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由日本融資給蒙古,向美國所購置的機關車

日本與蒙古兩國的關係相當友好,近年來也逐漸發展成戰略伙伴關係,蒙古人也對日本普遍抱持相當高的好感,根據日本外務省的民調顯示,喜愛日本的蒙古民眾高達7成以上,即便到近年也都還是數一數二的“親日國”。根據統計,訪蒙日本人從2009年開始年年增加,由1.5萬人增加至2.2萬人,為訪蒙外國觀光客第4名。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開業

蒙古與日本在近代是怎麼產生交集的呢?故事要從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稱霸東亞,並且征服朝鮮半島後談起。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從“蒙古襲來”到諾門罕之役

1268年,忽必烈第二度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日本臣服於元朝之下,但京都的朝廷與鎌倉幕府卻都對此視而不見,這讓忽必烈動念要派兵侵攻日本,並在1274年與1281年兩度派兵渡海,但卻都遇到颱風鎩羽而歸,這就是歷史上的“元日戰爭”,日本稱“蒙古襲來”。

不過所謂不打不相識,蒙古徵日失敗後結果意外地促成雙方短暫的貿易交流。之後因明朝建立,蒙古人退回塞北,雙方交流就此中斷,直到20世紀才又有了新交集。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13世紀繪製的《蒙古襲來繪詞》

當時臣服於清帝國的蒙古,因中華民國的成立,有了些許的變化——外蒙在1924年正式獨立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內蒙則是在日本帝國入侵中國之後,在日軍的扶持下,由德王出面成立蒙疆政府,日本還成立駐蒙軍派駐內蒙。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諾門罕之役時正準備攻擊日軍的蒙軍。

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日本為了一探蘇聯的實力,由關東軍發動諾門罕之役,雙方在邊境的諾門罕對戰,蒙古也曾派兵支援蘇軍,成為日蒙雙方第二次的戰爭。1945年二戰結束,關東軍向蘇軍投降後,官兵遭蘇聯押往西伯利亞強迫勞動,其中也有1.2萬人被送到蒙古,並且有1500人在留置期間死亡。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中央為被蒙古軍俘虜的日軍。

戰後東西陣營對峙,在國際局勢的影響下,日本並沒有與作為蘇聯衛星國的蒙古建立外交關係;不過直到1970年代中日關係的緩和、而蒙古也開始從原本依靠蘇聯轉向對外接觸,在此契機之下,1972年2月,日本終於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雙方並在1977年簽訂經濟合作協定:蒙古放棄依諾門罕戰役對日求償,而日本則無償贈與50億日元,協助蒙古發展經濟,並在首都烏蘭巴托興建喀什米爾羊毛工廠。

由於諾門罕戰役的關係,當時的蒙古人對日本其實沒有太多好感,不過1989年蒙古民主化之後,雙方關係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因冷戰結束等影響,在經歷無血革命後,蒙古成為民主國家,並且在1992年通過新憲法,將國號變更為蒙古國。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蒙古成為民主國家,並且在1992年通過新憲法,將國號變更為「蒙古國」

而積極尋求對外關係的蒙古,也開始與日本接觸,雙方高層互訪逐漸頻繁,包括日本首相宇野宗佑、海部俊樹等人,以及蒙古部長會議主席杜馬.索德諾姆都曾互訪,簽訂了貿易協定讓兩國關係邁入新的時代。

▌日本相撲的吸引力

在政治上雙方關係逐漸升溫,在人民交流上,雙方卻是因為相撲而結緣,並且讓彼此更加緊密。自古以來,蒙古人必須要在草原上與大自然搏鬥、並且四處征戰以獲得良好的水源地,讓蒙古人練就馬術、射箭與格鬥三項傳統技藝。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蒙古烏蘭巴托出生的相撲力士朝青龍,2010年從日本相撲界引退之後,轉而成為日本與蒙古的外交特別大使。

其中與敵人的格鬥技巧,演變至今成了俗稱蒙古角力的搏克比賽。也由於比賽方式類似於日本的國技相撲,也讓日本相撲界將眼光鎖定蒙古力士。1991年,前大關(相撲力士的階級稱謂)旭國鬥雄,率先前往蒙古招募新人,在當地引起一陣熱潮,高達170人應徵,最後包括旭天鵬(最高位:關脅)、旭鷲山(最高位:小結)等6人來日,開啟了蒙古人稱霸大相撲的歷史。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來自蒙古的力士後進也陸續前往日本發展,還出了朝青龍、白鵬(圖中前排左一)、日馬富士(前排右一)與鶴龍

