文化,享用土家族特色美食。

永顺县那必村脱贫退出后,村民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找到“乡愁”

遊客與村民跳起歡快的擺手舞

烤煙種植大戶朱才武、朱才文、朱良生,山羊養殖大戶向乃清、陳心良、向才強在發展產業的閒暇,還參加了村裡的打溜子隊和擺手舞隊。

“甜美生活在那必,共同致富都心齊;土家山歌天天唱,少有希望老有依。”悠揚的山歌喚起了村民的純真,記憶裡的“鄉愁”正在幸福生活中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