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绵阳旅游(scmylyj)长按复制

OR 点标题下方蓝字“绵阳旅游”关注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四川三台县,古称梓州,唐代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管辖有梓州,遂宁(古遂州),绵阳(古绵州),剑阁(古剑州),平武东南(古龙州),阆中(古阆州),安岳(古普州),仁寿(古陵州),泸州,荣县(古荣州),资中(古资州),简阳(古简州)。与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同为四川的两大政治文化中心。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上南城门谯楼石梯(蒋志平摄)

梓州人杰地灵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梓州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名人名将,不胜枚举;诗圣杜甫也曾流亡寓居梓州近两年之久,留下不少杰作名篇。

李商隐还曾在梓州工作了近五年之久(详见我文《李商隐的梓州生活》;如诗仙李白,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岑参、韩愈、刘禹锡、元稹、贾岛、苏轼、杨万里、薛涛、李调元等等等等,都曾来过梓州作客,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墨迹;梓州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军事要塞,南扼郪城(今三台县郪江古镇),北控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三台一直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拥有国内少有,保存尚且完好的石砌古城墙为骄傲,素有“石头城”“四川足球之乡”等等美称。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重建后的潼川古城东城门

川古城墙

潼川古城墙位于三台县城潼川镇东城门经东南方向,蛇行弯曲至南城门,又逶迤向西约有五百来米,总长约两千米。始筑于南朝宋元嘉年间。现存的是清乾隆32-35年(1767一1769)的石砌城墙,其由当时知县徐世楹,在明代嘉靖墙楼的基础上组织培修复建。东门至北门段,和南门至老西门段仅有部分城墙保存完好。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黄色曲线为卫星云图上潼川古城墙

有记载,唐、宋时的州城(潼川镇唐宋称潼川州)状若蛇行,卫星云图上黄线所示即为现存石砌古城墙。明代扩大城址,重建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清朝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移土筑换为石砌,并重建四大谯楼,历史上曾设有炮台九座,建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光绪年间新增至五门。古城墙在抵御兵匪攻袭和洪水泛滥等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南门向东古城墙段

城墙均用长1.2米,高0.3米、宽0.35米的沙岩条石砌成,一钉一横石,犬牙交错垒砌,十分牢固。南门城墙高6米,厚9.8米,但随着环城公路地基的逐年叠加升高,早己面目全非,现存高度己大大缩水;城门门洞分内、外洞,外洞高4米,拱跨3米,内洞高4.5米,拱跨3.6米。内洞尺寸很是神秘,两个数字都与9有关,如果你稍加留意,在许多帝王皇宫中,出现9的地方比比皆是,处处彰显九五至尊的高贵。门洞为纵联式券拱,内、外门洞间,高大威严的双扇铁皮木质大门上,排排整齐有序的门钉,尤如个个壮硕的武士,给人一种神圣不容侵犯的感觉;门楣可见浮雕花卉、卷草纹饰。东门结构与南门雷同。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墙南城门

各门正上方均建谯楼,南门谯楼一直保存完好,但因受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损毁较严重;报请中央批复后,2011年4月,对南门谯楼及部分城墙进行加固维修的同时,还仿南门谯楼重建了东门谯楼。南门谯楼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九柱。面阔五间12米,进深八间6.8米,脊高7.5米,建筑面积约81.6平米。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南门向东段古城墙

潼川古城墙在四川,属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砌城墙。和江苏南京明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同属于全国少有的幸存古代石砌城墙。

1993年1月,被公布为三台县保。

1996年9月,被公布为四川省保。

2013年5月,被公布为国保。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墙东门口阴刻语录和文物保护碑

潼川古城

隐蔽的奇观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墙上的印迹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墙上语录清晰可见

实地旅游过的朋友,看过古城墙后,也许还有一个相当深刻印象。那就是幸存古城墙被烙上了鲜明文革时期的时代印记,两大城门口条石上阴刻了许多字径均在1米以上的标语。阳光明媚时,站在城门一侧适当角度,凹槽反射出的光线不一,这些阴刻字立马显现真身,清晰可见。东门:“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南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城墙:“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1967.5.10。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等具有时代浓郁特色,永远地留在了古城墙上。

