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圖/來源網絡

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爭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險而坐守之,則必至於亡。

——顧祖禹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秦戰國兼四川為資,出關中而鞭撻六國。

漢高祖取四川之資,憑關中而爭霸項羽。

桓溫據四川而入關中,駐兵霸上、威逼前秦。

苻堅平四川而略東晉,百萬大軍,傲視江淮。

自司馬錯並巴蜀之後,四川便突然熱鬧起來,屢屢出現身史書之上。

而四川雖然種種資霸之業,卻從來都守不住,而且是誰也守不住。

無論是統一華夏的帝國政權,還是雄踞中原的胡人政權,甚至是偏居荊吳的南方政權,都能探問一下川地形勝。

而最誇張的就是三國劉備,憑半個荊州就能蛇吞益州。

縱有秦嶺聳峻、縱有巫峽激流,而四川就是一個誰也守不住的地方。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1.譙蜀政權算是個本地政權

蜀漢政權,相對四川來說,是一個外來政權,荊州派與益州派、諸葛亮與李顏之間,存在著很難調和的主客矛盾。

成漢政權,相對四川來說,也是一個外來政權,關中六郡流民入益州,在獲得土著豪族的支持下,才在四川立足。

而譙蜀政權,相對四川來說,則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本地政權。

建立譙蜀的譙縱,出自益州世家大族。

縱為人和謹,蜀人愛之。

譙蜀是一個沒有主客矛盾的四川政權。

同時,譙蜀自立,淵起於東晉內部矛盾對四川的轉嫁。

公元403年,桓玄叛晉篡位,於是東晉益州刺史毛璩徵發諸縣氐人出川平亂。

此次徵發引起了土著將領和諸縣氐人的大暴動。

而暴動的結果就是川人擁立譙縱稱王,這就有了譙蜀政權。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因為外部勢力對四川的壓榨,所以譙蜀立國的目的就是抵禦外部危機、捍衛本地利益。

蜀漢政權、成漢政權,徒據四川形勝而敗亡。

如果說是因為主客矛盾,那麼譙蜀政權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譙蜀這個本地政權,應該很穩定、應該很持久。

但事與願違,它是一個僅僅持續了9年的短命政權。

2.譙蜀極為高明的外部戰略

比之蜀漢和成漢,譙蜀的最大優勢就是團結。

基本上沒有什麼內部矛盾牽扯精力,所以它可以專心於外部戰略。

而譙蜀的外部戰略,也是非常高明。

譙蜀面臨來自北方關中和東方荊州的雙向壓力。

任何一個四川政權都是如此。

北方關中可以越秦嶺而下、東方荊州可以逆長江而上。

蜀漢的策略是聯吳抗魏,因為魏國是最大威脅。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三國

而譙蜀的策略則是聯關中後秦以抗南方東晉,因為東晉是最大威脅。

雖然背蜀漢而行之,但譙蜀的這個外部戰略無疑極為高明。

東晉自士族政治垮臺之後,一眾北府軍事貴族彪悍無前。

執掌朝堂後,他們就是四處攻略,而且無往不勝。

而關中後秦,雖然雄踞一時、佔據關中和中原腹地,卻三面受敵。

後秦西面有北涼和南秦,後秦東面有後燕和大夏,後秦南方有正值上升期的東晉。

所以,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何去何從、形勢自判。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3.譙蜀對戰略決策的徹底執行

方向選對了,執行還得有力度。

而譙蜀為了能夠聯秦,可以說自降身價;而為了抗晉,更是伐交伐戰。

譙縱遣使稱藩於秦,又與盧循潛通。

向秦稱臣,是為了聯秦;潛通盧循是為了亂晉。

戰略決策政權、戰略執行徹底,所以譙蜀也收穫到了豐厚回報。

公元408年,東晉舉兵五千伐蜀,而後秦立即舉兵兩萬進攻荊州。

這才是軍事同盟,你打我益州盟友、我便打你荊州重鎮。

非但直接出兵出將,後秦還把桓謙送至譙蜀。

桓玄叛亂,桓氏家族死得死、逃得逃,而桓玄的堂兄弟桓謙逃到了後秦。

桓氏家族在荊州經營數十年,不僅有人脈而且有民心,所以桓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股政治力量,能夠成為博弈東晉的重要籌碼。

