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骨氣

陳寅恪的骨氣

陳寅恪的骨氣

史飛翔

根據魯迅日記,1915年4月6日魯迅“贈陳寅恪《域外小說》集第一、第二集,《炭畫》各一冊,齊壽山《炭畫》一冊。”但陳寅恪從來不談此事。有人問起,他說,魯迅名氣大,談這些會有攀附之嫌。陳寅恪在柏林時,和周恩來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過飯;在北京時,與蔡鍔有過往來……對於這些常人看來臉上貼金的事,陳寅恪向來很少向外人說起。

1928年,羅家倫出任清華大學校長。一到任就去拜訪陳寅恪。當時陳寅恪的一些弟子也在場。羅家倫送給陳寅恪一本他編的《科學與玄學》。陳寅恪隨手翻了翻說:“志希(羅家倫的字),我送你一聯如何?”羅家倫說:“甚好,我即刻去買上好的宣紙來。”陳寅恪說:“不用了,你聽著:不通家法科學玄學,語無倫次中文西文。”上下聯中,正好將羅家倫名字中的“家”、“倫”二字嵌入,可謂絕妙。羅家倫聽罷,大笑不止。這時陳寅恪又說:“我再送你一個匾額:儒將風流。”見羅家倫不解,陳寅恪笑著解釋說:“你在北伐軍中官拜少將,不是儒將嗎?你討了個漂亮太太,正是風流。”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陳寅恪一家困居香港,食品奇缺。一位日本學者寫信給日軍軍部希望不要為難陳寅恪。日軍軍部於是給香港司令部行文,令司令部派憲兵為陳寅恪送去多袋麵粉意欲拉攏,但陳寅恪與夫人堅拒,不吃嗟來之食。另,抗戰時期,蔣介石几次輾轉託人請陳寅恪寫《唐太宗傳》,陳寅恪堅決拒絕。

1945年,季羨林結束十年留德生涯,準備回國,聽說陳寅恪在倫敦治療目疾,便寫信向他彙報學習情況。陳寅恪本不瞭解季羨林的學業,但聽說季羨林的指導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是自己的同學,便馬上覆長函鼓勵季羨林,並熱情將季羨林推薦給胡適,從而使季羨林順利地到北大當了教授。後來陳寅恪讀了季羨林的論文《浮屠與佛》大加讚賞,推薦給《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更使季羨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季羨林晚年追憶陳寅恪時深情地說:“如果沒有他的影響的話,我不會走上現在走的這一條治學道路,也同樣來不了北大。”

50年代陳寅恪擔任嶺南大學中文、歷史兩系合聘教授,他當時為學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兩晉南北朝史》、《唐史》、《唐代樂府》等,由於內容深奧,很多學生都不敢選修他的課。每門課最多也就五六個人來聽,有時甚至只有一個人。但陳寅恪仍認真開課,絕不馬虎。每一節課都進行精心準備,開列許多參考書目,講課要點也會工工整整讓人抄寫在走廊的黑板上。雙眼失明加上腿腳也不方便,陳寅恪平時多在寓所樓下讀書研究,但每逢學生到家裡來聽課,他就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將唐裝換成長衫,然後才緩緩下樓授課。

1955年,時任廣東省文化廳廳長的杜國庠同志打電話給王則楚,希望與陳寅恪先生見見面。王則楚想陳先生的脾氣很大,不一定答應會面,就回答說自己先去聯繫一下。王則楚向陳寅恪轉達了杜國癢的意願後,陳寅恪說:“杜國庠倒是個讀書人,可以和他見面談談。”

史飛翔,著名文化學者、作家,文藝評論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咸陽師範學院兼職教授。陝西省首批重點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學藝術家。陝西省“百優人才”。陝西省“雙百人才”。陝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陝西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陝西省吳宓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散文學會文藝評論委員會主任、西安市高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暢銷書《民國大先生》《追影:真名士自風流》《歷史的面孔》等15部,先後榮獲“世界華文成就獎”、《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魯迅雜文獎、陶淵明散文獎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