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叔有新房不住,村边河滩搭窝棚养牛,炒辣椒准备冬天取暖


最近几天豫西地区连续下雨,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好天气,约了几名摄友一起进山采风。刚走进一条山沟,远远看见河滩对面搭着一些窝棚,一位大叔从地里摘了一些新鲜蔬菜,到小河里洗了洗,回到用木板和石棉瓦搭建的棚子边上,可能是准备做饭。最近两年扶贫搬迁力度很大,怎么还会有人住着这样简陋的棚子呢?我们决定过去看看。

从公路到对面去,需要先过一个“吊桥”。在河南西部山区农村,只要是下面悬空的栈道木桥,老百姓们大都称之为吊桥。公路到河滩,大约有1.5米的高度,为了节省垒砌斜坡的石头,当地人用木杆和木板做了一块斜梯,方便人畜上下路面。由于这些年很少下大雨,河水才过膝深,中间摆着几块大石头,踩着石头就可以过去。

一排四五间简易的棚子,基本是用木杆、塑料纸、石棉瓦等搭建而成。距离棚子不足10米远的地方,就是新村,很多人家都是两层楼房小院,最差的也是砖混平房。大叔的棚子里圈着一大一小两头牛,有一个棚子没有门,是用两块床单充作了帘子。


过河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用旧石棉瓦围起来的房子,正对着门,摆着一张床。所谓的门,也是两块不同的门板凑在一起。一根筷子粗的绳子,一头拴着牛舍门,另一头顺着木栅栏,伸到石棉瓦棚子里,应该是用于防盗。

大叔正在屋子里切菜,耳朵有一些不好,喊了几声,他才听见,回头看了一下,表情有些惊愕。说明来意,大叔笑着说:“天老下雨,我种了一些秦椒,都脓了,准备切切,给它炒一炒,炒熟了灌瓶子里,能放到过年。想啥时候吃了,就剜出来吃。”

我们到大叔家的时间已经是将近9点,大叔似乎刚吃过早饭,还问我们吃饭了没有,掀开锅盖,要拿老伴儿蒸的豆角南瓜菜包子给我们,说:“就是呀,你们要是没吃饭,这俩包子还是热的,别嫌脏,挺好吃的。”外边的锅里,还剩有少半锅玉米粥,里面煮着老南瓜。大叔说中午添一点水,热一热,省的重新烧汤。豫西农村老人大都喜欢喝粥,称之为“喝汤”,两个人一顿饭也就是两三碗水,很多老人都是早上做一锅,吃一天。


案板上是大叔正在切的辣椒。因为住在河滩边上,棚子四面透风,冬天很冷,老人就种了一些辣椒,等到冷的时候放到菜里面,增加热量。

大叔姓李,今年66岁,儿子就住在村子里面,大叔指着村口的两层楼说:“俺娃子家,就是那一家过去,第三家。”房子是近几年才盖成的,地方不大,只有一个厨房,上岁数的老人和年轻人吃不到一起,再加上李大叔养了一辈子牛,就收集了村里人拆旧房子的椽子、石棉瓦,在村边上搭建了这一排窝棚。看到大叔的衣服没有拉锁,用一根绳子系着,问他有没有厚衣服,没有了下次给他带一件,大叔连说:“有有,俺娃子买的有。”

“在村里头养牛不中,过来过去,牛拉屎管不住,净给打扫卫生的添麻烦。出了村,大河滩里牛随便屙尿没人管。”李大叔原来住在山里面的一个小村子里,危房改造搬到了新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养牛的地方,新村里都是水泥路面,家家门口放着垃圾桶,再说院子里本来地方就小,牛也就没有地方拴了。“别的不会,生产队那时候就放牛,放了一辈子牛。人家还说让我把棚子拆了,说影响不好,棚子拆了,我咋养牛?”


厨房隔壁的棚子,也就是那间没有门,用两块旧床单充当门帘的地方,里面放着不少农村常用的家什儿,柳条编成的篮子,竹筐,用来晒粮食的簸箩,以及不多的红薯。

李大叔告诉作者:家里盖房子花了不少钱,儿子也没攒多少钱,自己就给了一些。去年花一万多块钱,买了一头母牛,今年下了一头小的,到冬天估计还不能卖。自己有心脏病,老伴儿脑血栓,一天就算不吃饭,也都得吃药,一年光医药费都得2000块以上。要说前几年吧,手里还有点钱,现在过得是有点紧巴了。

住室的旁边,是别人家的地,主人为了送孩子上学,搬到城里住了。李大叔就用牛粪做底肥,种了一些豆角、辣椒、南瓜,领着我们看他种的蔬菜,大叔还说:“你们车上有袋子没有,有了,下地摘点豆角,吃不完,村里人谁家没菜了,都来摘。”


我们回到公路上的时候,村里一位大妈跟李大叔说了一句什么,抱着孩子到菜地里,一会儿就摘了半袋子豆角,看来大叔种的豆角的确像他说的“吃不完,村里人谁家没菜了,都来摘……”。在规划好的新村里养牛,确实不合适,不过一位66岁,还有心脏病的老人,住在村边窝棚里,似乎也有点不合适。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