潼川古城还有一处较为隐蔽的奇观,不少游览到此的游客容易忽略,但他具有很高欣赏研究价值!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站在南门口向城里看

步行至南门外城门洞口向城内望去,最近处是一家平瓦房、木架结构商铺,商家站在里面热情地招呼着生意,当你移步刚走完古老的石拱城门洞时会大吃一惊,为何进去后却能看见两条街道呢?而且两条街道汇成“∨”字形摆设?左边方家街,右边下南街,那一家商铺正好在“V”字下方的尖尖上。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潼川古城南城门

下南街口还有完好的登楼缓石梯,游客可以信步登上古谯楼游览参观,或喝茶聊天。下南街还保持着往日的繁华,名小吃云集,实恵又美味,是三台县城出了名的“好吃街”,市场随处可见古董店、街边古董摊贩。川剧座唱老茶馆,几张木质小方桌,几十把靠背竹椅,几元钱泡上一盏香茶,听听票友们唱几出川剧折子戏,聊聊生活琐事,耍上半晌,生活倒也十分惬意。市场上小到牛嘴笼(竹制品),大至二手电瓶车家具,高科技的卫星接收“小耳朵”,收音机,录音录放机,从古玩到U盘,还有生活小饰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当你登上古城楼向城内观望时,不光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川西民居平瓦房、四合小院,你还会惊奇地发现,离城门洞约八九百米处,还有一条能两人并排通过的小巷,横在前方,他叫岳家巷(后来改建成了大街)。他象桥梁一样,连通下南街和方家街,使这三条街形成了一个完整无缝的倒“△”连接。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九十年代从南外街看古城墙南门城楼

许多读者看到此处,只怕都象笔者初看到一样,十分惊讶好奇,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何城市规划会出现这样奇特的设计呢?而不是规则的“井”字形排列,笔者通过后来查询地方志和走访当地名流老者获悉个中原由,让我惊叹不已的是,祖先具有高度敏锐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

原来设计成倒“△”,是为了保证城市安全,特意为之。一旦发生战乱,除了护城河(前不久复建古城施工中,南门前方已发掘出土完好护城河段)和坚固高大的城墙并肩御敌外,就是这“古怪”的设计了。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最近在南门口出土的潼川古城护城河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倒“△”

解密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潼川古城墙由南转东转角处

在那个以人马弓弩为主的战乱年代,敌方一旦攻破城门,他们首先看到的不是抵御的军队,而是莒业中的商铺,不知内情,再强悍的敌人也不敢贸然闯入,怕中埋伏,为里面的排兵布阵争取了宝贵时间。再退一步,敌军就算攻破进入城池,也搞不清以哪路为进攻主线,必须分兵对待两条街,有效地削弱分散了敌方攻击实力。来实地旅游过的都知道,两条街小巷小道大院密布,四通八达,互相连接,像走迷宫一样,随便一个小巷都可藏兵几十上百人,进可攻退可守。还有岳家巷的重要连接设计,大部队可在下南街和方家街之间,短时间快速地移动、自由调遣,再凶猛的敌人也敌不过这巷战、暗箭加偷袭的几番轮战。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城门洞

所以潼川古城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不能不惊叹佩服祖先的聪明才智,这是留给我们的一笔非常宝贵文化财富,无形资产!也是研究古代军事战略战术、古战场的第一手活资料。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古城民居小院,道路四通八达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盛世华诞·乐游国庆 || 绵州满城红旗飘扬,一起来看看这绚丽的中国红!

盛世华诞·乐游国庆 || 国庆七天乐,绵州最欢乐!今年的国庆假期,有这本攻略就够了!(上篇)

盛世华诞·乐游国庆 || 国庆七天乐,绵州最欢乐!今年的国庆假期,有这本攻略就够了!(下篇)

【史志三台·古城文化】 三台潼川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