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提起黔西縣的趙起友

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因為

在幾十年裡

先後照顧著村裡3個孤寡老人

和一個智障鄰居

因此榮登

2019年9月的“貴州好人榜”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01

普通農民一生收養4人

在畢節市黔西縣

鐵石苗族彝族鄉堰塘寨村堰塘4組

70歲的趙起友正為他收養的

趙周勝理髮、洗衣服、整理衣釦……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趙起友正為他收養的趙周勝理髮

趙起友是一個普通的農民,30多年前,趙起友夫婦收養了村裡有智力障礙的趙周勝。趙周勝的父母去世後,趙起友看到趙周勝吃了上頓沒下頓、居無定所。儘管家庭並不富裕,但趙起友還是把趙周勝接到家中照顧。

事實上,趙周勝並不是趙起友家唯一的“外來”成員。此前,他先後把趙起明、趙起紅、邱明珍三個無依無靠的老人接到家中贍養,承擔起做“兒子”和“父親”的義務和責任,與他們同吃同住,構建起一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和睦美滿的家庭。

幾年前,三位老人相繼含笑離開了人世,他沒有向政府伸手,自己出錢將他們安葬。如今,70歲的趙起友依然像往常一樣照顧著40多歲的趙周勝,他用一生踐行了公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的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深受當地幹部群眾好評。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趙起友與他收養的趙周勝一起剝青豆


02

脫貧不忘助鄉鄰

趙起友曾經是一個窮得叮噹響的農民,每到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家總會是村子裡第一個借糧的人家戶。

為了徹底擺脫貧困,2000年起,趙起友找準了發展烤煙產業這條路,他帶領家人一年四季和烤煙捆綁在一起,起早貪黑忙碌在田間地頭。通過努力,趙起友家的烤煙面積由幾畝發展到20多畝,家庭年平均純收入也達到2萬元以上。

在此基礎上,趙起友還種植了其他經濟作物,發展了養殖業。經過不斷的摸索,而趙起友成了一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農民技術員。

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趙起友卻沒有那麼開心,他常常跟家人唸叨:“我雖然是一個農民,但我更是一個黨員,我現在生活好了,也要帶著相親們共同致富才是。”

於是,趙起友又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為本組40餘戶農民提供無償技術服務,給鄉親們傳授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農業生產管理經驗。這工作,一干就是5、6年。

農閒時節,他召集農戶到自家地裡,向他們講解農業生產管理的新品種、新技術,把自己多年引進成功的優良品種向鄉鄰們推廣。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網絡圖片)

陳道榮是他們組的烤煙種植大戶,烤煙種植面積多達12畝,由於技術不通、管理落後,使得烤煙產量一直不高,多年來一直是貧困戶。在趙起友的幫助下,陳道榮家的烤煙產量、質量都得到了提升,同時還發展起了養殖業,也因此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趙起友的帶動下,村裡30多戶人家也嚐到了烤煙產業的甜頭,每戶菸農年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

03

甘當“愚公”開山路

要致富先修路。說起路,趙起友感慨良深,他剛準備發展烤煙產業時,一個巨大的困難擺在面前,老家不通公路。交通出行還靠人背馬馱,烘烤煙葉的煤碳運不進來,烘烤好的菸葉運不出去。

2001年起,趙起友白天忙農活,晚上便走村串戶動員鄉親們修路。2002年,道路正式破土動工,為了使工程順利進行,趙起友不僅自掏腰包買了2000多塊錢的鋼釺、大錘等修路工具,而且還把自家的良田好土調出來修路。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網絡圖片)

就這樣,在趙起友的帶領和村民的努力下,花了6年時間,投工1萬多個小時,終於把一條長4公里的盤山毛馬路打通了,當第一輛拖拉機冒著黑煙緩緩駛來時,全寨上下齊歡呼。

為了小組早日通電,他個人墊付集資款7000多元,貸款5000多元,幫助村民實現用電的夢想;在安裝通組管網工作中,他也先後墊付7000多元。

據瞭解,2008年,趙起友獲黔西縣委、縣政府“十佳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09年度獲畢節地委、畢節地區行署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優秀!黔西一農民榮登“貴州好人榜”



這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但他在實現“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卻邁著堅定的腳步。他以潤物細無聲的細心、無私的熱情,溫暖著弱者的無助冰冷。他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動著“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人間“大同社會”,他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為一縷縷陽光,照進老人的心間,照亮他們的晚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