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為抗擊英法而陣亡的清軍、圓明園被焚燒後的模樣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清末時期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894年11月,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山炮部隊在旅順口西面方家屯附近炮轟清軍陣地。由於甲午戰爭中清軍戰敗,從而不得不賠償日本大量賠款,而正是利用這筆賠款,從而使近代日本的軍事力量走入了一個新的高度,使日清之間的軍事差距更為明顯。

這張照片拍攝於1870年,在上海縣城衙門真實的審案現場,嫌疑犯跪拜在地上,官員高坐正堂主宰著整個縣城的生殺大權。封建制度中衙門是掌控刑罰制度的中心,但由於監管力度不強的問題,從而很容易造成地方衙門官員大權在握,昏案冤案發生頻率頗高。

這張照片拍攝於1871年,在廣州的英國領事館所招募的館衛隊,這些當地的青年被英國領事館招募訓練,組成了武裝力量,他們的武器均是英國領事館提供。

這張照片拍攝於1869年,騎著馬下鄉巡視的清朝官員,清朝入關百年,延續了前朝的制度,文官乘轎武官騎兵,雖然此時西方列強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但清朝依舊十分注重弓馬騎射,與當時的世界拉開了極大的差距。

這張照片拍攝於1873年,在英法聯軍侵華期間被焚燒的圓明園,畫面中為圓明園諧奇趣主樓東側。圓明園是世界園林史上的巔峰之作,然而在大火焚燒了三天三夜之後,這些園林巔峰之作成為了歷史的塵埃。

這張照片拍攝於1872年,正在訓練箭術的清軍士兵,此時的歐洲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他們將大炮、步槍大規模裝備在軍隊中,使戰爭的方式發生了鉅變,然而清軍士兵依舊在強調弓馬騎射的重要性,兩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多。

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在鴉片戰爭中被英法攻陷的大沽口炮臺,現場躺滿了為抗擊英法入侵的清軍士兵,此時陣地被攻破,無人為他們收屍。

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在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攻佔的大沽口北炮臺,大沽口炮臺為入京的咽喉,自此炮臺被攻陷之後,清軍再也無法阻擋英法聯軍前進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