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墓地:寒酸簡陋,死後28年才得以下葬,墓碑的刻字令人感慨


【段祺瑞】1936年11月2日,“北洋之虎”段祺瑞在上海去世,終年72歲。儘管段祺瑞去世前已經離開人們視野多年,但他的葬禮還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段祺瑞靈柩被運回北京,北洋政府為他舉行國喪規格的葬禮。因段祺瑞生前信信佛,入殮時以僧衣、僧帽、僧鞋為壽衣,還給他披上了紅底金線繡著福田紋的袈裟。段祺瑞死後,下葬北京萬安公墓。

【段祺瑞和張作霖等人合影】在民國的眾多軍閥中,段祺瑞的評價甚高,有著“六不總理”之稱,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不僅如此,晚年的段祺瑞還保住了民族氣節,“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企圖拉攏段祺瑞,結果遭到了嚴詞拒絕。

【北京萬安公墓】萬安公墓是北京最早的現代型公墓,位於海淀區香山南路萬安裡,始建於於1930年。整座公墓佔地8.6萬平方米,在其墓地建設上按金、木、水、火、土順序為號,劃為5區,區內又以《千字文》、《百家姓》為組號,5個區沒有等級分別,但墓穴有福、祿、壽、喜、榮5種規格,公墓中安葬著革命烈士、社會活動家、昔日軍政要人、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以及僑胞、外國友人等。


【段祺瑞墓地側面】段祺瑞下野後,剛開始寓居天津,因日本人的不斷騷擾,最終舉家遷往上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段祺瑞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墓地正面照】鮮為人知的是,段祺瑞葬禮結束後沒能立即下葬,而是靈柩暫安北京西山臥佛寺的後殿,直到28年後才得以下葬。1963年,章士釗的主持下,段祺瑞下葬北京萬安公墓,章士釗還題寫了墓碑。照片中段祺瑞墓地是1978年重修後的結果,非常寒酸簡陋。

【段祺瑞墓碑】章士釗原擬題寫的段墓碑文:“故中華民國執政段公芝泉之墓”,但經過反覆思考,當時正處於特殊時期,最終決定題寫的碑文還是不提官銜為好。梁啟超對章士釗有這樣的評價,“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段祺瑞遺訓】段祺瑞墓碑後側刻著他的遺訓八勿,“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勿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誦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墓地周邊環境】總體來說,段祺瑞墓地簡陋。如果不是墓碑,很難想象這就是“北洋之虎”的墓地。段祺瑞還有“三造共和”之譽:致電逼清帝退位、征伐張勳復辟、抵抗袁世凱洪憲稱帝。尤其是在袁世凱稱帝的關鍵時刻,段祺瑞不顧自己被提攜之恩,袍澤之義,當面臨立之。見對立無效,又毅然退回家中以緘默沉靜相抗衡,取的是大義。

【段祺瑞墓地周邊環境】在段祺瑞的葬禮上,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葬令裡這樣評價:“持躬廉介,謀國公忠。辛亥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功在民國。及袁氏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節慨凜然。嗣值復辟變作,誓師馬場,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鞏固政體,殊勳碩望,薄海同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