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漢墓位於濉溪縣鐵佛鎮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有著大量的歷史文物

古城漢墓

古城漢墓位於濉溪縣鐵佛鎮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有著大量的歷史文物


古城漢墓位於濉溪縣鐵佛鎮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現封土形狀近橢圓形,殘高約5米,面積約2160平方米。

1992年發掘。墓葬為同封異穴,封土下的兩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側的一號墓為多室磚室墓,東西長163米。由對稱兩甬道及前、中、後三個墓室,共8個單元組成。青磚鋪地、頂。其南側甬道、後室及北側中室有壁龕。砌牆磚大多為素面,少數有紋飾。

頂上用白灰塗刷。在南北室相通的券門頂部的磚立面有隸書陰刻“光和五年”紀年文字。

北側的2號墓為畫像石墓。總長度15米,以石條為框架,頂部及牆體均用花紋青磚砌築,由1條墓道、2個甬道、2前室、2後室、8個耳室組成。花磚鋪地,石門上刻鳳鳥和鋪首銜環圖案,門額刻有雙龍穿壁圖案。甬道及前室的橫樑上也雕刻有畫像,內容為珍禽異獸,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三足鳥、瑞象等,採用減地淺浮雕的藝術手法。北前室墓頂中央的石板上,用陰線刻一太陽圖形,內用硃砂填塗。

墓內共出土鐵器、銅器、石器、陶瓷器等文物100多件,其中龍首?、鐵六邊形器、鐵鏡形器、石燈形器在安徽漢墓中少見。

古城漢墓出有“光和五年”(182年)明確紀年,對考證東漢末年同類墓葬提供了參考依據。畫像石的排列組合,對考證皖北及魯南、豫東地區畫像石的排列組合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模式;畫像石雕刻精美,手法嫻熟,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價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