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提起黔西县的赵起友

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因为

在几十年里

先后照顾着村里3个孤寡老人

和一个智障邻居

因此荣登

2019年9月的“贵州好人榜”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01

普通农民一生收养4人

在毕节市黔西县

铁石苗族彝族乡堰塘寨村堰塘4组

70岁的赵起友正为他收养的

赵周胜理发、洗衣服、整理衣扣……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赵起友正为他收养的赵周胜理发

赵起友是一个普通的农民,30多年前,赵起友夫妇收养了村里有智力障碍的赵周胜。赵周胜的父母去世后,赵起友看到赵周胜吃了上顿没下顿、居无定所。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赵起友还是把赵周胜接到家中照顾。

事实上,赵周胜并不是赵起友家唯一的“外来”成员。此前,他先后把赵起明、赵起红、邱明珍三个无依无靠的老人接到家中赡养,承担起做“儿子”和“父亲”的义务和责任,与他们同吃同住,构建起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睦美满的家庭。

几年前,三位老人相继含笑离开了人世,他没有向政府伸手,自己出钱将他们安葬。如今,70岁的赵起友依然像往常一样照顾着40多岁的赵周胜,他用一生践行了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的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赵起友与他收养的赵周胜一起剥青豆


02

脱贫不忘助乡邻

赵起友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他家总会是村子里第一个借粮的人家户。

为了彻底摆脱贫困,2000年起,赵起友找准了发展烤烟产业这条路,他带领家人一年四季和烤烟捆绑在一起,起早贪黑忙碌在田间地头。通过努力,赵起友家的烤烟面积由几亩发展到20多亩,家庭年平均纯收入也达到2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赵起友还种植了其他经济作物,发展了养殖业。经过不断的摸索,而赵起友成了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农民技术员。

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赵起友却没有那么开心,他常常跟家人念叨:“我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我更是一个党员,我现在生活好了,也要带着相亲们共同致富才是。”

于是,赵起友又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为本组40余户农民提供无偿技术服务,给乡亲们传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这工作,一干就是5、6年。

农闲时节,他召集农户到自家地里,向他们讲解农业生产管理的新品种、新技术,把自己多年引进成功的优良品种向乡邻们推广。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网络图片)

陈道荣是他们组的烤烟种植大户,烤烟种植面积多达12亩,由于技术不通、管理落后,使得烤烟产量一直不高,多年来一直是贫困户。在赵起友的帮助下,陈道荣家的烤烟产量、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发展起了养殖业,也因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赵起友的带动下,村里30多户人家也尝到了烤烟产业的甜头,每户烟农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03

甘当“愚公”开山路

要致富先修路。说起路,赵起友感慨良深,他刚准备发展烤烟产业时,一个巨大的困难摆在面前,老家不通公路。交通出行还靠人背马驮,烘烤烟叶的煤碳运不进来,烘烤好的烟叶运不出去。

2001年起,赵起友白天忙农活,晚上便走村串户动员乡亲们修路。2002年,道路正式破土动工,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赵起友不仅自掏腰包买了2000多块钱的钢钎、大锤等修路工具,而且还把自家的良田好土调出来修路。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网络图片)

就这样,在赵起友的带领和村民的努力下,花了6年时间,投工1万多个小时,终于把一条长4公里的盘山毛马路打通了,当第一辆拖拉机冒着黑烟缓缓驶来时,全寨上下齐欢呼。

为了小组早日通电,他个人垫付集资款7000多元,贷款5000多元,帮助村民实现用电的梦想;在安装通组管网工作中,他也先后垫付7000多元。

据了解,2008年,赵起友获黔西县委、县政府“十佳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度获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优秀!黔西一农民荣登“贵州好人榜”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他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他以润物细无声的细心、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间“大同社会”,他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照进老人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晚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