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照片記錄12個老行當,見證社會進步


正在勞作的木匠。隨著社會的進步,歷史上曾經司空見慣的老行當要麼升級換代,要麼就慢慢消失了。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組拍攝於1918年的照片,記錄了12個行業,看看有你見過的嗎?攝影師西德尼·甘博。

製作擀麵杖的師傅。擀麵杖木材以香椿木為上品,其他次之。這種完全手工製作的方法,小編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魯西南農村看到過,等2000年上了高中之後再也沒見過了。

給景泰藍花瓶上色的匠人。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因此得名。它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琅點填在花紋內,經燒製、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豔奪目。

葬禮上抬靈柩的槓夫。抬棺屬於比較“喪氣”的體力活,一般人不願意幹,多由乞丐、流民等承當。1923年,王統照在《生與死的一行列》一文中寫道:“一群乞丐似的槓夫,束了草繩,戴了穿洞氈帽……大家預備到北長街為一個醫生抬棺材去。”

北京郊區的趕駝人。趕駝人又稱“駝頭”,是駝隊的總指揮。在交通不便的時代,北方駱駝運輸佔據重要地位。一個趕駝人往往可以駕馭十幾頭甚至更多駱駝,用繩子將他們的鼻子串起來,載著貨物往返北京與山西、北京與蒙古等線路。

兩男子在推石碾。石碾上面的叫碾砣、下面的叫碾盤,逆時針推動可用於碾米、碾谷、碾地瓜乾等。這種方式碾出來的麵粉比較粗糙,一般還要用磨進行精細加工。

北京城門附近的護城河內,採摘某種水生果實。這一情景充滿濃濃的老北京風情,如果有誰曾經置身其中,那他肯定在80歲以上了。

製作馬車車輪的工匠。那時候馬車車輪全由木材製成,一片一片的木板拼接成圓圓的輪子,打磨光滑裝到車身上就能行走了。木車輪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減震性能不好,走在路面上很容易顛簸。

一匹馬被五花大綁,師傅在給它釘馬掌。騾馬是重要的馱運工具,把馬蹄修理得整整齊齊很重要。師傅先修剪馬蹄,切除裂開的角質,而後釘上馬蹄鐵,這樣馬蹄就能更堅實地抓牢地面。

送水工。北京城內水井打出來的水比較鹹澀,不適合飲用,必須到郊區打水,這就催生了送水工這個行業,還有專門的水工行會。攝影師甘博說,1918年,北京有送水工2500人。隨著自來水逐漸普及,走家串戶的送水工也就消失了。

北京街頭的消防員,他們出火警也就是這樣一副狀態了。對比現在的消防設備,真讓人感慨,100年的時光徹底改造了一個行業。同為消防員,今昔對比反差巨大。

蓋房子的泥水匠。泥水匠現在來說就是建築工人,是一個靠經驗技術和體力謀生的群體。那時候沒有先進的工具可以依靠,在做工過程中,要求泥水匠必須有極強的眼力,以判斷牆面的平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