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經紀之死

券商經紀之死

今天胖小兔給大家分享一篇券商發展史的文章。曾經風光的券商經紀員,每筆交易能拿到萬元提成,到現在甚至虧損。因為他們並不能創造價值!打鐵還需自身硬,券商經紀員還有翻盤機會嗎?

券商經紀業務,曾經是令人羨慕的行業。

我國證券市場1990年開業,那時的股民,基本都沒有要關心交易佣金的概念,有的甚至以為佣金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九十年代,券商營業部遠沒有現在多,大家都坐地起價,以致於國家都出臺了最高標準,佣金不能超過交易額的千分之三,散戶們基本都是按這個標準來繳納的。

那個時候,如果一個券商經紀員手上客戶的資金有一千萬,就算每月只交易一次,就能給公司創收近三萬,自己也能拿到萬元提成。

九十年代末,互聯網在我國出現並快速普及,信息變得公開透明起來,股民才知道,原來交易佣金是可以談的。與此同時,一大批信託公司、地方性期貨交易所改製為證券公司,券商數量大幅增長,比如成都聯合期貨交易所2000年改製為天風證券,新疆宏源信託2000年改製為宏源證券。這些新來的,勢必會通過降佣金來招攬客戶。

進入2000年後,千分之三佣金率開始鬆動,逐漸降到千分之二、千分之一,但過程比較緩慢。即便是千分之一,依然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在千分之時代,一二線城市排名靠前的營業部,年利潤過億並非難事。2007那波超級大牛市,讓券商們賺得盆滿缽滿,大夥都覺得自己腰桿硬了,吐點利潤出來打佣金價格戰也無傷大雅,多拉客戶才能賺更多錢。

佣金的千分之時代結束,進入了後來讓券商經紀萬劫不復的萬分之時代。他們沒想清楚的是,佣金降下來後,就沒法再升上去,牛市時有鉅額交易量支撐,佣金低點盈利也很可觀,而到了熊市,交易量劇烈萎縮,萬分之幾的佣金就難以保本了。

為了節約成本,都把營業部往租金更低的高層搬,今天,我們基本已看不到還堅挺在一樓的營業部。2008年以後,券商們發起了“萬八”保衛戰,比如深圳證券公司就簽訂過佣金不低於“萬八”的協議。雖然之後有券商把佣金降到“萬六”、“萬五”,但總體而言,“萬八”還是構成了一道坎。

券商经纪之死

也是在2008年後,網絡購物在我國突飛猛進地發展,阿里、京東開始騰飛,互聯網+成為熱潮。

證券業也不例外,網上開戶開始興起,2014年,國金證券與騰訊聯合推出了網上開戶產品佣金寶,2015年東方財富收購西藏同信證券後主打網上開戶路線。網上開戶產品,直接在APP首頁打出“萬三開戶”的口號,“萬三”佣金迅速普及。

今天,萬分之一點五都已非常普遍。“萬一”甚至零價格都有券商在做,零價格是指萬分之零點八,這是代收代付款,要付給交易所的。

現在,有億元規模客戶的券商經紀,都生存不下去了,1億交易量,萬分之一點五的佣金,扣除萬分之零點八的代收代付款,真實佣金只有萬分之零點七,給公司創收只有七千塊錢,經紀員提70%也只有四千九百元。有的營業部一個月交易量都未過億,可見一個經紀員要實現1億交易量得有多麼的難!一個經紀員每月能有兩千提成就算幹得不錯的了!

更加悲劇的是,讓券商經紀員意想不到的競爭對手出現了,那就是財經自媒體,很多券商都在加緊與財經大V合作,請財經大V導流,傳統營業部的存量客戶將變得岌岌可危。受影響的不僅是經紀員,那種高度依賴經紀業務的地方券商,未來可能會面臨會生存壓力。他們手上的最大資本是擁有一批佣金意識薄弱的老股民,有的現在都還按千一付佣金,九十年代開始炒股的,現在差不多

六七十歲了,精力、財力都會大幅下滑,這波紅利,也快消失了。

年輕一代的股民,就算再偏遠,都會逐步被財經大V覆蓋,即便不被導流,也會被灌輸佣金可以低到萬一的思想。現在的券商營業部,無論怎麼壓縮租金、人員成本,經紀業務大部分都在虧損!家底特別深厚的營業部,即便能盈利,但盈利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減少。

2018年,我國證券公司共實現經紀業務收入623億元,在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券商經紀收入還不及同是熊市的2011年。在目前接近或達到零價格的佣金水平下,未來無論出現何等規模的大牛市,券商經紀收入都不可能大幅逆轉。

券商经纪之死

證券佣金的不斷下滑,歸根結底,是因為這項業務沒有創造價值導致的。

如果僅僅從炒股“通道”這個角度看,選誰開戶都一樣,在網絡交易的情況下,券商僅是幫忙完成股票和資金的保管和過戶而已,交易成本非常低,而且還能向銀行收取保證金利息,所以零佣金也是正常邏輯。

對股民而言,最想要的服務是投資顧問,我們相信,這也是未來券商立足之根本!

券商的投資顧問服務,一直都有,但做得太不讓股民滿意了。一方面是券商經紀員自身水平低,證券投資諮詢要求的知識面非常廣,應該按照投行、自營、研究等業務要求的水平去建設團隊,現在形成了惡性循環,收入太少、人才流失、水平下降、客戶流失、收入進一步減少、人員素質進一步變差。

另一方面是公司整體研究能力差,證券研究人員的專業素質不低,但研究思維被禁錮了,寫出來的研究報告,從格式到內容,都缺乏吸引力,很多研究員在券商時寫的報告基本沒人看,但出來自己寫自媒體文章後,卻能非常火。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A股市場缺乏價值投資氛圍,投機又無明確規律可言。只有把投資者服務好了,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在此基礎上通過融資融券、代銷產品等方式賺錢。

所以,我們認為,投資顧問能力才是未來證券公司和從業人員的第一競爭力,那些不思進取的,註定將被時代淘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