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河北承德,城中竟然飘着日本国旗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是中国剪纸之乡,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本组老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承德。图为民国时期承德的驮轿。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城市鸟瞰照,画面右方飘着日本膏药旗。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洲特别行政区,直至1945年解放。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市的牌楼,可以看到街上挂着日本国旗和伪满洲国国旗。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市的牌楼。牌楼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图为从承德外八庙之一的安远庙高处,观避暑山庄的远景,是处墙垣损坏,少见修葺。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市避暑山庄的烟雨楼。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

图为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月色江声在避暑山庄水心榭之北,为一椭圆形岛屿。

图为避暑山庄内的珠源寺。珠源寺是皇帝建的第一处大型佛寺,建于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

图为永佑寺舍利塔。永佑寺舍利塔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是清朝乾隆皇帝1754年建的。

图为避暑山庄的水心榭。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图为避暑山庄的热河泉。热河泉位于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

图为避暑山庄的大行宫。

图为避暑山庄的万树园。

图为避暑山庄之门德汇门。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市的风光。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市的骆驼队。这些骆驼运输队大多与北方的蒙古族之间的货物贸易。

图为骆驼队正在休息。

图为上个世纪30年代承德一名脖子上长瘤的老农。据说这是承德地方病,缺碘所致,俗称“气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