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華為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2019年的全球焦點。在A股上華為概念也是頻頻成為熱點。

近期只要有公司說自己跟華為有合作,漲停跑不掉。

誠邁科技這隻“妖股”就是最近典型的例子,一則“收購武漢深之度軟件公司”消息,導致出現連續9個漲停板,武漢深之度是和華為鴻蒙系統有合作的。不過昨天誠邁科技卻發佈公告澄清了“公司不持有武漢深之度任何股權,公司未直接參與鴻蒙系統建設、未直接參與鴻蒙核心技術的研發,該傳聞不實”。

除了誠邁科技,還有一家公司也因在深交所互動平臺公佈與華為有合作,隨後迎來了漲停,就是常山北明

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常山北明在深交所互動平臺接連回答了兩個投資者關於華為的提問,回答稱旗下北明軟件與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合作。隨後在21日當天股價迅速攀升,一度漲停。之後兩天都是漲停,走出跟誠邁科技一樣的連續漲停板行情。

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常山北明股價10月21日盤中異動

華為及相關產業鏈概念是今年資本市場的熱點,華為雖然沒上市,卻成為了A股強力的“攪局者”。

過去蘋果產業鏈的成功,讓大家都期盼華為能否再次複製蘋果產業鏈的輝煌。

目前華為的供應商體系總共164家,供應商市場規模約為5000億,其中公司總營收中超過10%來自華為合作收入的A股上市公司有27家。這些產業鏈公司中,今年最亮眼的就是華為5G終端、5G手機,開啟了5G手機的新編章。

2019年7月份,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了首款5G手機Mate 20X,從華為首款5G手機的供貨商來看,國內企業佔到了大多數。華為也宣佈要把產品徹底“國產化”,這給了國產替代產業鏈很大的發展機會。

今天華為也召開了5G終端及全場景新品發佈會,其中最備受關注的就是華為Mate X摺疊屏手機。作為國內首款正式發佈的摺疊屏手機,市場也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受這一消息刺激,OLED概念快速拉昇,香山股份、京東方A、華映科技、聯得裝備、深天馬A等集體走強。

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今天就來聊一下華為OLED柔性屏產業鏈。

可摺疊屏、可彎曲屏在市場上本不是新鮮事,三星、蘋果都在相關領域研發多年,一直在今年才有正式產品商業化。OLED有兩種驅動模式,有源驅動(AMOLED)和無源驅動(PMOLED),由於它具備柔性化特徵,是當前柔性顯示的唯一載體。

目前全球柔性屏產能(包括已量產、在建、規劃中的)分佈,大致有50%在中國大陸,40%在韓國(主要是三星),5%在日本。所以未來中國大陸將主導全球柔性屏產能。

國內屏幕老大京東方A:有4條第6代生產線(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生產線),成都已經量產,綿陽的在建,重慶和福清在規劃中。四條線總產能佔大陸總產能近50%,佔全球總產能的四分之一,是僅次於三星的業內老二。

OLED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原材料、生產設備、驅動電路等,中游的OLED面板及模組,以及下游的手機、電視等三個環節。

今天,華為再次攪局大A股,新風口還是偽需求?

柔性屏的“柔”,在於把玻璃基板換成了類似塑料的基板膜,而這種膜分為:

1、PI膜,用聚酰亞胺材料製得;

2、石墨烯膜。

PI複合材料中的聚酰亞胺,我國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不過在阻隔膜技術上,還是被外國壟斷,普通OLED屏只需要用一面阻隔膜,而柔性屏需要用兩面阻隔膜,而且對阻隔率要求非常高。

如果柔性屏能大規模量產,阻隔膜將會出現一個“量價齊升”的局面,國內有這方面核心技術的公司要關注下了。

今天華為發佈的MateX(價格:16999元)和之前小米發佈的Alpha(價格:19999元),都是超過上萬的,這都是受限於柔性屏的價格。柔性OLED面板的平均價格是普通OLED的3倍多,良品率問題也阻礙著摺疊屏的量產。

但無論是創新還是跟風,摺疊屏已經漸行漸近了。全面升級的產業鏈已經開始運轉,屏幕、轉軸、軟板、電池到貼膜、保護套…摺疊屏手機所需要的配置都會一一出現。

隨著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往柔性方面發展,柔性電池 、觸控方案、交互設計 、鉸鏈設計等這類產業關鍵技術也值得我們關注,這些都是潛在的高附加值細分市場。

今天我們也梳理了一份國內能夠向華為提供核心部件的產業鏈公司名單,不僅有屏幕的,還包括華為手機整條產業鏈相關公司,到時候會持續公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