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當被問起中年女演員是否面臨無戲可拍的危機時,陶虹給出了與海清一樣的答案:有,一直都有。

但對於這一問題的探討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演員的中年危機是女性的專利,而真相併非如此,中年男演員同樣也有危機。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陶虹認為,少女文化的盛行是男性的不成熟與幼稚,雖然這一觀點並非惡意,但與此類推,“凍齡男神”的吹捧是否可視作是女性的不理智與膚淺呢?

不得不說,對立式地爭論往往會侷限問題探討的維度,以及導致對問題核心的失焦,而中年演員的危機,其實是明星們所失去的變老自由。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裡,老牌偶像明道在與影視後輩陳若軒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其對手的宣言卻相當直白:“我覺得他來負責顏值和帥,我來負責演技,”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節目播出後,一條“明道 有點看不起自己”的話題登上了熱搜。

或許有人質疑這是節目組刻意安排的戲劇性衝突以博取關注,但必須指出,在眾人嘆惋的背後,是不斷迭代的偶像明星們在步入中年後的轉型之苦。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明道以及很少接戲了,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王子變青蛙》、《愛情魔發師》等的偶像劇中。

在2010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後,他在電影事業上的發展也陷入了停滯,《綁架者》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很難讓人滿意。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即便如此,他也是當年的183club組合中唯一仍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偶像,但也僅此而已。

在過去的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大眾見證了無數偶像的誕生,也見證了無數偶像的退場。

飛輪海、5566、F4……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那些往日在熒幕上紅得發紫的偶像彷彿像過了保質期一樣,鮮有新作品出現在觀眾面前。

偶像這一標籤,給眾多年輕藝人送去了登上舞臺的通行證,但時間一到,便將被無情收走。而為了拿到續簽資格,哪怕只是一張站票,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則是讓自己時刻“保鮮”。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少女感爆棚、顏值逆天、凍齡男神,當明星創造著諸多不老神話時,有人看到的是光鮮與亮麗,而有人看到的卻是維和與油膩。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萬萬沒想到,最新一季的《中餐廳》在推廣中國美食的同時,也催生新的一派“學說”:明學。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解決。”“我不管,我說一個就一個。”……

77年出生的黃曉明已年過40,但仍延續著《大漢天子》中的霸道。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從《鹿鼎記》中飾演的韋小寶,到《泡沫之夏》裡扮演的洛熙,黃曉明的偶像人設逐漸走向油膩,而在評分只有3.1的《上古情歌》中,這種油膩幾乎溢出了屏幕。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而反觀他近幾年受到人們認可的作品,如《中國合夥人》中的成冬青,《無問西東》中的陳鵬、《烈火英雄》中的江立偉,這些丟棄偶像人設、霸道總裁等設定的角色為黃曉明去除了不少油膩。

同樣遭受油膩詬病的,還有因《歡樂頌》和《大江大河》而爆紅的楊爍。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在《大江大河》中,楊爍扮演的是在改開中代表農民階層走向致富道路的退伍軍人。

可以說,阿耐原著中的那個雷厲風行、果敢擔當的雷東寶被楊爍演繹地活靈活現,而楊爍本人的粗獷和男人味十足形象也博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

但這些積累下的好感,在楊爍開始走“霸道總裁風”後便開始崩塌。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時間都知道》中與唐嫣搭戲的易霈,《歸還世界給你的》中與古力娜扎搭戲的陸準,《我們都要好好的》與劉濤搭戲的向前,這些都為楊爍貼上了油膩的標籤。

明明是實力演員,卻走上了偶像派的舞臺。

我想許多中年演員的尷尬正在於此,在市場上,沒有那麼多符合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角色可供選擇。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從本質上來說,影視行業與其他行業不無二致,有著明確的供需關係和不斷細分的目標群體,而由此便衍生出了一種特殊的青年亞文化——“飯圈文化”。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對於影視製作方來說,“飯圈文化”是一個可以有效卻快速變現的客戶群體,而由於這一群體存在著年輕化、顏值向、養成系等特點,投資方更願意以培植偶像的方式來構建差異化的飯圈。

那麼中年組以及老年組為何不能發展出飯圈呢?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實際上,屬於這一類別的飯圈並非不存在,但在一個短週期內通過集中選拔的方式扶持一個新人偶像,其成本遠比從分散的中老年組明星中找出可供變現的爆款要低得多,畢竟吳剛在成為“李達康”之前已蟄伏了超過20年。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而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商業影視劇,抓住“飯圈群體”成為了許多製作公司的共識,這也就導致了諸多影視作品選用偶像明星作為大主演,以實力派中老年演員作配的局面。

對於那些不想失去主演地位的偶像明星來說,若不能用過硬的演技繼續走下去,也就只能在“永葆青春”上下足功夫了。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那麼,誰能將變老的自由還給那些為“青春”所困的中年演員呢?

陶虹痛斥少女文化的背後,是明星失去的變老自由

正如海清在電影展上所呼籲的,他們需要導演以及編劇能夠為其提供更多的角色以及舞臺。

同樣的,在接下這些角色以及舞臺後,演員們也應該理解這類作品商業變現的侷限,姚晨的《送我上青雲》便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而對於觀眾來說,也應認識到明星變老是一個再也正常不過的過程,關注影視作品遠比關注演員的外在重要。

比起少女感爆棚的明星們,我更期待看到他們最真實的一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