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譚嗣同出生在一個十分優越的家庭裡,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對當時中國的現狀很不滿,就聯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變法,但是這股新生的力量太過薄弱,變法緊緊維持了一百天就被慈禧太后扼殺了。

維新變法失敗後,譚嗣同以及其他同仁被慈禧太后關進大牢,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極刑。在這個生死緊要關頭,譚嗣同的好朋友買通獄卒來到大牢看望他,提出兩種辦法,一是劫獄,冒死營救他。二是跟譚嗣同身份互換,願代他赴死。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方法,譚嗣同都毫不猶豫拒絕了。

甚至他的妻子跑到監獄裡面,痛哭流涕,希望他能夠接受朋友的幫助,保命為先,妻子以“譚家不能無後”為由求他,他仍是不動搖。他有他的理由,他要以自己的鮮血,去激起更多人站起來進行變法的決心。而且他心繫老父,父親在朝為官,如果自己逃跑,慈禧太后定會怪罪父親,

他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願意父親替他受過。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其實,譚嗣同被捕後,社會各界很多人都在努力營救他。因他推行變法,想要改變中國落後的局面,這也正是全國有識之士的心願。當時的清政府氣數已盡,喪權辱國,在與列強的鬥爭中軟弱無能,卻又不思進取,固步自封,逐漸喪失民心。營救譚嗣同,就等於在救中國的未來

可是,譚嗣同的父親在整個過程中卻一直處於旁觀者的位置,沒有出面為自己的兒子說過一句話,求過一句情。未免讓人太寒心了,連陌生人都在為譚嗣同積極奔走,作為父親的譚繼洵怎麼能夠置身事外呢?當時的譚繼洵官職不小,是湖北巡撫,真正的一代封疆大吏,在慈禧太后面前是說得上話的,可是他卻殘忍地保持了沉默

譚繼洵思想保守,在官場上說話做事都是小心謹慎,不該說的話堅決不會說出口,不該做的事堅決不會做。他緊跟慈禧太后,太后要他朝東他絕不會朝西,忠君意識根深蒂固,也正是如此,他才得以

步步遷升,官至巡撫。因此,他為慈禧太后馬首是瞻。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對兒子成天叫囂變法之類的話題十分頭疼,變法明顯是觸碰到慈禧太后的地位,太后不會允許,那麼太后不同意的事情他也一樣不同意,最重要的事,他在官場多年,深知太后的手段是那麼凌厲,敢逆太后的麟,下場往往是極其悲慘。

他年紀大了,只想平平安安過一生,實在不願意到老了家裡還發生大事情。為了讓兒子安分守己,他多次找兒子談心,希望他不要成天想那些“不切實際”,安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

可是在這個話題上,他們父子永遠沒有共同語言,譚繼洵一生謹小慎微,安於現狀,在做官上,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好本職工作即可。偏偏兒子卻是一個壯志凌雲、豪氣沖天的人,一心想要改變封建落後的社會,經常糾集一群人針砭時弊,探討救國之道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在譚繼洵看來,兒子的行為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清朝都存在了幾百年了,豈是你們幾個年輕人想改變就能改變的了的。而且歷朝歷代,吹鼓變法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商鞅變法被五馬分屍、王安石變法被革職、永貞革新被殺害…他想到這些,就惶惶不可終日。

因此在變法這個問題上,兩人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對方。譚繼洵氣急敗壞,他覺得兒子這樣做無異於在刀尖上行走,遲早要惹大禍。他太瞭解慈禧太后,這個女人不是一般的狠辣,殺人如麻,眉頭都不皺一下。

果然,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向那些積極推行變法的勇士舉起屠刀,康、梁等人在友人的幫助下逃往海外。譚嗣同當然也有逃命的機會,不過他不願意這樣狼狽逃跑,甘願赴死,想要以自己的鮮血喚醒沉睡的國人。若能如此,他便不算枉死。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雖父親不肯出面營救,可是張之洞卻站出來了,他跟譚繼洵同朝為官,可是兩個人關係並不融洽,只能是維持表面的關係。張之洞有遠見,能夠接受新事物,而譚繼洵卻比較守舊,一直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兩個人的見解全然不同,因此也就走不到一出去。

不過譚嗣同出事後,張之洞並沒有因為自己和譚繼洵的關係一般而置身事外,他是一個不卑不亢的老臣,在朝廷內外有巨大的影響力,因佩服這幫變法勇士的俠義和膽量,他站出來向太后求情。當時的慈禧太后正在怒頭上,誰也不敢去撞在她的槍口上。張之洞卻不管不顧,積極去面見慈禧太后,希望太后能夠刀下留人。

當時他的親朋好友都去阻止他,不願意他去趟這趟渾水,誰都看得出來,太后是鐵了心要殺六君子,要是冒然去求情,以慈禧太后的火爆破氣,恐怕連求情的人都要跟著遭殃。不過張之洞沒有退縮,他已經一把年紀了,早已經將生死名利置之度外,於是不管不顧去求太后,可惜,晚了一步,包括譚嗣同在內的

六君子被慈禧太后殺害了中國的維新變法至此以失敗告終。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張之洞營救,卻為時已晚

譚繼洵拒絕營救自己的親兒子,想以此跟變法撇清關係,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不過他的願望落空了,他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譚嗣同死後,慈禧太后一樣沒有放過他,把他革職軟禁,他的仕途至此結束,不知道此時,

他對兒子的死,是痛還是恨呢?

譚嗣同曾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他甘願為變法而死,其膽量和氣魄,實在可歌可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