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夺取了大片土地,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从埃及得到的西奈半岛,增加了200公里的纵深。从约旦得到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增加了90公里的纵深。通过占据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解除了被叙军居高临下压制的威胁,并且进一步保证了水资源安全。

也因为在“六日战争”中辉煌的胜利,以国内危机感也有所下降。他们认为:“除非阿拉伯军队能摧毁以色列的空军力量,否则是不敢发起地面进攻的。”思想上的轻敌,让以色列吃了大亏。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反观阿拉伯各国,由于在那次战争中败得极惨,急于通过一场胜利来洗刷耻辱,即使是“有限度”的胜利。在此之前,任何同以色列的和谈,都是有损尊严的行为。

“六日战争”中的输家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对于发起战争的态度也有所分化。埃及想通过夺取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一块“以占区”,从而得到和谈的筹码。叙利亚则对戈兰高地的失去耿耿于怀,因为此处距离大马士革极近,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而约旦因为叙利亚支持“巴解”同自己对抗,对此战不是那么积极。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在对以色列发起攻势前,埃及放出各种“烟幕弹”,以此迷惑以色列。比如在苏伊士运河西岸,先后发起两次大规模的军演,使得以色列在真正的攻击开始时,认为不过是又一次军演。而且对于即将发起的战役,埃及经过了精心而细致地长期准备。

1973年10月6日,这一天是以色列“赎罪日”。按照犹太教义,不能进食,不能使用电子产品包括武器,而且大批军人放假,整个以色列处于一年中“最虚弱的一天”。

埃及趁此机会,发起对以军事行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军先出动200架飞机空袭东岸以军阵地,第2、3两个军团,共约10万兵力迅速通过苏伊士运河。他们使用高压水枪,在以色列用沙堤构筑的“巴列夫防线”上,冲开了几处巨大的缺口。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进入到运河东岸的埃及军队,随后部署了纵深15~20公里,长近200公里的防御阵地。由于事先预料到以军装甲部队会予以反击,埃军携带了大量反坦克单兵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防御阵地处于苏制萨姆防空导弹的保护下。在此范围中,可以大大降低以色列空军的威胁。随之而来的以军反攻,被埃军粉碎。

埃及在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后,并未趁势向以境内突进,他们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这给了以色列喘息的机会,让以军有余力去支援更为重要的戈兰高地。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几乎在埃及发起进攻的同时,叙利亚也派出100架飞机,1500门大炮,对戈兰高地以军阵地猛烈轰炸。随即出动地面部队三个师加1000多辆坦克,在空军、防空力量的保护下,开始了收复故土的征程。

在随之进行的交战中,布置在戈兰高地的以军两个装甲旅,188旅被打残,但第7装甲旅守住了阵地。

由于戈兰高地紧邻以色列本土,如果失去这里,叙军将深入以色列狭小的国土中,一直将他们赶进地中海。相比西奈战场,此处无疑紧急的多。叙利亚虽然取得初期的优势,但随着大批以色列援军到来,一切被扭转了。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到了11日,以军在戈兰高地的兵力已经增加到10万人,除了将叙军清除出该地区,以军甚至推进到距离大马士革仅仅40公里的巴珊地区。

面对恶劣的局势,阿方其他国家坐不住了,伊拉克、约旦也派出援军予以协助,戈兰高地战场进入相持。

西奈半岛的战局却出现了重大变化,以军利用美卫星侦测数据,发现埃军两个军团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个发现造成了致命的后果,沙龙师经过苦战,突破埃军结合部,将其拦腰截断。同时派遣突击队渡过运河,破坏部署在运河西岸的埃及防空导弹阵地,重新获得空中优势。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失去了防空保护的埃军,变得十分脆弱,大批以色列军队渡河,深入埃及境内,一度推进到距离开罗仅100公里的区域。

战争发展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只要以军歼灭已被围困的埃及第3军团,埃及将失去作战能力。从西奈脱身的以军,将集结兵力对大马士革发起攻势,阿方再一次陷入危局,这仗没法打下去了。

在美苏的介入下,到10月26日,各方相继停火,战争结束。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此战中阿方投入部队50余万,阵亡8500人,损失坦克2200余辆、飞机440余架。

以色列投入国防军11万余,预备役20万余,阵亡2800余人,损失坦克850余辆,飞机110余架。

从数据能够看出,以军战斗素养和动员能力的强大。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阿拉伯世界重拾自信

屡次军事上的失败,也让阿方各国意识到,单凭诉诸武力,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埃及率先伸出了橄榄枝,对此以色列积极回应,并返还了西奈半岛。“土地换和平”的方式,给阴云笼罩的中东又重新带来一丝曙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