公元410年,割據廣州的盧循,趁劉裕北伐,立即叛亂,攻佔建州、東威建康。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而戰略高明、執行徹底地譙蜀,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譙縱聯絡後秦,邀兵共擊荊州。

而盟友後秦,立即派前將軍苟林率騎兵入荊州作戰。

同時,譙蜀的重要籌碼桓謙,也趁亂進入荊州,瞬間召集了兩萬荊州舊部。

內有盧循作亂,十萬大軍已經兵威建康;外有蜀秦來犯,兩路大軍正在襲取荊州。

所以說,此時的東晉,當真是生死一瞬間。

4.挽狂瀾於即倒、劉裕興兵伐蜀

但是,早已完成政治洗牌的東晉,已經脫胎換骨,早已不是舊時頹廢。

執政東晉的不是腐敗的士族和司馬氏,而是人人堪為英雄的北府軍。

於是,太尉劉裕,組織建康保衛戰,擊退了盧循的十萬大軍,同時揮軍追至江州。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劉裕

劉裕的異母弟劉道歸,組織荊州保衛戰,陣殺桓謙、擊潰苟林、逼退蜀兵,同時進兵江州。

一年時間,盧循作亂便被平定。

而接下來就是王鎮惡的江陵一日,劉裕滅劉毅、完成北府軍的內部整合。

公元412年12月,劉裕任用新秀將領朱齡石為統帥、領兵伐蜀。

關中伐蜀是越高山,而南方伐蜀則是走水路。

劍指成都,總共有三條水路,分別是中水、內水和外水。

中水即沱江;外水即岷江;內水即涪江。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桓溫入蜀(朱齡石伐蜀與桓溫都是外水主力)

按照劉裕的部署,三路大軍同時出擊,而以外水為主攻、以中水為輔功、以內水為疑兵。

固山河之險而以逸待勞,當真不是勝過天時的地利。

因為形勢的天時,從來只屬於攻方而不屬於守方。

因為攻方是主動方,可以實施戰略選擇。

打哪裡和不打哪裡、在哪打和不在哪打,攻方說了算。

而守方呢?只能賭一把,三個方向、多個戰場,只能選擇一方重兵部防。

在晉軍主攻方向這個問題上,劉裕選對了而譙蜀賭錯了。

晉軍主攻方向是外水,而蜀軍重點防禦卻是內水。

5.有人才還得人才契合成精英團隊

公元413年6月,朱齡石的主力晉軍由外水抵達彭模(今四川彭山)。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了北府軍事集團的勃勃生機,他們不僅有人才而且人才契合得相得益彰。

天氣炎熱、蜀兵萬餘、壁壘嚴守,見此形勢,主將朱齡石便不願強攻,而要等待戰機。

而下邳太守劉鍾卻認為:

既然內水疑兵而外水主攻,晉軍選對了彭模戰場而蜀軍錯配了防禦力量;

那麼,此時就得不畏險阻、強攻破寨;

而猶豫等待,不僅浪費了避實就虛的戰機,而且會給譙蜀重新調整佈防的時間。

所以,劉鐘的建議是強攻要塞壁壘。

在強攻與否的問題上,劉鐘的意見佔據上風,晉軍選擇強攻。

彭模堅城,蜀軍的佈防是:重兵據守北城而輕兵據守南城。

所以,眾將領的意見是先易後難,攻克南城、再下北城。

而主將朱齡石則力排眾議,其認為:

雖寇在北,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盡銳以拔北壘,南城不麾而自散也。

在南北選擇的問題上,朱齡石的意見佔據上風,晉軍強攻北城。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朱齡石