也由於這些前輩們,讓蒙古後進陸續前往日本發展,還出了朝青龍、白鵬、日馬富士與鶴龍四位橫綱,而相撲也在蒙古成為頗受歡迎的運動,蒙古的電視臺還向日本《NHK》購買了相撲轉播的版權,然後改用蒙古語解說,可見相撲在蒙古受重視的程度,也成為改變蒙古人對日本觀感的有趣關鍵之一。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另外,由於蒙古天候特殊,道路系統不甚發達,對於車輛的要求相當嚴苛,近年來蒙古民眾購車的風氣日盛,價格實惠但性能優異的日本車,就成了蒙古民眾的首選。2003年到2013年,暴增10倍。

當然車輛品質還是蒙古民眾選擇的首要原因,畢竟品質優異的德國車價格過高,而韓國等製造的車輛雖然價格便宜,但性能不佳、故障率高,而且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故障,根本找不到修車廠,因此日本車就成了蒙古人的最愛。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烏蘭巴托的車市。

▌日蒙經濟戰略伙伴

近年來日本支援蒙古可說是不遺餘力,目前在蒙古最大的投資,就是自2008年開始進行的新烏蘭巴托機場建設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成吉思汗國際機場過小老舊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工程已達收尾的階段,預計明年(2020年)即將開航。

為了這個計劃,日本政府融資總額高達6億美金給蒙古,並且由日商進行工程設計與建造,而且新航廈的經營,則由成田國際空港、日本空港大樓、JALUX與三菱商事共同成立新公司接手經營。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烏蘭巴托車站東側的鐵路跨線橋太陽橋,是由日本出資興建。圖為太陽橋的紀念石碑。

除了新機場之外,像是烏蘭巴托車站東側的鐵路跨線橋“太陽橋”,也是由日本出資興建。日本還捐贈了包括消防車、救護車等車輛給予蒙古,這對於發展中的蒙古,有相當大的助益。而就日本的資源與戰略觀來說,蒙古擁有的礦產與木材剛好是日本需要的資源。

蒙古在民主化之後,由原本的計劃經濟市場,轉變為資本經濟,近十年來整個國家蓬勃發展,尤其是首都烏蘭巴托有大量人口湧入,讓原本只設計容納30萬人的都市,目前已高達144萬人口,也因此整個都市的基礎建設呈現嚴重不足的狀態。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太陽橋街景。

急需建設的蒙古,自然吸引不少外資進駐,除原本即相當親近的俄羅斯之外,中國、韓國、日本等國的企業,也陸續前往蒙古投資,卻造成不少社會問題。

韓國最為積極,在蒙韓國人已有數千人,除大企業外,不少人到此經營飲食店,且韓國人到蒙觀光的人數也逐年增長;不過卻屢傳出韓國人來蒙古發展性旅遊、並且從事走私、非法開店等不法情事,造成蒙古人對韓國人的觀感相對不佳。中國企業大量進入蒙古,佔投資額49.3%,而且超過半數的蒙古物產都輸往中國。

近年來,為了建構包圍網,蒙古也成為美國拉攏的對象,而身為蒙古重要夥伴的日本,其角色自然重要。烏蘭巴托東橫INN的開幕,雖然只是小事,但可見的未來,兩國的關係將會更加密切。

從元日戰爭到相撲外交:蒙古和日本關係為什麼如此好?

圖為烏蘭巴托的街頭一景。

▌開拓日蒙關係的新天地

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蒙古,其地政學位置至今也無改變。因此,他們一方面與兩國都保持良好關係,堅持全方位外交,同時又在尋求第三方夥伴,以保障自身安全。最大的夥伴候選國就是美國和日本。蒙古科學院一位資深研究專家曾對筆者表示:“蒙古在軍事安全上寄望於美國,經濟安全上寄望於日本”。

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早已過了對蒙古領土抱有野心的時代了。因而,只能以某種形式的合作來吸引美日的眼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