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如今的網絡充斥著大量的偶像明星,不少少男少女們為自己的愛豆瘋狂打電話安利,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一位全民偶像,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商走卒,都是其粉絲,當時還流行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大家都以與他做朋友而榮,他就是新文化領導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胡適。但是今天我們想要講述的不是聲名赫赫的胡適先生,而是先生的母親馮順弟。

1873年,馮順弟出生在安徽省一戶農村家庭,家裡一貧如洗,全家人唯一的心願是蓋一座瓦房,但是因為貧窮遲遲未能如願。為了改變父母的貧困生活,1890年,17歲的馮順弟經媒婆介紹,嫁給了年長她30歲左右的胡傳,胡傳到底是做官的,有一定的家底;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一年以後,馮順弟生下了兒子胡適,但好景不長,1896年,胡傳病逝於廈門,23歲的馮順弟一夜之間成為了寡婦,彼時的胡適還未滿4週歲,儘管年輕但馮順弟畢竟是明媒正娶,就這樣,年僅23歲的她成為了大家族的主母。值得一提的是,馮順弟嫁給胡傳的時候,胡傳早已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有的甚至比馮順弟年齡還大,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大家庭裡執掌家政對大字不識的馮順弟來說是頗具挑戰的。

雖然馮順弟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傳統女人,但是她為人質樸而仁慈,為了主持好一大家人的生活,她寧願自己吃虧受苦也不願家庭不和,面對別人的指責與挖苦,她並不計較,安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但同時她也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儘管處事有些逆來順受,但是絕對不能接受人格侮辱。

因為父親早逝,馮順弟既擔當母職又充當父親,對胡適既嚴厲又溫情,她從不在人前批評指責胡適,只會人後加以教育懲罰,也並沒有因為缺少父愛而對胡適加以溺愛,而這些都對胡適今後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馮順弟雖然沒有受到過正經的文化教育,但是他很重視胡適的學習,早在胡適3歲前,她就讓胡適學習方塊字,後來回到老家又將他送到書塾讀書,當時的老師講課比較簡單死板,僅僅需要學生死記硬背,但是馮順弟並不僅於此,她要求胡適不僅好讀書還要求甚解,必須弄懂書中每一個字每一句的含義,母親的這種教學方法為胡適日後的學業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馮順弟在胡適的教育上不吝付出,甚至貸款為兒子買書,更不論為讓兒子讀書上學,她變賣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在胡適13歲時,年輕守寡的馮順弟並沒有將獨子困頓在家,而是毅然將其送往上海求學,胡適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先後赴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讀書。

在美求學7年,馮順弟只能與兒子保持書信往來,即使生了重病也不讓人告訴兒子,因為自己會一病不起,所以特意照了一張相片,她囑咐家人,若是她重病不治,不可以告知胡適,仍請人按月寫信給胡適,讓兒子以為她還活著,等到胡適學成歸國,就把照片給胡適看,如同看見她一樣。還好,她最終還是親眼見到了兒子胡適,1918年,馮順弟在胡適成婚將近一年之際,在家鄉不幸病逝,就這樣,操勞一生的馮順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胡適先生在其回憶母親一文中曾寫道:“我十四歲便離開了她,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有人說,父愛如山,敦厚沉重;母愛如水,無形溫柔,而胡適的母親馮順弟兼顧父母兩職,養他成長,教他做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胡適先生能有今天這樣大的成就絕對離不開母親的培育與支持,無疑,馮順弟是一位堅強的女性,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1]《我的母親》 胡適

[2]《名人憶母親》德玄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