七月,齡石率劉鍾、蒯恩等攻城,詰朝戰,至日昃,焚其樓櫓,四面並登。

蜀軍壁壘堅城,而晉軍竟能一日破城。

五胡亂華之時,晉軍屢戰屢敗;東晉即將國滅之時,晉軍卻屢戰屢勝,爆發了強大的戰鬥力。

原因就是新的政治力量。

伐不伐蜀的問題,劉裕的意見是伐蜀。

內水外水的問題,劉裕與朱齡石的意見是外水。

強攻與否的問題,劉鐘的意見是強攻。

南城北城的問題,朱齡石的意見是北城。

亂世征伐,某個英雄的一枝獨秀只能是悲歌一首;而一群英雄的相得益彰才能無限接近成功。

而此時,以劉裕為首的北府軍就是如此。

6.譙蜀滅亡與誰也守不住的四川

晉軍外水主力,攻破彭模,而後兵向成都。

晉軍中水別軍,攻破廣漢,而後略地益州。

至此時,譙蜀只能翹首待亡了。

譙蜀國主譙縱,棄成都而逃,後為巴西人王志所殺,並將首級送往晉軍。

譙蜀尚書令馬耽,封存府庫,在成都等待晉軍受降。

譙蜀大將譙道福,所部士卒怯戰逃亡,後為巴西人杜瑤捕獲送至晉軍。

之後,譙蜀殘餘勢力全部被剿滅,東晉再次佔領四川。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晉滅譙蜀之戰,沒有波瀾,滅蜀似乎就是必成之事。

所以,結果無懸念。

至於戰爭過程,沒有曲折,彭模強攻便就勝利在望。

所以,過程也老套。

但問題是:到底怎麼才能守住四川?

外來政權不行,本地政權也不行。

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關中可以制中原、草原可以制中原、山西可以制中原、河北可以制中原,甚至朱元璋竟是以荊吳制蒙元。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那麼,四川呢?能否制霸一下中原?

《四夷居中國》認為足夠的物質交換是邊緣征服中心的關鍵,遼西走廊、河西走廊、茶馬古道等自然形成的關鍵通道,就是實現這種物質交換的前提。

《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強調戰爭的地理邏輯,聚焦於不變的地理形勝以及變動的經濟基礎,來解釋戰爭的底層邏輯。

那麼,它們是否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關鍵通道和物質交換的解釋,四川雖然形勝卻缺乏關鍵通道,難以形成足夠的物質交換。

沒有物質交換就沒有戰爭的物質基礎,而沒有關鍵通道也就無法進入中原、爭霸天下。

地理形勝和經濟基礎的解釋,四川雖然富饒,卻遠非爭霸天下之資;四川雖然形勝,卻沒有出擊中原的戰略要道。

四川富庶是一種蜀中樂,比不過外部世界;而四川形勝,形勝了外部也形勝了自己,蜀中出兵首先遭遇是大山大江。

一個是博弈天下的關鍵通道;一個是出兵天下的制霸資本,四川都不具備。

所以,四川只是徒有形勝的骨架,而沒有形勝的肌肉,四川制不了中原天下。

而世事往往都是逆水行舟,四川爭霸不了天下;而天下就要爭霸於四川。

因此,以咄咄逼人之勢、以遒勁武勇之氣,甚至以天下為雄厚之資,來制服但有骨架而無肌肉的四川,外來者可能艱險但多會勝利。

除了關鍵通道而物質交換、除了地理形勝且物質基礎,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遺憾,是四川所不具備的。

那就是足夠刺激系統自組織的大戰爭。

戰爭塑造國家的底層邏輯,是因為刺激了系統的自組織。

晉滅譙蜀之戰:結果無懸念、過程也老套,四川還是誰也守不住

河北之地天下精兵,並非河北盡是“燕趙遊俠子”;而是北接草原、南聯中原,河北是一個戰略大通道、古今大戰場。

炎帝與黃帝戰於阪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河北是一個屢經大戰洗禮之地。

所以,戰爭塑造了遊俠、戰爭塑造了天下精兵,而後戰爭才能再去塑造國家。

而閉塞之四川,恰恰缺乏這種大陣仗的塑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