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首批全國文保單位,明朝崇禎修建,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明末崇禎十一年(1638年)開建,歷三年而成,原為軍營,後漸遷商肆民居,明清時稱拱北城、拱極城。

1928年12月,因宛平縣已改隸河北省,故而將宛平縣公署由北平市內遷至拱極城,從此改名宛平城。

解放初期宛平縣仍隸屬河北,1952年重新劃歸北京,並撤銷縣級建置,其原轄地區先後劃入豐臺區、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海淀區,石景山區,其中宛平城歸豐臺區管轄。

宛平城西的盧溝橋是北京進出內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為南來北往的商旅必經之地。

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

宛平城是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明王朝為保衛京師,宛平城在盧溝橋東。明崇禎年建。宛平城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

原名拱北城。是一座橋頭堡, 1937年七七事變在這裡爆發。1984年重修了城牆、城樓和甕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