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山西千年古村里的武举人练武场,原来古人武力值竟会这么高


沿着太行山从河南走到山西,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古村落,而今天作者就来到了一个千年古村里,这个村子叫豆峪村,是唐代前后形成的村庄,距今已有千年。

走在村内街道主次分明,纵横交错,两岸都是由一条主街贯通两旁大大小小的巷子,连接起长长短短的石阶, 两处民居大都依山而建,隔沟相望,错落重叠,左右远望,感觉时空错对,一种浓浓的穿越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左边的古民居,在新建民居间斑驳错落,置身其中,恍若时光倒流。

走在这个千年古村,你会发展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处,两处民居大都依山而建,隔沟相望,错落重叠,左右远望,感觉时空错对,一种浓浓的穿越感油然而生。有游客美其名曰“小布达拉宫”。这里是千年古村,历史文化积淀浑厚,文物古迹遗存众多,有药王庙、龙王庙、窦王庙、文昌阁,晚清举人刘日增故居,革命烈士碑厅等。


而作者着重想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村子里的武举人刘日增的宅院。从村头的文昌阁走不远,有座土墙上有一排石制拴马孔的院子,就是武举人刘日增的宅院。大院一进两院,总面积将近三百平方米,算是在豆峪村古民居中算大的。也许是因为山坡上修建房屋受限的原因,村内的几十处明清、民国民居基本都占地面积不大,一进一院、两院居多,结构精巧,玲珑秀美。

据《平顺县志》载:刘日增两子科举,豆口里朝考,授兵部职务,卒于1922年。刘日增故居,坐东朝西,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东西17. 5米、南北15.3米,占地面积268平方米。

武举人的武院在前院临街,门朝西开,是个柴门,进入柴门一圈低矮的平房,当是下人居所。向北才是正门,东侧的门墙高近两米处,有一道弧形纵长凹痕。据村支书讲这是当年武举人刘日增练刀回来后,进门顺手靠置于此,久而久之,在砖墙上磨出了刀痕。从这练武的刀痕来看,过去的人的武力值真可以说是爆表了。


走进武举人的院子,院子不大,堆放有杂物。这是当年刘日增走场练功之地,俗称武院。院内还留存有两个躺倒的长条石块,顶部附近四面凿有石窝,正好可以将手指掏进去。这是武举人的练武石,上面雕刻有“重贰佰九拾斤。同治十三年仲夏立”。可见当年刘日增神力无比,武举人的名头不是浪得虚名。

后院就是文院,迎风石雕刻精美,图案生动活泼。院内堂屋只有一层,青石砌基,砖木结构,墀头、廊柱、阑额、雀替、压窗石齐全,木石砖雕装饰精美,体现了举人之家的气派。

这处民居算是山西平顺县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清代民居。而走在这个这个千年古村,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让人流连忘返,穿行在曲曲折折的石板、石梯小巷中,仿佛在记忆的深处徜徉,有些陌生,有些熟悉。那斑驳脱落的墙皮,倾颓废弃的土屋,破损的碾子…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