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探访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触摸充满活力的古建筑群


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的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新圩镇西南面,距县城4公里,也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村庄,为灵山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古建筑群始建于1622年,由邓氏祖先从广州迁至定居所建。目前,村内保存有有大量的古民宅。但是比较完好属于村里的东大门古建筑群、邓冠山祠、榨油屋小洋房等古建筑,图为邓冠山祠。

邓冠山祠建于清中期,建筑面积310平方米,为砖瓦结构、二进式庭院式,属于岭南建筑风格。邓冠山祠现在是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委会办公所在地。灵山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萍塘村人文资源和自然风貌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邀请专家学者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方案,因此萍塘村多次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

灵山县新圩镇萍塘革命英雄纪念馆也设在邓冠山祠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不少党员干部、学生群众到处参观,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倾听革命故事。因头萍塘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多达几十人,其中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有九人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图为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革命斗争史纪念馆“新时代”讲习所讲习员邓传星(72岁)向参观人员认真地讲解萍塘村革命斗争史。

光荣历史的介绍。

具有有300多年历史的东大门古建筑群建于清朝中期,内是直线排列的德公堂、推举堂、敬成堂等五座格局相同的四进式庭院,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建筑堪称雄伟,典型的客家四进式围屋风格;按照古代礼制,整个古宅分为东、西出行大门,严格区分“红白喜事”的规定:东门只准迎接欢庆嫁娶等等喜事,西门是为举行丧事而备。

从东大门进入是5座四进式庭院,宽敞明亮,是邓氏家族各房门在这里议事、聚会的主要场所,可见当年邓氏家族祖先耗费巨资,为后人留下宝贵一笔财富。目前,东大门古建筑群已经被列入灵山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门古建筑群门前有一口清澈的池塘(寓意为“聚宝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更显得古宅拥有辉煌雄厚的人文底蕴,更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东大门古建筑群间通过走廊可以互通,陌生人如同进“迷魂阵”一样,当时具有防御外侵、疏散、隐蔽人员的作用,让土匪、贼佬、小偷不敢随便入内为非作歹。现在,也成为孩童们捉迷藏的好地方。

东大门古建筑群的西门显得有些狭窄,因为西门是为举行丧事出行而备。

“榨油屋”的小洋楼建于民国初期,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为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洋楼。屋主人叫做“秤砣四”,因早年勤奋努力,开发榨油坊致富建成此幢小洋楼,因后人俗称此屋为“榨油屋”。

吸收了中国传统以及西洋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如今“榨油屋”的小洋楼保护非常完好,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风采依旧,妩媚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