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說起平涼的莊浪縣,那是非常有名氣的一座城。

莊浪,是中華人類的搖籃之一。

莊浪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一縷曙光。

莊浪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莊浪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莊浪歷史人物,是中國歷史天空中閃爍的明星,永放光芒。

說起莊浪歷史人物,包括近當代之前莊浪籍在縣內外和外籍在莊浪建功立業,名播海內外,名垂青史者。

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他們都是莊浪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矗立在我們面前不倒的精神雕像,是莊浪人民的驕傲和光榮。

吳玠(1093年-1139年),字晉卿,德順軍隴幹(今甘肅靜寧)人。父親吳扆為軍校,母親劉氏,生二子吳玠、吳璘。後遷居水洛城(今甘肅莊浪),中國南宋抗金名將。

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吳玠年輕時參加了涇原路軍,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間,參加鎮壓方臘和河北義軍。

宋欽宗靖康年初,與西夏軍作戰中立功。

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陝,吳玠屢勝之。後又鎮壓史斌起義。張浚受命管制川陝,提拔吳玠為統制。

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建炎四年(1130年),吳玠收復永興軍(今陝西西安),受任永興軍經略使。同年,富平一戰失敗後,他和其弟吳璘退守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

紹興元年(1131年),金將沒立、烏魯、拆合來攻,敗之。完顏宗弼集重兵再度入侵,吳玠率領勁弓弩兵大破之,遂拜鎮西軍節度使。三年(1133年),金將完顏杲攻饒風關(今陝西石泉西),入侵興元府(今陝西漢中)。

吳玠退守仙人關(今甘肅徽縣南),阻擋了金軍入蜀之路。四年(1134年),金軍攻仙人關,吳玠破之。自此金軍再不敢進窺蜀地。

平涼此人從小知曉兵法,參與鎮壓方臘叛亂,深得領導寵信

吳玠則升川陝宣撫副使,進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二鎮節度使。

吳玠少年時性格沉毅,知曉兵法善於騎射。北宋末年入伍從軍。靖康初年,西夏犯邊,吳玠率百餘人追擊,斬獲頗多,因其英勇晉升為第二副將,在軍中初露鋒芒。建炎初,憑藉戰功多次升遷至涇原路副總管。

吳玠與敵對壘數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而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為了減輕民眾負擔,幾次淘汰冗員,緊縮開支,實行屯田,又調戌卒修治褒城(今勉縣)廢堰,開發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深得隴蜀人民的擁戴。公元1139年(紹興九年), 高宗皇帝因為吳玠功高,授開府儀同三司,晉升為四川宣撫使。但由於長期鞍馬之勞,不久吳玠就病卒於防地仙人關,年僅47歲,死後,諡號武安,淳熙年間追諡涪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