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古城星羅棋佈。它們歷經千年風雨,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歷史變遷的故事。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河南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是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和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在中國歷史早期的都城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所建。城池內方外圓,形似古錢,從空中俯瞰,古城彷彿建在水中。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元代時期所建的歸德府城在明朝時期被大水淹沒,有所毀壞,後來在弘治十六年從新築土進行修建,後經多次擴建和修葺,到嘉靖三十七年包磚建成。城牆城門至今保存完好,為拱券式。東門是賓陽門,西門是垤澤門,南門是拱陽門,北門是拱辰門。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甕城之處又各有一個轉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城內整體地勢如龜背形狀,共有93條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築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群。根據五行相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閼伯臺也被稱作火星臺,民間稱火神臺,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火星臺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臺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火神臺形如墓,高35米,火神臺臺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臺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文雅臺位於商丘古城南湖東南畔,是當時孔子在宋國的講學舊址。西漢時梁孝王在此建亭臺樓閣,嘗邀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故有文雅之名。土臺高2米,面積8800平方米。原有房舍數憧,院內有兩層六稜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吳道子所繪。現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等,珍藏於古城內的睢陽博物館。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應天府書院位於商丘古城,應天府書院即應天書院,為五代後晉。的商丘人楊愨創辦,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經過歷史變強,再看商丘古城,世界唯一的水中古城

這座古城作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載體,也將永遠啟迪子孫後代,熱愛黃河母親,熱愛祖國,並且不斷創造新的文明。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