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嫁半百老夫,23岁丧夫守寡,大字不识!却用母爱养出一代大师

如今的网络充斥着大量的偶像明星,不少少男少女们为自己的爱豆疯狂打电话安利,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全民偶像,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商走卒,都是其粉丝,当时还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大家都以与他做朋友而荣,他就是新文化领导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胡适。但是今天我们想要讲述的不是声名赫赫的胡适先生,而是先生的母亲冯顺弟。

1873年,冯顺弟出生在安徽省一户农村家庭,家里一贫如洗,全家人唯一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但是因为贫穷迟迟未能如愿。为了改变父母的贫困生活,1890年,17岁的冯顺弟经媒婆介绍,嫁给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胡传到底是做官的,有一定的家底;

17岁嫁半百老夫,23岁丧夫守寡,大字不识!却用母爱养出一代大师

一年以后,冯顺弟生下了儿子胡适,但好景不长,1896年,胡传病逝于厦门,23岁的冯顺弟一夜之间成为了寡妇,彼时的胡适还未满4周岁,尽管年轻但冯顺弟毕竟是明媒正娶,就这样,年仅23岁的她成为了大家族的主母。值得一提的是,冯顺弟嫁给胡传的时候,胡传早已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有的甚至比冯顺弟年龄还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执掌家政对大字不识的冯顺弟来说是颇具挑战的。

虽然冯顺弟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传统女人,但是她为人质朴而仁慈,为了主持好一大家人的生活,她宁愿自己吃亏受苦也不愿家庭不和,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挖苦,她并不计较,安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尽管处事有些逆来顺受,但是绝对不能接受人格侮辱。

因为父亲早逝,冯顺弟既担当母职又充当父亲,对胡适既严厉又温情,她从不在人前批评指责胡适,只会人后加以教育惩罚,也并没有因为缺少父爱而对胡适加以溺爱,而这些都对胡适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岁嫁半百老夫,23岁丧夫守寡,大字不识!却用母爱养出一代大师

冯顺弟虽然没有受到过正经的文化教育,但是他很重视胡适的学习,早在胡适3岁前,她就让胡适学习方块字,后来回到老家又将他送到书塾读书,当时的老师讲课比较简单死板,仅仅需要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冯顺弟并不仅于此,她要求胡适不仅好读书还要求甚解,必须弄懂书中每一个字每一句的含义,母亲的这种教学方法为胡适日后的学业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顺弟在胡适的教育上不吝付出,甚至贷款为儿子买书,更不论为让儿子读书上学,她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在胡适13岁时,年轻守寡的冯顺弟并没有将独子困顿在家,而是毅然将其送往上海求学,胡适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先后赴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在美求学7年,冯顺弟只能与儿子保持书信往来,即使生了重病也不让人告诉儿子,因为自己会一病不起,所以特意照了一张相片,她嘱咐家人,若是她重病不治,不可以告知胡适,仍请人按月写信给胡适,让儿子以为她还活着,等到胡适学成归国,就把照片给胡适看,如同看见她一样。还好,她最终还是亲眼见到了儿子胡适,1918年,冯顺弟在胡适成婚将近一年之际,在家乡不幸病逝,就这样,操劳一生的冯顺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17岁嫁半百老夫,23岁丧夫守寡,大字不识!却用母爱养出一代大师

胡适先生在其回忆母亲一文中曾写道:“我十四岁便离开了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有人说,父爱如山,敦厚沉重;母爱如水,无形温柔,而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兼顾父母两职,养他成长,教他做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胡适先生能有今天这样大的成就绝对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与支持,无疑,冯顺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1]《我的母亲》 胡适

[2]《名人忆母亲》德玄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